四川觀察 2024-04-20 09:52:58
在育種界,流傳這樣幾句話:“大春作物下海,小春作物上山。”“南繁海南陵水,夏繁四川阿壩。”由此可見,要“上山的夏繁”和要“下海的南繁”同樣重要。4月18日的《四川新聞聯播》就關注了在馬爾康市建設啟動的夏繁育種基地。
之前我們一直都在關注四川育種專家在海南進行南繁育種的工作情況,大家也知道了南繁就是讓水稻等秋糧作物在冬季的時候去到溫暖的地方進行加代繁育,以此縮短育種周期、加快品種更新換代。為此,我國在海南三亞、陵水等地都建設了南繁基地。可有人就問了,只聽過水稻玉米和大豆要南繁,那小麥、油菜、馬鈴薯這些夏糧作物又該怎樣進行育種工作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夏繁。
與秋糧作物相反,夏糧油作物需要在夏季去到較為涼爽的育種地進行加代繁育。以油菜為例,每年5月成都平原地區油菜繁育基地的品種材料收獲后,就可立即拿到高原夏繁基地播種,9月底便能收獲,收獲后,剛好又趕上成都平原育種繁育……就這樣通過在兩地繁育基地“打時間差”,每年能讓油菜繁育增加一季。這意味著以往育成一個品種至少需要十年,有了“南繁”“夏繁”的加持后,只需3—5年就可完成一個新品種的選育。此外,利用不同的光溫熱條件,通過異地、異季穿梭育種,還能幫助專家篩選出更為優質的新品種。
四川是全國重要夏糧生產基地,具有雄厚的育種基礎,但之前各科研單位的夏繁基地非常分散,極大地制約了四川種業發展。如今,有了天府夏繁(馬爾康)現代種業園,就能徹底解決四川省乃至全國育種專家夏繁“打游擊”的尷尬局面。一粒種子即可上山又可下海,就讓它們穩穩地與育種專家“雙向奔赴”吧!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