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24 20:39:08
◎在投資市場,包裝廢棄物治理逐漸被納入關鍵風險維度。而消費品行業作為包裝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下游行業和連接產品包裝與消費者的重要橋梁,是推動產品包裝可持續生產和消費的核心力量。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經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3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全年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45±0.12°C,遠超此前最熱年份升溫幅度,并進一步逼近《巴黎協定》設立的1.5°C控溫目標。
越來越熱的夏天,一切都在變得“焦灼”。國際上,首個應對塑料污染的全球公約正在快速推進。國內,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循環經濟、塑料污染治理與過度包裝等政策法規連續出臺。在投資市場,包裝廢棄物治理也逐漸被納入關鍵風險維度。
在4月23日剛剛結束的2024消費品論壇(CGF,The Consumer Goods Forum)中國日系列活動上,商道咨詢合伙人、副總經理郎華表示:“大趨勢下,可持續包裝轉型正在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新一輪的挑戰與增長機遇。然而,由于包裝管理的復雜性,企業在開展可持續包裝管理過程中主要存在兩大核心問題,一是缺乏對于包裝治理的重要性認知;二是缺乏清晰的管理思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CGF中國聯手商道咨詢剛剛發布的《消費品行業可持續包裝管理體系與最佳實踐案例集》(以下簡稱“案例集”)中,首次明確了可持續包裝的定義,同時提出企業可持續包裝管理的一般性路徑,為企業,特別是消費品企業開展包裝轉型,提供可行性思路。
消費品包裝不僅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趨勢下扮演著重要角色。
有研究顯示,塑料在其生產過程就排放了整個生命周期中90%的溫室氣體;全球每年生產約4.3億噸塑料,而包裝造成了全球約31%的塑料使用。
對應之下,近年來,我國消費者環保意識逐年提升。根據麥肯錫的一項全球調查,中國消費者對包裝環境問題的擔憂程度和為“可持續包裝”買單的意愿均高于大部分國家?!?023中國可持續消費報告》則顯示,受訪者更傾向于簡約、環保包裝的食物,選擇“總是”和“經常”的比例分別為22.82%和36.84%。
除了消費端可持續消費意識的覺醒之外,案例集調研發現,企業開展包裝管理的驅動力,還來自政策法規要求以及ESG投資強化。
截至2023年底,全球有5372家機構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資產管理規模121.3萬億美元,其中有141家中國機構。中國市場責任投資規模同樣增長快速,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規模達33.06萬億元。
記者了解到,在投資市場,包裝廢棄物治理也逐漸被納入關鍵風險維度。而消費品行業作為包裝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下游行業和連接產品包裝與消費者的重要橋梁,是推動產品包裝可持續生產和消費的核心力量。
多重因素促使消費品企業需要在生產端實現更可持續的生產,包括使用更加輕量化、可回收、可重復使用的包裝設計和更可持續的包裝材料。
但這同時也對企業提出了進一步強化包裝管理的高要求。因此,一套全面、可行的包裝可持續轉型管理方法體系與行動框架對于消費品企業相關行動的開展至關重要。
案例集首次明確了“可持續包裝”定義,即在包裝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中,在滿足基礎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更利于循環的設計和可回收、可再生的原材料,資源能源消耗少,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小,最終可以增加生產和經濟活動凈福利收益的包裝。
然而,從產品包裝的全生命周期來看,企業在推動包裝可持續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供應階段材料昂貴、生產階段的設備改造升級投入大、消費者的知行不一以及處置階段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等多重困境。
案例集同時也提出了企業可持續包裝管理的一般性路徑,主要包括七步:識別風險和機遇、設定目標與戰略、選擇達成策略、建立管理體系、分析綜合效益、信息披露、外部利益相關方合作。
郎華指出,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環境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ESG投資關注度日益提升的趨勢下,可持續包裝轉型正在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新一輪的挑戰與增長機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