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07 15:15:07
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邵新宇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技實力雄厚,創新成果豐碩,近五年來每次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都居全國前五位,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不斷提高,從37%上升到65%。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星
5月7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作介紹。
據介紹,湖北科技創新聚勢突破,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以“1家國家實驗室+10家湖北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477家新型研發機構”為主體的科技力量矩陣加速形成,29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明顯進展,閃存芯片、腦機接口、心肌旋切等技術世界領先,去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59.8%,總量達到4860億元,在全國排在第三位。
湖北在科技創新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邵新宇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湖北是科教大省,科技實力雄厚,創新成果豐碩,近五年來每次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都居全國前五位,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不斷提高,從37%上升到65%。
邵新宇進一步介紹:一是立柱架梁,構建科技力量矩陣。以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引領,建成覆蓋基礎研究、技術研發、產業應用的高水平科技力量矩陣,構筑了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以1家國家實驗室、35家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已建在建大科學裝置為代表的高能級科創平臺,有效集聚了技術、人才、資本和產業需求,成為重要的創新策源地。
二是聚力攻關,加速關鍵技術突破。聚焦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等優勢領域,著力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重大產品上取得突破。形成了電磁能、類腦科學、衛星導航定位等一批國際領先技術,產出了全球首顆高分辨率雷達衛星、全球存儲密度領先的三維閃存芯片、全球首款臨床全數字PET-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等一批高端產品。比如,武漢大學牽頭北斗通導遙一體化技術攻關,設計的北斗星地一體化增強系統將全國 3萬多個衛星導航基準站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級。
三是創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率先在全國建設以“用”為導向的科技創新供應鏈平臺,健全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的轉化體系,每年新建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平臺20家以上,促成500多項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內轉化。例如心肌旋切設備,就是由中試平臺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臨床需求和概念原型的基礎上,整合醫工學科交叉和科創金融資源,迅速將樣機做成手術器械產品,成功解決了“不開胸、不停跳”切除肥厚心肌這一世界性難題。
近年來,湖北經營主體數量增長很快,去年新增超過160萬戶,創歷史新高。針對湖北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措施,湖北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黎東輝表示,湖北堅持把企業服務放在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把民生服務放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全力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一流營商環境。在全國“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中實現三年三進位,2023年位居全國前列。
黎東輝表示,一是聚焦流程再造,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中心,在全省推廣“我要開超市”等52個“一事聯辦”高頻事項、數量全國第二,實現“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全面推行“多證合一”“一業一證”,群眾開旅館、辦網吧等,從辦9張證到只需辦1張證。在國務院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評估中,湖北連續兩年進入全國“非常高”行列。
二是聚焦機制重塑,積蓄經濟增長后勁。創新開展投資項目績效綜合評價改革,建立了覆蓋項目前期、建設、結算、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一張網”,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由平均120天壓縮到67天,投資150億元的武漢奕斯偉半導體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42天。全省投資效率、效益、效能持續提高,今年一季度投資同比增長5.8%,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3.6%,高于全國3.1個百分點。
三是聚焦成本控制,穩定企業發展預期。緊盯企業關心的融資、用能、用地、物流、中介等成本,在全國率先制定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操作流程圖,使營商環境可量化可評價可感受。比如,率先建成“鐵水公空倉”五網融合的供應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實現多式聯運一單制,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降至13.04%,低于全國1.36個百分點。去年全省累計為企業降低各類成本1300億元,今年計劃再降1000億元以上。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陳振海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