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大學密集獲批,高教弱省誰先逆襲?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7 23:40:24

          眼下,新一波高校利好集中到來,誰是大贏家?在近年“瘋狂”建大學的浪潮下,那些努力多年的高教弱省,誰又能率先摘掉“洼地”標簽?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50447

          2024年高考今日啟幕。

          數據顯示,今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1300萬人大關,達1342萬人,比去年增加51萬人。就在千萬學子迎考之際,各地高校獲批的消息也密集傳來。

          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5月以來,全國已有數十所高校升格、更名、新增及轉設等獲教育部批復的消息先后公布。

          于廣大考生而言,這些變化尤其是一批新大學設立,意味著新的升學選擇和希望。而對地方來說,高校新增或調整申請獲批,有望助推本地高教資源的調整優化與實力升級。

          近年來,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連年突破歷史新高,有關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降低高考社會性焦慮的呼聲不斷。

          眼下,新一波高校利好集中到來,誰是大贏家?在近年“瘋狂”建大學的浪潮下,那些努力多年的高教弱省,誰又能率先摘掉“洼地”標簽?

          大贏家

          “為什么廣東GDP那么高,好大學卻那么少?”

          高校實力與經濟水平不相匹配,曾一度是經濟大省廣東面臨的尷尬處境。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39400

          具體來看,廣東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歷年高考人數也居全國前列。今年,廣東高考報名人數再創新高,達到約76.8萬人。但這個在諸多領域擁有第一頭銜的省份,在高等教育上卻捉襟見肘,與“強省”地位更是相去甚遠。

          據相關統計,在2017年公布的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北京、江蘇、上海分別以31所、15所、13所的數量高居前三,而廣東只有5所高校在列,落后差距十分明顯。

          高教資源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高教短板深深刺痛的廣東,很早就開始發力填補“洼地”。

          2015年,廣東就在全國率先啟動高水平大學建設。多年來,超強度建設、超常規投入也成為當地“瘋狂”補短板的有力印證。

          據廣東省教育廳此前發布的《關于2021年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資金安排方案》,從2021持續至2023年,共計投入約106.5億元助力高校“沖補強”。廣東也因此成為“豪擲千金辦大學”的典型代表。

          在當地大力推動下,廣東高校建設已迎來成果收獲期。

          根據2022年公布的第二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全國共新增7所高校,其中3所均來自廣東,可謂“最大贏家”。廣東全省入圍“雙一流”建設名單的高校數量也從5所增加到8所,排名從全國并列第7位躍升至并列第4位。

          從此次最新獲批高??矗瑥V東的逆襲勢頭仍在延續。

          5月13日、15日,教育部先后發布2份《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分別涉及9所、24所高校。

          其中,僅廣東一省就有4所高校,包括1所新增、1所更名為大學、2所“升本”——新增設置深圳理工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更名為佛山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分別“升本更名”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肇慶醫學院。

          不只短短3天之內4所本科大學擬獲批復,其含“金”量亦不容小覷。

          歷時近6年籌建的深圳理工大學,一直以“吊打”眾多老牌高校的師資力量和強大的中科院基因備受矚目,也是經濟強市深圳繼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歷史性“破零”后迎來的又一所大學。

          按照深圳理工大學籌備辦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創院院長樊建平的說法,學校計劃10年建成“深圳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年建成“中國的‘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

          “佛山大學”的誕生,意味著繼廣州、汕頭、深圳之后,佛山也終于如愿擁有了以城市命名的大學。同時“升本更名”成功的肇慶醫專,則成為廣東目前唯一一所以“醫學院”命名的高校,也是繼湛江的廣東醫科大學之后,非廣州地區又一所醫學本科高校。

          追趕者

          曾經的“高教洼地”如今已迎頭趕上,廣東因此成為不少面臨類似困境省份的學習對象,其中就包括同為沿海經濟大省的浙江。

          根據教育部官網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統計截至2023年6月15日,下同),浙江共有109所普通高等學校(含獨立學院),排名全國第11位,遠遠落后于其他5個經濟大省。

          “量”少,“質”也不優。在首輪“雙一流”高校建設名單中,浙江僅有1所高校入選。盡管在第二輪名單中增至3所高校,但在全國省份中仍屬落后梯隊,與周邊上海、江蘇等動輒10多所高校入選的省市相比更是強弱懸殊。

          “相比經濟發展取得的亮眼成績和一些兄弟省市高教實力,高等教育被外界視為浙江發展的短板。”用當地媒體的話說,作為經濟強省,浙江補短板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迫切。

          “我們離“雙一流”強省還有多遠?”深刻反省之后,浙江開始奮起直追。

          公開報道顯示,繼去年初“新春第一會”提出大力實施“雙一流196工程”,吹響高教強省的沖鋒號之后,浙江在今年“新春第一會”上再度聚焦人才強省建設,補上高教短板的決心躍然紙上。

          目前來看,浙江的努力已見成效。

          例如,當地重點瞄準的“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學建設模式”,在近兩年陸續迎來可喜進展——

          去年12月,教育部正式發函同意嘉興學院更名為嘉興大學,為此努力多年的嘉興終于圓了“大學夢”;

          今年5月,擬同意設置金華職業技術大學和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大學的消息先后在教育部官網公示,意味著金華、杭州兩市將各自再添一所新大學。

          圖片來源:嘉興大學官方微信號

          與此同時,浙江省內其他地市也在加速向這一目標前進。

          例如,當地“舉全市之力推進學校更名大學工作”的湖州師范學院,早在2022年就官宣“已經具備了更名大學的條件”。今年初,湖州市政府進一步發文明確“力爭早日完成更名工作”。

          此外,紹興文理學院也在今年4月召開的重要會議中提到,以更名設置大學為契機,呼應地方對學校新期盼,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城市綜合性大學,并將“完成更名紹興大學的歷史任務”確定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

          新方向

          作為“高教洼地”全力突圍的代表,廣東、浙江兩省探索中顯現的一些共性趨勢值得思考和關注。

          從地域分布看,非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在近年得到明顯傾斜。

          過去多年來,各地高校尤其是好大學普遍集中在省會城市,成為高教資源布局失衡的突出表現。

          數據顯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數量最多的20座城市,無一例外均是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其中北京、廣州、武漢、鄭州、重慶分列前五位。

          以廣東為例,廣州的本科高校多達38所,而同樣為萬億GDP大市的深圳、東莞、佛山分別只有6所、3所、2所。而在珠三角之外,這種不均衡現象更為突出。

          在浙江,全省60所本科高校中,杭州獨占28所,寧波、溫州、嘉興、紹興和金華分別有8所、6所、4所、4所、4所,而南部片區臺州、麗水、衢州均僅有1所。全省23個“雙一流”學科,則有21個都落在浙江大學。

          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都將緩解高教資源分布不均作為力求攻克的瓶頸,并有意識地填補省內薄弱地市高校空白。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309737

          近日最新獲批的深圳理工大學、佛山大學、肇慶醫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等等,正是國家層面支持與當地努力的成果體現。

          放眼全國,在廣東、浙江之后,還有更多“高教洼地”亟待崛起。一個最新趨勢是,一些地方高教資源正加快向縣域延伸布局。

          從已在“最強縣級市”昆山耕耘十余年的昆山杜克大學,到2019年位于溧陽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目湖校區啟用,再到2022年迎來首批新生的河南羅山縣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江淮校區,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北京理工大學懷來校區……高??h域辦學從東部地區開始,逐漸向其他區域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部明確“從嚴控制高校異地辦學”背景下,對地方而言,下大力氣辦好本地院校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這也意味著,對于那些迫切想要補上短板的高教弱省來說,努力的賽道方向有所轉變——從外引到內培,必須更加重視本土高校實力的培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青青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麻豆 | 亚洲另类欧洲综合久久 |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高清一区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