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0 17:46:44
每經編輯 段煉
5月9日上午,廣東多家銀行開售廣東省政府5年期再融資一般債券,這也是廣東省地方政府債券今年首次通過商業銀行柜臺債券市場向廣大投資者發售。據21世紀經濟報道,多家銀行表示,政府債券受到投資者熱捧,有銀行在開售后1分鐘內就賣完全部額度。
與此同時,國債也遭遇瘋搶。5月10日,新一批儲蓄國債正式開售。據中新經緯,上午8時,在工商銀行北京市海淀區某網點門口看到,已有數位投資者正在排隊。“我早上五點多就來排隊了。”一位女性老年投資者表示,排在她前面的人比她來得還早。本期儲蓄國債為憑證式,即僅能通過銀行網點柜面購買。記者了解到,部分銀行網點在上午11點左右已經無額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上線1分鐘,5億元“秒光”
全靠拼“手速”
根據廣東省財政廳發行計劃安排,5月9日至11日于柜臺市場發行廣東省政府債券。本次發行的廣東省政府債券名稱為:2024年廣東省地方政府再融資一般債券(二期)—2024年廣東省政府一般債券(四期)(債券簡稱:24廣東債34,債券代碼:2405278),計劃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140.2187億元,其中,首場招標計劃發行面值為120.2187億元,商業銀行柜臺計劃發行面值不超過20億元。
此次發售的廣東省政府5年期再融資債券情況介紹。截圖自工商銀行手機銀行App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9日一大早就有不少客戶來網點咨詢辦理認購了。”工商銀行廣州某網點工作人員告記者,圍繞本次柜臺債發售,該行此前已經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或對客戶一對一通知,因此9日上午10點正式開售后,不少客戶已經提前蓄勢,開啟拼“手速”模式,認購情況火爆。
記者從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獲悉,上述債券發售首日,工行廣東省分行5億元分銷額度全部售罄,廣大客戶認購踴躍,其中個人客戶占比超90%。工行占本次債券在柜臺渠道分銷總額的25%,是發售份額最大的銀行之一。
“農業銀行1分鐘內售罄全部額度5億元,個人投資者占比100%。”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自2019年首次通過柜臺債券市場發行以來,農業銀行連續9期廣東債在1分鐘內售罄,累計發售金額35.3億元。
建設銀行的發售情況亦同樣火爆。9日上午10點起,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在所轄網點及電子銀行渠道開始發售本次柜臺債。在開售后約1小時,記者通過建行手機銀行App查詢顯示,該產品“當前無可售額度”。
“我行銷售5年期廣東省政府柜臺債,在開售后5個小時內已全部售罄,銷售總額為2.5億元。”平安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廣東債柜臺分銷的唯一股份制商業銀行,本期也是該行承辦廣東省柜臺債以來單期分銷金額最大一期。
國債也爆火,“3分鐘全部賣完”
在地方債“秒空”的同時,國債也遭遇瘋搶。
財政部官網顯示,今年第三期、第四期儲蓄國債(憑證式)于5月10日至19日發行。兩期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總額300億元。其中,第三期期限為3年,最大發行額150億元,票面年利率2.38%;第四期期限為5年,最大發行額150億元,票面年利率2.5%。
據中新經緯,記者在上述網點看到,在銀行排隊購買儲蓄國債的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網點9時開始營業后,購買國債的客戶按照此前拿號順序進入。3分鐘后,該網點5年期國債已無額度。
“之前電子式國債操作起來不太利索,所以趁這次憑證式國債發行,就趕早過來排隊。”一位老年投資者對中新經緯表示。對于為何選擇國債,該投資者表示,國債有保障,而且利率不錯,能讓養老錢更安心。
在另一家農業銀行網點門口,一位排在第一位的投資者表示,自己早上7點多來排隊的,“我退休了,起得早就來了,之前都排好長的隊。”她同樣表示,自己更愿意買憑證式國債,“我不太會在手機上操作,還是憑證在手上更踏實。”
10時30分左右,記者撥打上述工商銀行北京某網點電話,工作人員表示,3年期國債也已無額度。
11時20分左右,記者撥打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北京部分網點電話了解到,3年期和5年期均無額度。“兩期暫時都沒有了,后續可能會放。”建設銀行某工作人員表示。農業銀行工作人員也稱,后面不一定有額度,要看是否有隨機調配的。
“資產荒”將緩解?
業內觀點不一
隨著資金收益率下行,市場缺資產的感受愈發明顯,債券等穩定收益資產成為資金關注對象之一。
據證券時報,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5月下旬或將迎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供應落地,在監管推進下,專項債發行也將放量,“資產荒”有望緩解。
受去年國債增發以及地方化債的影響,今年以來政府債融資節奏整體偏緩。近日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計劃發行的政府債券規模也不小,未來發行節奏還會加快。當前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滑的底層邏輯是市場上“安全資產”的缺失,隨著未來超長期限特別國債的發行,“資產荒”的情況會有緩解,長期國債收益率也將出現回升。
中信證券認為,進入5月,預計地方債供給將顯著放量,凈融資可能為6000億元。國債方面,預計5月國債凈融資額可能在7000億—10000億元左右,同時特別國債的發行有望正式落地。
浙商證券的研究觀點稱,當前我國經濟處于復蘇通道,通脹水平有望逐步反彈,考慮到年初以來美國降息預期持續降溫,穩匯率壓力增大,國內資金利率下行空間有限,收益率曲線潛在的陡峭化理應指向長期收益率上行,近期長期收益率走低或主要由供需失衡驅動,即一季度政府債發行節奏偏慢,導致機構面臨一定程度“資產荒”,不得不通過拉久期的方式進行資產配置。
中信證券認為,4月末政治局會議為后續政策思路提供最新指引,隨著擴大內需政策強調落實、地產政策密集優化,國內基本面向好趨勢或仍將持續。債市供給節奏和央行操作可能是5月的關注重點,一方面財政融資進度加快或有望減輕資產荒壓力,5月資金面或隨供給增加波動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政治局會議中提及利率和準備金率貨幣政策工具的靈活運用使得債市仍存信心,但在央行對“正常”收益率曲線形態重視的背景下,政策工具的具體使用仍需靈活把握,從這個角度看,債市底部空間可能也相對有限。
不過,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一位農商行債券交易員告訴記者,受投資風險偏好依然較弱影響,各路資金仍在積極配置高安全性的政府債券資產,只要30年期國債收益率觸及2.5%,就有不少資金搶購。這意味著即便5月~6月政府債券供給加大,債券市場“資產荒”狀況仍可能延續。
編輯|段煉?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新經緯、21世紀經濟報道、南方財經全媒體、證券時報、公開資料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