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調研行丨破解城鄉差距“不等式”的米易之“易”

          川觀新聞 2024-05-10 15:45:46

          川觀新聞記者 董世梅 羅向明 蘭楠/文 攀枝花觀察 湛璐霜 韓嘉偉/視頻

          在G5京昆高速米易縣城的出入口,矗立著一座外形酷似漢字“易”的城市雕塑。這個雕塑整體看是一個鏡像的“S”,一條彎曲的紅色曲線上半截圍繞著金色的、光芒萬丈的太陽,下半截則好像紅色綢帶飄散開來,極具動感,象征著奔騰流淌的米易人的母親河——安寧河。當地人告訴我們,這是米易的城市形象標識,名為:米易之“易”。

          米易縣城。米易縣委宣傳部供圖

          米易之“易”是什么?行走在這個位于橫斷山脈南端、擁有南亞熱帶干熱河谷立體氣候的縣,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分明感受到安寧河帶來的潤澤,陽光帶來的活力,感受到“天府第二糧倉”的富足,也理解了“插根筷子都能活”的生機。

          當下,米易之“易”又有新的注解。作為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的一部分,米易縣將城鄉融合發展作為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抓手。調研組要追問的,是“易”字背后的路徑——是找準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的切入點,立足資源稟賦做文章的“事半功倍”;是扭住重難點,以新模式、新路徑對城鄉格局的重塑與改變;是暢通城鄉之間“微循環”,加速城鄉資源的交換與流動。

          從某種意義上說,米易之“易”就是當下正著力推進的城鄉發展之變。

          米易人做到了嗎?數據顯示,當地農民收入增速連續11年超過城鎮居民,2023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2.3個百分點。曾六次獲得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的米易,正在進行一場著力將城鄉差距這個“不等式”變“等式”的探索。

          從資源稟賦入手,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米易米易,吃米容易。”年均氣溫20℃、日照2500小時,米易是天然的“大地溫室”和全國少有的熱作區,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為米易的糧食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米易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過程中,米易結合實際,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如何將資源優勢發揮到極致?米易因勢而為,做好陽光與地形兩篇文章。

          陽光,是米易最普通也最昂貴的資源,米易在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康養產業的基礎上,更是著力發展光伏產業。

          “一片果園一座房,一院光伏曬太陽。”跟隨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調研組來到米易縣草場鎮龍華村。龍華村是攀枝花市首批和美村莊樣板村之一,也是四川率先探路“零碳村”建設的試點之一。

          龍華村是攀枝花市首批和美村莊樣板村。湛璐霜 攝

          “一片果園”指的是龍華村的枇杷產業,全村有82%的農戶種植枇杷,總面積達7000余畝。“一院光伏”則是指“零碳村”建設中引進的光伏產業。漫步龍華村,一排排銀灰色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在農房上閃閃發光。“光伏發電除了保障我們家日常的生活用電外,還可以把用不完的電賣錢。”村民黃承銀家中安裝了光伏發電板60平方米,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得益于充沛的光熱資源,他家光伏發電板一年可發電2.15萬度,余電上網,年收益可超8000元。

          “全村光伏設施每年發電可達300萬度。”龍華村黨總支書記楊利貴向記者展示著自己的工作臺賬。目前,米易具備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力2.15萬千瓦,年發電量1659萬度。并正在推進裝機規模為10萬千瓦的集中式光伏項目,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約為1.7億度,節約標煤13.58萬噸。

          “當你一踏進米易就到了省級康養旅游度假區。”這是米易人常跟外地旅客提及的一句說笑。這里擁有米易陽光城康養旅游度假區、米易白馬陽光康養度假區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和6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并正在爭創國家旅游度假區。

          安寧河穿米易縣城而過,這條米易人的母親河兩岸集聚了全縣85%的人口居住,全縣90%的GDP產生于安寧河流域。安寧河帶來的河谷地形就是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基礎。早在上世紀80年代,米易縣就被列為四川省立體農業試點縣,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形成了產區明顯、層狀分布、各具特色的“三帶”布局產業結構,即河谷區10萬畝糧經復合、中山區30萬畝特色水果、高山區20萬畝優質林果烤煙和畜牧養殖“三大特色產業帶”。

          米易縣安寧河流域農田。米易縣委宣傳部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寧河谷糧經復合產業帶,當地充分利用河谷地區光熱、水源等優勢,每年4月至9月種植優質水稻,9月至次年4月種植早春喜溫蔬菜,建成了全省設施規模最大的稻菜輪作基地。每畝耕地可產出“兩千斤稻谷+兩萬斤蔬菜”,畝均產值達3萬元。土地值錢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

          如今,米易圍繞助力打造“天府第二糧倉”,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已被納入“十四五”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入選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改變城鄉發展格局,扭住重難點做文章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米易的鄉村,規模化種植已經走在前列,如何更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成為米易攻克難點,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米易著力破解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人手緊張、管理薄弱、資產零散等共性問題,成立了米易縣鄉村建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全縣73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持股97.3%,米易城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7%。

          在白馬鎮黃草村的盒馬鮮生櫻桃收購點,工人們正忙著櫻桃選果。吳植根 攝

          “工程建設、租賃服務、資源經營……公司通過強組織、聚人才、搭平臺,把產業鏈延伸環節更多留在鄉村,把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以城鄉融合發展激發動力,引導城市資金、技術等先進生產要素進入三農領域。”該公司副總經理麥俊介紹,自2022年成立以來,該公司統籌整合各村資源和力量,承接村莊建設項目65個,已實現合同總金額含稅合計1.0162億元。

          在米易鄉村,“共富”是墻上的高頻詞匯。攀枝花被賦予為全省探路共同富裕的重任,米易則聚力在增加群眾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上先行先試。

          “打魚嘍!”清晨伴著和煦的陽光,米易縣灣丘彝族鄉熱水村拿虎灣共富漁村,村民們齊心協力,拋網、收網、挑選、裝筐、稱重、運輸,呈現出一片熱鬧的打魚場景。

          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中,熱水村探索建立“黨支部+專合社+公司+農戶”的漁業養殖共富機制,村集體牽頭搭建魚種購買、飼料集采、成品魚銷售、漁村規范管理等全鏈條服務,帶動130余戶村民建成攀西地區最大的淡水漁業養殖場。“目前,發展淡水魚養殖520余畝,年產特色商品魚1690余噸,產值3380余萬元,專合社養殖戶人均漁業純收入接近4萬元。”熱水村黨總支書記楊家貴說。

          近年來,米易探索建立了撒蓮鎮“糧倉+”等22個首批共富試點,構建了西部綠色生態共富片區等3個共富示范片區,探索形成了“共富農場”“共富漁場”“共富工坊”等22條實踐做法,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上進一步發力。

          去年,米易全縣73個行政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均突破6萬元,10萬元以上的村達7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從2022年的1.98縮小至1.93;中等收入群體占比達48.67%,較2022年末提高2.95個百分點。

          “很多人都以為米易是農業縣,但工業對米易財政的貢獻達到了80%以上。”米易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突出新型工業化引領作用,米易加快構建以工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推動產業升級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筑牢城鄉融合發展基礎。

          加快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米易明確要積極拓展工業經濟增量,全力推進安寧股份2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生產項目(下稱“安寧股份項目”)等項目加快見效。

          安寧股份2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生產項目。湛璐霜 攝

          走進四川米易白馬工業園區,安寧股份項目一期5萬噸已經進入生產前的最后調試環節,工作人員正在測試著設備的性能。

          安寧股份20萬噸電池級磷酸鐵及磷酸鐵鋰生產項目進行生產前最后的調試。湛璐霜 攝

          身處“釩鈦之都”,米易釩鈦產業興盛。“工業園區內就有不少生產鈦白粉的企業,而生產一噸鈦白粉會產生三噸七水硫酸亞鐵,這恰恰是安寧股份項目的主要原材料,過去需要花錢處理的廢副產品如今反而成了‘香餑餑’。”安寧股份項目相關負責人袁輝介紹說。

          按照設計,安寧股份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電池級磷酸鐵及磷酸鐵鋰20萬噸,新增就業人員1000人左右。更為重要的是,它能讓米易正式駛入鋰電池等新能源產業賽道。

          記者梳理發現,米易三次產業結構比從2020年的21.9:41.3:36.8優化調整為2023年的21.2:42.8:36。根據米易的發展目標,將力爭到2027年,形成新型礦業、釩鈦深加工產業、新材料產業3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推動現代工業擴能升級。

          打通“微循環”,加強城鄉之間要素流動

          這個“五一”假期,昆明市民汪韓旭帶著家人到新山傈僳族鄉游玩。“交通便捷、民宿精致,這里真的值得二刷。”沉浸在傈僳梯田的美麗風光中,汪韓旭不住點贊。

          曾經被視為痛點的鄉村交通正在逐步改善。新山傈僳族鄉是米易唯一的傈僳族聚居地,近年來,隨著車輛增多、使用年限較長,鄉上部分路段路面出現裂縫、破損,不僅影響了沿線村民出行,還制約了當地的農文旅融合發展。2022年S465米易縣攀蓮鎮青皮村至新山傈僳族鄉坪山村段改建工程開工建設,道路全長6.7公里。

          傈僳梯田景區。米易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山傈僳族鄉副鄉長吳雙宇告訴記者:“該路段將米易縣城、金杯半山·米易太陽谷康養度假區、新山傈僳梯田景區、中山村芒果產業園等沿線的農業園區、自然生態、旅游產業串珠成線,形成緊密的城鄉‘微循環’。”

          在交通規劃中,米易提出通盤考慮城鄉發展規劃編制,一體設計,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近年來,米易被評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四川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樣板縣。米易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還將繼續加大投入,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游景區一體化建設,實現修好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帶動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

          改善城鄉發展面貌,米易重點緊盯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兩大差距,交通條件改善之外,該縣全力推進前進渠中型灌區等項目建設,43個中心村5G網信號全覆蓋,全縣通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車率均達100%,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加速資源在城鄉之間的流動,既需要持續推進鄉村道路提檔升級,打通區域協同“大動脈”;也需要搭建平臺,暢通城鄉融合“微循環。

          米易縣農資4S店體驗中心。韓嘉偉 攝

          “足不出戶,真的很方便。”米易縣白馬鎮棕樹灣彝族村村民劉靜掏出手機,在易加智慧農資服務平臺下單購買了一袋肥料。米易縣農資4S店體驗中心里工作人員收到實時下單信息后,迅速將訂單轉給了臨近站點服務人員。半小時后,劉靜就從配送員手中拿到了購買的肥料。

          2022年底,米易采取“縣屬國有企業+農資供應鏈公司+金融機構”合作模式,搭建起農資供應鏈、金融服務鏈、利益鏈接鏈“三鏈融合”的易加智慧農資服務平臺,推進農資銷售采購由傳統的線下流通方式,向線上數字化服務轉型。農戶可隨時隨地通過微信登錄平臺下單購買農資,降低農資采購成本。

          探索沒有止步。下一步米易將重點聚焦破除阻礙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的壁壘,強化均衡配置,深化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促進城鄉要素雙向高效流動,加快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左手繁華都市,右手和美鄉村,米易之“易”是現在進行時,更是將來時。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中文在线精品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另类 | 日韩另类在线综合国产 | 香蕉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一区精品视频漫画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