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06 17:32:58
每經編輯 肖芮冬
5月6日,香港恒生指數漲0.55%報18578.3點,大市成交1444.86億港元。南向資金凈買入額為50.86億港元。
港股科技ETF(513020)高開高走,收盤大漲6.61%,底部反彈已超30%。
【上漲原因分析】政策層面證監會推動對港合作措施,南向資金、外資大舉加倉;美國就業、PMI數據惡化,降息預期升溫利好港股流動性環境。
A股和港股目前的估值仍處在較低區間,本輪美元走強過程中,人民幣相比于日元等貨幣的匯率更加穩定,因此國內股市也受到海外資金青睞。從假期全球市場表現來看,港股相對亮眼,恒生指數上周大漲4.67%。
政策面看,年初以來,一系列旨在改善跨境互連互通機制并推動內地與香港兩地資本市場共同發展的政策相繼實施。2024年4月1日,證監會發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范圍,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優化基金互認安排,以及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
政策旨在進一步拓展和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并推動兩地資本市場的協同發展,在政策的積極推動下港股流動性不斷改善。3月以來,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場。3月、4月單月南向資金凈流入規模均超過700億元。
外資視角來看,美元匯率強勢下高低切換增配港股。2023年10月以來,日本市場成為外資配置亞太市場的重要陣地,日經225指數創下歷史新高。相比之下,港股市場流動性相對低迷,恒生指數持續回調。近期美元指數強勢背景下,日元匯率持續貶值,日股吸引力明顯下降,海外資金在亞太市場的配置重心轉向港股。
流動性方面,5月1日美聯儲如期維持利率不變,連續第六次會議將基準利率維持在5.25%至5.50%區間。美聯儲宣布從6月1日起,減持美國國債的速度從當前的600億美元/月下降至250億美元/月。3月會議已暗示過本次將討論放緩縮表,但是幅度仍然略超預期。鮑威爾的講話偏鴿,消除了進一步加息的可能。
近期披露的美國4月ISM制造業PMI為49.2,低于預期50和前值50.3。美國4月季調后非農就業人口增17.5萬人,預期增24.3萬人,失業率從3月份的3.8%升至3.9%,達到2022年1月以來最高水平。就業和通脹是美聯儲最關心的政策目標,4月非農就業報告公布后,市場預計美聯儲首次降息時間從11月提前至9月,對于港股形成流動性環境利好。
【后市展望】交易層面,短期港股或有階段性分歧,出現調整壓力;但基本面角度,國內經濟回穩向好,港股科技股EPS預期增速較快,未來仍然存在由盈利和流動性支撐的上漲機會,可以考慮遇調整后逢低關注。
彭博數據顯示,港股2024年一致預期EPS從3月中下旬開始明顯回升。其中,資訊科技業是增速較快的行業,2024年、2025年一致預期增速分別為23.1%和20.1%,港股科技股未來盈利修復預期較好。
估值角度來看,截至5月3日,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PE為30.09倍,位于近五年33%分位。盡管近期市場快速上漲,估值相較前期低位有所回升,但相較歷史來看仍然在較低位置,有較大的上行空間。
4月底召開的高層會議定調為“乘勢而上,避免前緊后松,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房地產方面,首次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產業政策方面,涵蓋國家戰略科技、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傳統產業升級等。后續政策落地或將鞏固經濟向好趨勢,同時產業政策有望催化科技股表現。
港股市場未來仍然存在由盈利和流動性支撐的上漲行情機會,互聯網、新能源汽車、醫藥等多輪驅動的港股科技股或仍有上行空間,投資者可以考慮遇調整后,逢低關注港股科技ETF(513020)的投資機會。港股科技ETF采用港股通額度,額度充裕,T+0交易更方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