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17 19:44:44
◎在股東大會交流環節,現場掌聲不斷。談及2024年雙增12%(指營收、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2%)的目標,古越龍山董事長孫愛保首先為去年未達成預期目標表示歉意,但公司管理層對黃酒和公司發展有堅定的信心和決心,2024年目標還是雙增12%。
每經記者 黃海 每經編輯 董興生
立夏過后,古城紹興綠意更濃。曲水環抱、山林蔥郁,一片青綠之間,隱有黃酒飄香。
5月16日下午,“黃酒龍頭”古越龍山(600059.SH,股價8.99元,市值81.95億元)在中國黃酒博物館多功能廳召開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公司董事長孫愛保,總經理徐東良,副總經理柏宏、李維萍、胡志明、劉劍、徐岳正等高管悉數到場,就2024年業績規劃、市場競爭形勢以及年輕化等話題,與在場股東展開交流。
在股東大會交流環節,現場掌聲不斷。談及2024年雙增12%(指營收、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2%)的目標,古越龍山董事長孫愛保首先為去年未達成預期目標表示歉意,但公司管理層對黃酒和公司發展有堅定的信心和決心,2024年目標還是雙增12%。
古越龍山董事長孫愛保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至于公司接下來的年輕化戰略,孫愛保向《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介紹,接下來要把狀元紅打造成中國黃酒年輕化第一品牌。
今年一季度,古越龍山實現營業收入5.67億元,同比增加10.74%;實現歸母凈利潤6200.45萬元,同比增加5.34%;實現扣非凈利潤6097.52萬元,同比增加5.32%。從增幅來看,古越龍山開年的業績表現,距“雙增12%”的目標存在一定差距。
圖片來源:古越龍山2024年一季報截圖
受大環境影響,古越龍山去年未完成“雙增12%”的業績目標。2024年全年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成為參會股東向管理層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談及對公司全年業績的預測,孫愛保頗有信心地回應稱:“我們今年一定會努力實現兩個增長12%的目標,確保實現營收超過20個億。”
信心歸信心,當下的市場環境中,無論是白酒、紅酒還是黃酒企業,都面臨著市場競爭以及動銷壓力等挑戰。今年以來,傳統酒企渠道端以及企業端都向外傳遞出一絲寒意。
雖然市場上的確存在動銷壓力,但孫愛保覺得,對黃酒企業而言,市場上仍然存在較大機遇。他向記者分析,隨著消費者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對黃酒產業發展,是一個機遇。另一方面,中端和普通黃酒產品價格不高,消費者接受度較高。
在孫愛保看來,近幾年,酒類消費市場出現了一個新趨勢,低度酒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視作日常飲用之選。而在低度酒飲中,黃酒的健康、養生功能相對較多,這或為黃酒在當下的市場中帶來機遇。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談及未來的競爭格局,孫愛保覺得,黃酒更多是要與其他品類爭奪市場。首先從消費市場區域來看,目前,古越龍山的全國化進程已經有了較大的成效。2023年年報顯示,古越龍山江浙滬以外的銷售占比已經超過40%。其次,孫愛保認為,古越龍山作為黃酒的品牌代表,有責任帶頭跟其他酒類拼市場、拼客戶。
咖啡、奶茶、冰淇淋、巧克力??近幾年來,酒企為了實現年輕化轉型,圍繞年輕消費者的喜好做了一系列嘗試。以年輕消費者需求與喜好為基礎的消費品類創新,也成為業內外公認的年輕化“著力點”。
自2020年起,古越龍山就將“年輕化”列為公司的主要經營戰略之一。4年過去,古越龍山在年輕化方面有怎樣的經驗,又有怎樣的計劃?孫愛保跟《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圍繞這個話題聊了聊。
“我們都覺得,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谷物釀造酒,千年黃酒怎樣在新時代能夠吸引年輕人,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實和緊迫的重大課題。”復盤古越龍山的年輕化戰略經驗時,孫愛保覺得一共有三個關鍵要素,即產品、營銷和場景。
產品方面,古越龍山旗下有“一山、一水、一兒、一女、永相和”——即古越龍山、鑒湖、狀元紅、女兒紅以及沈永和五大品牌。五大品牌有不同的定位,孫愛保表示,未來要將狀元紅打造成中國黃酒年輕化第一品牌。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為了推出年輕人喜歡的產品,古越龍山主要從產品顏值和口味兩個維度來進行創新。2024年,古越龍山推出咖啡黃酒新品。據孫愛保透露,該產品得到了大多數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的好評,2024年,公司將再推檸檬和可樂兩種口味的黃酒新品。
營銷方面,古越龍山成為首個在抖音開設直播的黃酒企業。截至目前,整體直播營收已經將近1億元。據古越龍山分析,電商特別是抖音渠道的消費群體還是以25歲至35歲的消費群體為主,電商銷售的增長比例遠遠高于傳統渠道的銷售增長比例。
至于場景方面,據了解,古越龍山主要通過自營或與區域品鑒館合作,以小酒館、慢酒館等業態為媒,打造年輕人的消費場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