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實驗室突然被關,知名病毒學家張永振團隊稱“倉促搬離恐有未知風險”,上海公衛中心最新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30 17:28:46

          每經編輯 程鵬    

          近日,解析出新冠病毒全基因組的病毒學專家張永振及研究團隊與其所在醫院——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下稱上海公衛中心)產生糾紛,被強制要求兩日內搬離。事件不斷發酵,引起關注。

          4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張永振團隊的青年研究員陳燕玫處了解到,自4月28日開始,為保護實驗室中存放的資料與病毒、病原樣品,張永振在實驗室門口睡覺過夜,直到次日晚間一直在門口蹲守。

          2024年4月29日凌晨,上海公衛中心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情況說明稱:近日,我院部分實驗室需要進行改造,因安全原因進行封閉施工。對于在該區域開展科研活動的張永振研究員團隊人員,醫院在科研樓提供了另外的辦公及實驗場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關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下一步,我院將會同有關單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不過,這一情況說明并未化解沖突。4月28日晚間至29日下午4時,張永振及研究團隊的若干人員食宿均在實驗樓門口,等待上海公衛中心的協調方案。張永振團隊稱,通知搬離前未有充分溝通和安置方案,只預留了兩天時間;在研項目包括新冠病毒等多個生物安全項目,倉促搬離恐有未知風險。

          據南方周末,29日晚間,上海公衛中心負責人范小紅告訴記者,網上有關雙方沖突信息系斷章取義,中心與張永振團隊合作協議早已到期并結清費用。“用通俗的話說,他就是賴在我們這里不肯走,強買強賣。”

          張永振是知名病毒學家,2020年1月5日,張永振實驗室曾迅速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組。2020年12月15日,張永振入選《自然》雜志年度十大人物。官網資料顯示,張永振團隊開展科研活動所在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一所具百年歷史的三級甲等醫院,又名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目前該中心黨委書記為范小紅,中心主任為沈銀忠。張永振則為該中心教授,也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衛計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等。

          CFF20LXzkOzpExsGsoBOeKIOmWshvRV9IdicPhh40GP018hPKf4tS1IT43sPG4k7W2vAVyibn5OS8oPqqkeaBoDQ.jpg

          4月29日下午,張永振及其團隊學生仍在門口圍坐,研究所大門緊閉?圖片來源:新黃河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病毒學家張永振稱 “被趕出實驗室”措手不及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中,張永振在教師目錄。頁面顯示,張永振2001年-2020年9月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任職,2018年-2023年3月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任兼職教授。張永振近年來,帶領研究團隊在世界上率先發現了5500余種新病毒,是全球發現新病毒最多的研究團隊,填補了病毒進化上的空白,重新界定了RNA病毒圈。2020年1月,張永振的研究團隊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并做出精準判斷提出正確的應對建議,獲得國際贊譽。2020年12月15日,張永振入選《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CFF20LXzkOzkMbkSGGPvoLCNamiaSpiaoIyVicNItvJcZuKnHiaeibkdl7Sy7TqKj8EVg24AAxHqRB05UhQ2YzlpplA.png

          然而張永振,如今卻與所在醫院產生糾紛,團隊實驗室也被關停。4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此次事件的另一位關鍵人物、張永振團隊的青年研究員陳燕玫處了解到,自4月28日開始,為保護實驗室中存放的資料與病毒、病原樣品,張永振在實驗室門口睡覺過夜,直到次日晚間一直在門口蹲守,“只能這樣維權,我們也覺得可悲”。

          CFF20LXzkOzpExsGsoBOeKIOmWshvRV96PnEaEthYSxpYsHSlX0UzHdzAA2dncSyct1zHib52v8Cp8AVZJRUj8w.jpg

          南方周末報道,“因為我們是做病毒研究的,當時我們從北京來上海的時候,張(永振)老師就提出來兩個要求,一是實驗場室的安全等級必須達到P2,二是必須要有獨立的實驗空間,公衛中心的人不能隨便進出我們的實驗室,因為不同課題組的人來回流動,很容易造成人員感染,所以這個實驗區域只有我們課題組在里面做實驗。”張永振團隊核心成員王萌告訴記者。

          CFF20LXzkOzpExsGsoBOeKIOmWshvRV9FYeibjOkynF4HPrckmX9MVKo6u1ZIeDfut68qmzsuYAHtLN9FUXR8tg.jpg

          綜合張永振團隊成員介紹,該團隊在上海公衛中心的在研項目包括新冠病毒研究、環境樣本研究、野生動物病毒研究,以及與一些醫院合作的部分不明感染源病人攜帶的病毒研究等。

          按照國家生物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根據致病能力和傳染的危險程度等,生物安全實驗室被分為4級,一般稱為P1、P2、P3、P4實驗室。等級越高意味著安全級別也越高。P2實驗室主要用于初級衛生服務、診斷和研究,其實驗對象的危害等級為“能引起人類或動物發病,但一般情況下對健康工作者、群體、家畜或環境不會引起嚴重危害的病原體”。

          4月29日,張永振在微博上公開表示,“公衛中心于上周四突然召開緊急會議,僅用了一分鐘宣布P3實驗室要升級改造,勒令我們2天內搬離,在場的團隊成員均未聽到有具體搬去哪里的安排”,“課題組目前并沒有備案的P2實驗室”以供遷入。同時,他還稱,當天團隊成員就已經向院領導表達了團隊的意見和回復,但“院方已讀不回”。

          CFF20LXzkOzkMbkSGGPvoLCNamiaSpiaoIzD6xE3Baf9JoDaA8M29fDOD4fRRZXYDwpiaf7tca7hRxq1GNwHUN3ow.png

          據南方周末,黎濤供職于上海公衛中心。據他介紹,在正常情況下,搬實驗室,“人、財、物都要安排到位”;辦公場所、設備儀器、實驗樣本、空間是否潔凈、規格是否達標,這些都需要雙方提前溝通。到了正式搬遷階段,“沒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搬不完的”。

          按照規范,張永振團隊的在研項目此前屬于P2實驗室,所以遷入的實驗室也應該屬于P2級別。但王萌等人認為,上海公衛中心安排的備用實驗室“只是普通實驗室,連P1的標準都達不到”。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張永振團隊稱“至今未派人溝通” 上海市公衛中心稱:協議早已過期

          張永振團隊的青年研究員陳燕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張永振與上海公衛中心產生糾紛的起因是實驗室協議的履約問題。2018年3月底,公衛中心與張永振團隊正式達成為期5年的科研合作協議。

          按照協議,張永振團隊在上海公衛中心的工作本應于2023年3月結束。然而,據陳燕玫介紹,早在2022年10月31日,上海公衛中心相關負責人就告知張永振合作協議到期,從當年的11月1日起不再合作,“也就是說,在2022年10月他們就第一次撕毀了合作協議”。

          據南方周末,張永振認為,按照前述協議,合作并未到期,且上海公衛中心與團隊的科研經費和勞務費并未結清。彼時,新冠疫情防控尚未結束,張永振團隊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有助于新冠溯源。最后經多方斡旋,上海公衛中心暫緩解約。

          上海公衛中心黨委書記范小紅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從2022年10月到現在,我們本著尊重科研、尊重人才的立場,并沒有采取強制驅逐動作。他(張永振)就是賴在我們這里不肯走,強買強賣。”

          張永振團隊核心成員王萌等人表示,他們雖然屬于張永振團隊,其個人與上海公衛中心的合約并未到期,且很多科研項目尚未結項,一刀切式的關閉實驗室,對其在研項目會造成巨大影響。“這樣突然強制轉移實驗室,起碼一年都沒法順利做后續實驗。”

          據張永振團隊成員介紹,2023年5月,團隊內一名人事關系屬于上海公衛中心的核心成員被解除實驗室職位;6月,上海公衛中心工作人員進入張永振的辦公室,更換門鎖,將科研資料及私人物品裝箱清理出辦公室,堆放到走廊。2024年4月,張永振團隊的介紹展板被撤下。

          另外,張永振團隊的青年研究員陳燕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22年10月后,上海公衛中心甚至扣發了張永振的協議報酬、團隊青年研究員的部分勞務費,以及協議規定的科研經費(700余萬元),致使張永振團隊長期無法支付科研開銷、正常科研活動也因此停滯。

          4月25日,沖突進一步加劇,上海公衛中心在未提前通知的情況下,以“實驗室要升級改造”為由告知張永振團隊,限期兩日搬離實驗室。陳燕玫認為,只給兩天時間是絕對不合理的,“我們的工作有生物安全等級上的要求,不是隨便一個實驗室就能搬進去的,如果不能滿足要求,出了事故誰來擔責呢?”

          對于此次糾紛,上海公衛中心4月29日凌晨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情況說明稱:近日,我院部分實驗室需要進行改造,因安全原因進行封閉施工。對于在該區域開展科研活動的張永振研究員團隊人員,醫院在科研樓提供了另外的辦公及實驗場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關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下一步,我院將會同有關單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我院始終尊重科研工作者,支持科研人員及學生開展正常的研究工作。

          CFF20LXzkOzkMbkSGGPvoLCNamiaSpiaoIdPW4xRwT4vb3T2Ew8ANBFlhHVtlMicBnj6sLtSrG4dJj9g9ScnOrKiaw.png

          然而,在張永振團隊看來,上海公衛中心的現實行動遠不如聲明中那么“有誠意”。陳燕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上海公衛中心未曾指派任何人員與張永振團隊進行溝通,也沒有給出任何搬遷方案。

          4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上海公衛中心方面并表達了采訪訴求,工作人員回應稱,上述事件的后續進展將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予以披露。

          4月30日下午,張永振在其社交媒體上再次發長文回應了四點:一是,雖然2023年與上海公衛中心的協議在形式上結束,但其團隊陳燕玫與公衛中心續簽了協議,不存在“賴著不走,強買強賣”;二是,院方說法前后矛盾;三是,兩年科研經費沒有落實,論文獎也沒有落實;四是,其檔案存放地點的問題。

          CFF20LXzkOzpExsGsoBOeKIOmWshvRV9GX7BEia1gjCl97D3HbRq8h5K0DwibLc3Rxrickj3WQicvN6wsR9Z9fDhcg.png

          編輯|程鵬?杜恒峰?蓋源源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來源:截圖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每經app(記者:許立波)、南方周末、公開信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2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 | 视频二区丝袜国产欧美日韩 | 亚洲AV日韩AV在线第一区 | 亚洲国产在人线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