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7 21:21:55
◎5月25日,*ST大藥回復上交所信披監管工作函,回答了關于業績持續經營能力、重點產品銷售情況、第一大供應商采購比例高等多個問題。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楊夏
5月25日,*ST大藥(SH603963,股價4.28元,市值9.4億元,原簡稱大理藥業)回復上交所信披監管工作函,回答了業績持續經營能力、重點產品銷售情況、第一大供應商采購比例高等多個問題。
記者注意到,作為*ST大藥的兩大中藥注射劑單品——醒腦靜注射液和參麥注射液,一個因在集采中中選而價格大降,一個因未中選而丟掉市場份額,*ST大藥業績因此承壓。
在回復中,*ST大藥表示擬恢復自有產品黃芪注射液生產,以豐富公司產品結構。但數據顯示,已獲批準的黃芪注射液生產批文就多達25個,生產企業多達13家。其中,銷售額及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是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其旗下黃芪注射液的掛網銷售價格僅0.13元/ml,該價格比中標后的醒腦靜注射液每毫升價格還要低。
今年3月曾被游資爆炒的*ST大藥股價已經被打回原形,公司近日回復的信披監管工作函,進一步對公司業績情況進行了剖析。
眼下已經披星戴帽的*ST大藥連續多年虧損。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727.00萬元,同比下降34.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2003.14萬元。今年一季度,公司業績繼續下滑,實現營業總收入1532.03萬元,同比下降58.47%;歸母凈利潤虧損537.5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55.16萬元。
公司業績失速與兩大核心產品醒腦靜注射液、參麥注射液有關。值得一提的是,醒腦靜注射液在中成藥集采中中標,而參麥注射液在集采中未中標,但二者銷售表現均明顯下滑。
其中,醒腦靜注射液中選湖北30個省聯盟區域集采,集采后,代表性產品10ml醒腦靜注射液的標價由中選前掛網價38.97元/支下降至中選后15.18元/支,降幅達61.05%,公司2023年平均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2.38%,2024年一季度平均出廠價格更是同比下降68.64%。
疊加2023年度醒腦靜注射液銷售量不如預期,醒腦靜注射液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0.94%,從而導致公司2023年下半年度及2024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持續下降。
而在湖北19省中成藥省級聯盟集采中未中標的參麥注射液,原有等級醫院市場銷量基本全部失去。廣東6省中成藥聯盟集采,醒腦靜注射液雖中備選,但因大部分醫院選擇使用中選產品,公司醒腦靜注射液在聯盟6省銷量也基本上失去了市場。
一個丟失利潤空間,一個痛失市場份額,*ST大藥的業績支柱“搖搖欲墜”。
在上交所工作函中,單一供應商采購占比過高、銷售費用處于行業較高水平、產品結構拓展計劃等問題也被提及。
記者注意到,*ST大藥向第一大供應商中國中藥有限公司大幅提高人工麝香采購量,是第一大供應商采購占比過高的主要原因。
*ST大藥的回復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向中國中藥采購金額分別為1560萬元、2340萬元和4108萬元,2023年的采購金額同比增幅為75.56%,采購均價為6.50萬元/kg。
*ST大藥向中國中藥采購的原材料為人工麝香,該成分是醒腦靜注射液的主要原料。而該產品為北京聯馨藥業獨家生產,由中國中藥作為全國獨家總經銷商,公司稱,向中國中藥增加采購,主要是基于醒腦靜注射液在集采中中標,根據經銷商簽約量及預測,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進行了醒腦靜注射液備貨安排,因此導致2023年醒腦靜注射液生產量同比增長超8成。
但公司的這一安排卻出現了誤判。由于集采聯盟區域內各省區具體執行時間有所不同,最早執行的湖北省也是從去年9月才開始執行。而執行前后的窗口期經銷商、醫院均處于等待觀望狀態,造成醒腦靜注射液2023年銷量還同比下降了12.42%。今年一季度,根據公司表述,又因為醫療機構原有庫存調整、信息系統對接等原因,醒腦靜注射液銷量進一步下跌,同比跌幅為26.91%。
集采中標后的量價齊降不僅讓醒腦靜注射液吸金能力下滑,公司對生產安排的預判還加重了存貨負擔。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醒腦靜注射液的存貨由年初的531.88萬ml增長至期末的5301.97萬ml。
而對于公司強調的將豐富產品種類,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ST大藥的實際動作是恢復自有品種黃芪注射液的生產。而該品種的市場情況顯示,已獲批準的黃芪注射液生產批文就多達25個,生產企業多達13家。其中,銷售額及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是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其旗下黃芪注射液的掛網銷售價格僅0.13元/ml,該價格比中標后的醒腦靜注射液每ml價格還要低。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蘭素英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