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08 18:35:51
◎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會如何發展?在新形勢下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在以蘇州市委金融辦為指導單位、蘇州市上市公司協會與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主題為“創見未來,新質向上”的“高見2024”上市公司研討會上,嘉賓們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每經記者 程雅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以創新驅動前行,以科技賦能發展。
6月7日下午,以蘇州市委金融辦為指導單位、蘇州市上市公司協會與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的主題為“創見未來,新質向上”的“高見2024”上市公司研討會在蘇州隆重召開。
當莘莘學子在高考考場上奮筆疾書的同時,這場關于思想與創新的激烈交鋒也在悄然展開。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不僅標志著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的洶涌浪潮,更代表著生產力及其生產方式在質量上的顯著躍升。
隨著全球化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未來的發展道路充滿無限可能,同時也伴隨著更多挑戰。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會如何發展?在新形勢下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在此次研討會上,嘉賓們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程雅 攝
縱觀歷史長河,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繁復多樣,它們交織影響著經濟的每一次脈動。從技術創新到政策制定,從市場擴張到資本流動,每一個因素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塑造著經濟的發展趨勢。這些因素相互依存,共同作用于經濟體的復雜網絡。
正如技術創新能夠打破舊有的生產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政策的適時調整也能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或是引導資源向更有潛力的領域流動。市場的擴張為商品和服務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而資本的流動則為經濟活動提供了必要的血液。這些力量的匯聚,不斷推動著經濟向前發展,形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經濟演進圖景。
以經濟的角度出發,從過去到現在,人類生活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農耕時代,另一個是工業文明時代。
本次活動邀請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李其副教授來為企業家們進行主旨分享。李教授指出,在農耕時代,人類生活經濟層面的特點是基本沒有增長,產出量基本一定,人均產出并不高;工業文明時代,人類時代經濟增長的特點是有增長但持續增長很難,持續高增長難上加難。
李其表示,若想推動經濟增長,則需要有空間拉升需求,需求增加則產出增加。而拉動需求增加主要有四個可能的方向,包括外需、共同富裕、基礎設施建設和迭代。
“中國是世界上罕見的一個國家。”李其認為,在工業文明條件下想推動經濟增長,主要看這個國家的需求增長還有多大空間,而中國至少在未來的幾十年內,在上述四個拓展需求的方向上都有巨大的空間。
當前,在新質生產力全新的發展階段,積極發展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經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北大上海臨港國際科創中心執行主任及燕緣創投創始合伙人王宇,以及東吳創投總經理王振亞,針對投資領域帶來了深刻的見解和策略分享。
王宇以其豐富的創投背景,深入探討了資本市場的投資決策,并分享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轉型思考和前瞻性布局。王振亞則憑借其在創投領域的深厚經驗,提供了關于資本運作和市場趨勢的獨到見解,展現了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尋找和把握投資機會的智慧與策略。
二人不僅為聽眾提供了洞察市場動態的視角,也為投資者和決策者闡述了在復雜經濟環境中實現資本增值和風險控制的路徑。
在探索“創見未來”的征途上,我們致力于推動“新質向上”的發展;而在“新質向上”的強勁勢頭中,我們再次激發“創見未來”的靈感——這兩者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雙重驅動下,無論是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還是資本市場的活躍參與者,都面臨著如何利用政策創新的支持,加速產業增長的課題。
當天的圓桌對話環節,由北京大學金融校友聯合會副秘書長楊威主持,對話嘉賓華泰聯合證券投資銀行業務線國際業務部總監、特許金融分析師洪珮庭,依科賽CEO張昆,東曜藥業政府事務及公共關系總監陶建偉,以及凌雄科技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吳海瑞,分別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出發,分享了他們對于如何借助政策創新來加速產業發展的獨到見解和策略。這場思想的盛宴匯集了多元化的視角,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啟發,共同繪制了一幅新興產業發展和資本運作的宏偉藍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