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30 19:04:56
◎如果中國的大廠投資生態是一部史詩級大片,那么阿里和騰訊就是其中的“雙主角”。它們與京東、美團、字節跳動等頭部互聯網企業,共同描畫出中國互聯網最波瀾壯闊的故事線。但如今,大廠走進了新一輪周期性的“寒冬”。過往的激進變成收縮與求生,每一次出手都變得更加謹慎。好在大家都認準了下一張通向曙光的船票,上面印著碩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字樣。沒人想錯過機會。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海報設計 蔡沛君 每經編輯 李卓 劉雪梅
“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一筆全現金收購”誕生在6年前的4月。當時,阿里巴巴宣布已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這筆朱嘯虎口中的“史上最大手筆”,讓他所在的金沙江創投,以及紅杉中國等一系列風險投資機構名利雙收。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辭任CEO,他說:“外賣市場不是砸錢就能解決問題了。未來是一場資源戰,需要生態的補充。”
有人夢想成真,有的人卻還在路上。
更早一些,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阿里隨后加大對口碑的扶持,賣掉其所持有的當時還叫“美團點評”的新公司7%的股份,轉向餓了么。這一度讓美團和阿里間的氣氛十分緊張。更微妙的是,當時電商新零售的大盤子里,背后的另一條敘事線的主人公其實是騰訊。
如果中國的大廠投資生態是一部史詩級大片,那么阿里和騰訊就是其中的“雙主角”。截至目前,騰訊系對外出手1512次,投資了1175家公司;阿里系對外出手900次,投資了720家公司。
阿里和騰訊,與京東、美團、字節跳動等頭部互聯網企業,共同描畫出中國互聯網最波瀾壯闊的故事線。
當下,這場奇幻旅程已行至中點。“反壟斷”“反二選一”讓互聯網大廠間高聳的墻轟然倒塌,大廠走進了新一輪周期性的“寒冬”。過往的激進變成收縮與求生,每一次出手都變得更加謹慎。
好在大家都認準了下一張通向曙光的船票,上面印著碩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字樣??苹秒娪爸校莻€令人心馳神往的賽博朋克世界,可能很快就會將舊的翻轉。新世界的大門就在眼前,沒人想錯過機會。
正值中國互聯網走到30年里程碑之際,2024年4月,《每日經濟新聞》未來商業智庫特別策劃了“2024大廠投資圖譜”專題(專題|布局新航道:2024大廠投資圖譜),透過阿里系、騰訊系、京東系、美團系、字節系(以下簡稱阿里、騰訊、京東、美團、字節)五家巨頭投資棱鏡,洞悉互聯網的演變、脈絡及風向。(文末附5家互聯網大廠投資圖譜全景圖)
根據IT桔子,經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3月底,騰訊、阿里、京東、美團、字節5家公司共計對外投資3104次。其中,騰訊對外投資數為1512次,占總投資數的48.7%。可以說,騰訊投出了中國互聯網的“半壁江山”。
強大的資金能力和獨到精準的眼光,讓騰訊在京東、美團、拼多多等項目上的出手奠定了其在互聯網企業里外投“榜一大哥”的地位。
截至目前,騰訊共投資了1175家公司,除了電商、零售巨頭,還不乏知乎、嗶哩嗶哩、名創優品、蔚來等一眾風頭正勁的明星公司的身影,僅上市公司就有百余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騰訊的對外投資事件從2014年起開始大幅增加。2014年,騰訊投資事件共78起,是上年的3.25倍;騰訊在2015年的投資事件共有126起,而其2014年及以前的投資數據總和才為176起。
到了2021年,騰訊一共進行了高達300起的投資事件,平均1.2天就要投一個項目,創造了歷年投資最高紀錄。相較于2011年的22起,單年投資事件數量在10年間翻了13倍有余。
出手次數緊隨其后的是阿里。同樣截至2024年3月底,阿里對外投資900筆,共計720家公司。2018年是阿里對外投資的豐年,對外投資達170筆。阿里對餓了么的收購,也出現在2018年,既是其版圖構建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至今無人超越的“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一筆全現金收購”。
相較于騰訊對外投資的巨大成功,阿里這些年的投資,依照自身生態的布局,總體上有失有得,但或許離實現原定生態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京東則在過往12年間,以電商零售為主線,共計對外投資377筆,投資了338家公司。與阿里的外投思路相近,京東的對外投資也是按照自己的業務主線做周密的布局。
比如,在物流領域的重投。雖然共計只出手14次,在整體行業分布中排名中游,但依然能看出,京東在物流領域的對外投資,每一筆都是“真刀真槍”。特別是2022年7月,京東物流完成收購德邦,89.76億元的并購金額紀錄,快遞行業內至今無人打破。
美團——包括美團戰投和美團龍珠兩條投資線——總共投資公司120家,投資事件159起。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美團戰投的投資數量大規模增加始于和大眾點評合并的2015年。
美團戰投的最大手筆投資是收購摩拜單車。2018年,美團以27億美元拿下摩拜。相比美團戰投部,美團龍珠更為獨立,其前身為美團旗下的產業投資基金,早期專注于大消費領域,有“投資圈網紅收割機”之稱。
美團創始人王興本人也有個人投資,最廣為人知的可能是理想汽車和光年之外兩個大手筆投資動作。
字節的對外投資從2015年開始,截至目前,字節對外投資數為156起,與美團相當。字節對外投資的豐年在2021年,共54起。以40億美元收購沐瞳游戲、90億元人民幣收購PICO,都發生在這一年。
5家大廠,對外投資覆蓋領域多達20余個,從電商零售、文娛傳媒、本地生活等貼近用戶端的行業,到房產、旅游、農業、工業軟件等看似并不與主業挨邊的冷門賽道,均囊括在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大廠出手投資最多的前三個領域分別為文娛傳媒、企業服務以及電商零售,對應的出手次數分別為353、284、270起。
緊隨其后的分別是人工智能、游戲、金融、本地生活、汽車交通、先進制造和醫療健康。即使行業分布排名第十的醫療健康,出手也多達119次。
大廠想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化嘗試,“買買買”是必要手段。曾經在投資界,互聯網大廠宛若北斗,以深不見底的“口袋”引領無數創業方向。他們有同一個夢想——“學成文武藝,賣給BAT”,競相演繹著“行業第一”,只為補足大佬們的短板。
阿里投資版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業務線就是收購而來的。拉通來看,阿里在企業服務的投資達94起;電商零售次之,達92起;文娛傳媒和金融分別為78起和73起,人工智能為62起。
比如,在線下實體商業場景的入局,2017年11月,阿里和高鑫零售共同宣布,阿里將總共投入約224億港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IT桔子的統計,2021~2022年,阿里系對實體經濟的投資顯著多于數字經濟。在2022年,阿里系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出手次數是數字經濟的兩倍。
文娛傳媒、游戲和企業服務幾乎始終是騰訊歷年投資重點領域的前三強。截至目前,騰訊共投資了214家文娛傳媒公司。
其中,騰訊參與了知乎、快手、嗶哩嗶哩、虎牙直播、華誼兄弟等公司的多輪投資,對知乎進行了從C輪到基石輪的5輪融資,是騰訊在該領域參與投資輪次最多的一家公司。
京東在電商零售領域內的對外投資共計83筆,70家公司。其中,參與投資了萬物新生C輪、D輪、E+輪以及另兩筆戰略投資,共計5次,也是70家公司中參與輪次最多的一家。
京東對外投資規??偭孔畲蟮念I域是物流。除了收購德邦外,2020年8月,京東30億元收購有“小順豐”之稱的跨越速運。2022年2月,京東宣布以5.46億美元現金及若干戰略資源收購一定數量的達達普通股。為了押注物流地產,2021年,京東40億港元收購中國物流資產26%股份。
投資行業分布上,美團關注并出手的領域達到16個,其中本地生活、人工智能、先進制造位列投資數量前三,自2021年“零售+科技”戰略轉型之后,美團后續大部分投資均為先進制造和科技領域公司。
字節對外投資也涉及16大領域,但仍可看出其投資重點:最偏愛的投資領域是文娛傳媒,人工智能次之,企業服務第三。在文娛傳媒領域,字節出手次數達41次,其中在2020年出手次數最多,達到11次。人工智能領域,字節出手29次,其中2021年出手了13次,達全年最多。
無論曾經多么引領風騷,如今也在徘徊潛行。當傳統互聯網大潮逐漸回落時,對外投資數量也相應銳減。5家大廠的對外投資低谷,幾乎都出現在近兩年。
騰訊從2021年的300次出手,到2023年僅40次出手;阿里則從2018年的170筆對外投資銳減到2022年的39起。字節和京東都在2023年迎來對外投資的低谷,出手次數分別僅為3次和2次。
近期,外界盛傳的阿里可能出售的幾大業務里,就包括了高鑫零售、銀泰百貨以及餓了么。不難看出,阿里近期的戰略已經顯著變化。
不只是阿里,騰訊投資版圖的收縮跡象也很明顯。曾經,騰訊在自建電商上多有失意,但憑借對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的出手,也強勢滲透進了電商領域并形成了一定的優勢。
直至2021年末,一則突發公告似乎標志騰訊投資走到了轉折點。2021年12月23日一早,騰訊突然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此次派息后,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17%降至2.3%,不再為第一大股東。
騰訊高管在年報電話會上表示,騰訊投資的企業中有80%是未上市公司,但投資回報的50%是由上市公司貢獻的,“說明騰訊的投資陪伴很多公司走了很遠,直到它們上市,只有出售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騰訊才能繼續對那些優質未上市公司進行投資”。
2022年11月,在減持了Sea Limited、新東方等上市公司后,騰訊進行了又一次大規模派息減持。彼時,騰訊合計持有美團10.55億股。而此次騰訊分派股份占比約90%,本次分派之后,騰訊僅持有美團不足1億股,持股占比降至不足2%。
“過冬”的必備,一定是降本增效。即便在自己相當自信且多年熱衷的游戲領域,騰訊2023年也只投了7家公司,是近十年里在該領域出手最少的一年。
戰略收縮,投資也在轉舵。
大模型的爆火,讓AI技術的迭代看見了曙光,對應之下新商業方向和多元業態的到來,顯得“肉眼可見”。
即便是在互聯網對外投資的寒冬,大廠們依然不吝惜手里緊緊攥著的錢,為“夢想”買單,爭做大模型一哥。因為未來,沒有比當下這一刻更近在咫尺。
阿里、騰訊、美團近來都對大模型出手頻頻。據不完全統計,最受大廠關注的明星大模型公司共6家,阿里、騰訊、美團共同投資的是智譜AI。百川智能、光年之外、MINIMAX、月之暗面這4家大模型公司均被3家中的兩家一起加注,零一生物則主要由阿里投資。
這是一張炙手可熱的、通向未來的新船票。但與上一個互聯網世代相比,通關的船票所剩無幾。5家大廠的浮沉起落,恰是折射互聯網過去和現在的一面鏡子;但未來,仍需百嘗未知,再走一條新路出來。
(每經記者陳婷、王紫薇、趙雯琪、楊昕怡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雨燕智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