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6 15:05:39
每經AI快訊,中國銀河06月06日發布研報稱:維持公用事推薦(維持)評級。
事件: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碳足跡管理體系初步建立。制定發布與國際接軌的國家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初步構建。到2030年,碳足跡管理體系更加完善。制定出臺200個左右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基軌,實質性參與產品碳足跡國際規則制定。
方案明確重點覆蓋產品,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等行業率先探索:方案碳足跡核算邊界、核算方法、發布形式、數據質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的基化肥、氫、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光伏和電子電器等重點產品發布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同時,將優先聚焦基礎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發布產品碳足跡因子,建立國家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
多方參與形成合力,協同推進碳減排:推動將產品碳足跡要求融入財政、金融和產業等政策,形成推廣產品碳足跡的政策合力。在產業層面,鼓勵將產品碳足跡納入綠色低碳供應鏈和產品等評價指標,充分發揮產品碳足跡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用低碳技術、實施低碳改造、優化能源資源配置、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作用。促進產品碳足跡與碳排放權交易、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環境影響評價等機制的有機銜接。在金融層面,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基于碳足跡信息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在財政層面,鼓勵有條件的省市在公共采購中優先采購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產品。
引導終端消費需求向低碳足跡產品轉型,倒逼企業減碳降碳:適時將產品低產品的采購和推廣應用力度。以電子產品、家用電器、裝飾裝修材料和汽車等消費品為重點,有序推進產品碳標識在消費品領域的推廣應用,引導和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低碳產品。
投資策略:建議從綠電、節能降碳兩個維度挖掘投資機會:綠電:能源是碳的主要源頭,使用新能源是碳減排最直接高效的方式,隨著碳市場的日趨完善,綠電需求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綠電溢價也有望顯著提升;節能降碳:一方面,火電、供熱、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清潔化發展趨勢明確,存量產能改造、增量產能排放標準趨嚴有望推動行業競爭格局優化,同時也將拉動對低碳改造相關設備和技術的需求;另一方面,碳排放數據是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基石,因此碳排放計量監測相關設備、軟件迎來發展機遇。個股建議關注:電力板塊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電電力、大唐發電、皖能電力、浙能電力、三峽能源、龍源電力、中綠電、長江電力、川投能源、華能水電等;節能環保板塊高能環境、偉明環保、瀚藍環境、藍曉科技、景津裝備、聯美控股、華宏科技等。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的風險。
每經頭條(nbdtoutiao)——催債都要本科學歷了!多家銀行廣招“職業催債人”
(記者 胡玲)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