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重慶在保護長江上游生態方面做了哪些努力?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陳新武答每經:堅持全面治水治氣治土,連續6年沒有重污染天氣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5 15:35:06

          ◎重慶市堅持全面治水治氣治土。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加快城市交通綠色化、智能化轉型,連續6年沒有重污染天氣。

          ◎重慶市開展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般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達到76%。特別是垃圾處理,變“填埋”為“焚燒發電”,去年全市垃圾發電量超過30億度。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6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圍繞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作介紹。

          重慶是中西部地區的直轄市,是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承擔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多重戰略使命。

          在環境方面,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4年在325天以上,長江十年禁漁”3年來監測到的魚類增加了1倍多。

          今天恰逢“6·5”世界環境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就重慶環境生態相關情況提問:重慶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在保護長江上游生態方面做了哪些努力?進展怎么樣?

          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常務副市長陳新武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天是世界環境日,國家的主場活動放在廣西,明年的活動就在重慶。重慶是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長江由西向東貫穿全境691公里,三峽庫區85%的庫區面積也在重慶境內,所以保護好重慶的生態環境,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重慶重大的政治責任。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重慶連續6年沒有重污染天氣

          陳新武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重慶市牢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一體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九治。通過九治,城市的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現在已經呈現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巴渝風貌。

          陳新武強調,重慶市堅持全面治水治氣治土。嚴格落實河長制,執行長江十年禁漁,加強4012個入河排污口整治,打造了水環境管理大數據應用系統,實現了對全市120個河流的智能監測,水環境問題從發現、溯源到處置的效率提升了80%以上。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加快城市交通綠色化、智能化轉型,連續6年沒有重污染天氣。從源頭防控土壤污染,實現了重點建設用地100%的安全利用。

          與此同時,重慶市堅持協同治廢治塑。為此開展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般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達到76%。特別是垃圾處理,變填埋焚燒發電,去年全市垃圾發電量超過30億度,可以滿足370多萬居民一年生活用電,相當于中心城區超過1/3的居民用電都是通過垃圾發電循環利用的。同時,重慶市推進白色污染減量,推廣竹制品代替塑料產品,減少電商快遞二次包裝,一次性塑料品近兩年減少了一半以上,農膜99%可以回收利用。

          陳新武介紹,重慶市堅持系統治山治岸。開展了縉云山、銅鑼山等山體整治,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營造林1522萬畝,修復礦山9.2萬畝。比如銅鑼山礦區,在歷史上是中心城區最大的石灰巖礦區,有41個廢棄礦坑,通過生態修復,現在已經打造成為城區的生態公園,也是城市一個新的網紅打卡地。同時,還加強長江岸線保護,治理109公里岸線,建成清水綠岸河段400公里。

          陳新武表示,重慶堅持統籌治城治鄉。立足于重慶江峽相擁、山環水繞的特色風貌,打造富有山城韻味的生態之城。結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100個巴渝和美鄉村,目前已經有164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

           

          力爭2027年經濟總量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重慶要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針對重慶在服務西部、服務大局方面的相關工作,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表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強調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要求重慶當好支撐、作好示范。內陸開放綜合樞紐,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的集散地,目的是引領內陸地區開放發展。

          胡衡華指出,重慶將緊扣兩大定位,重點打造六個區

          第一個區是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在去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的基礎上,力爭到2027年重慶直轄30周年時,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實現這個目標要靠創新制勝、靠制造支撐、靠服務賦能,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

          第二個區是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這方面,主抓手是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著力點是完善國際物流大通道集疏運體系。當前,重慶正規劃建設樞紐港產業園,在毗鄰重慶中心城區的渝西地區,打造先進裝備成套基地、先進材料基地、物流及現代供應鏈服務業基地。如果把開放通道比作,那么樞紐港產業園就是一個關鍵,可以串聯起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放大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

          第三個區是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先行就是要敢為人先,在數字化變革、國資國企改革、園區開發區改革、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大膽探索,力爭形成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改革成果。比如園區開發區改革,現在重慶的園區數量已經壓減到50個,實現了瘦身,接下來要持續健體,把為居民服務的職能交給行政區、為法人服務的職能交給開發區,讓企業辦事不出園

          第四個區是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重慶是直轄市,具有扁平化管理優勢。將健全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構建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加快推進治理數字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在人民城市建設上探索新經驗。

          第五個區是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重慶是大城市帶大農村,將增強主城都市區帶動作用,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重要載體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精準發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第六個區是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重慶將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統籌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等環境治理,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色窝窝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激情国产一区 | 揄拍手机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