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1 12:05:47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趙云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人工智能領域兩家明星公司傳出融資消息,文生視頻公司Pika獲8000萬美元投資;智譜AI被爆獲沙特基金投資,估值漲至約30億美元。此外,本周創投行業政策端迎來諸多利好:國常會指出“募投管退”全鏈條支持,營造創業投資發展良好生態;北京東城區新增政府引導基金盡職免責的詳細情形,六類情況將不追責。
近日,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科創集團”)發布的《關于聯合重組進展暨控股股東變更的公告》,公司收到上海市國資委下發的《市國資委關于上海國投公司與上海科創集團實施聯合重組的通知》,決定將上海市國資委持有的公司100%股權無償劃入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投”或“上海國投公司”),劃款基準日為2023年12月31日。
上述變更后,上海科創集團由上海國投直接持有100%股權,控股股東變更為上海國投,實際控制人仍為上海市國資委。上述變更尚未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手續。
據了解,上海國投公司是經上海市委、市政府批準成立,由上海市國資委出資并直接監管的大型國有資本投資平臺公司,注冊資本人民幣100億元。主要經營業務包括:實施國有資本戰略性持股管理和資本運作,承擔市場競爭類重大產業項目投資,開展市場化、專業化股權投資基金運營。
上海科創集團成立于1992年,是上海唯一以早期創投為主業的國有核心投資平臺,是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上海市融資擔保專項資金等的管理者。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投資培育了中微公司、上海微電子裝備、盛美上海、中芯國際等科創企業。
近日,文生視頻領域明星創業公司Pika宣布已完成總額8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由Spark Capital領投,Greycroft、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以及Jared Leto參投,Pika估值已經達到4.7億美元。
Pika成立僅一年有余,創始人郭文景和孟辰霖都是斯坦福大學AI Lab博士生,目前,Pika 已完成五輪融資,總融資額累計達1.35億美元,投資方也是明星云集,包括 Quora 創始人Adam D'Angelo、Github 前首席執行官 Nat Friedman等。
另一家AI企業也傳出融資消息近日,外媒報道稱,沙特阿拉伯一只基金投資智譜AI。兩名知情人士表示,中東石油巨頭沙特阿美風險投資部門的Prosperity7參與了對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智譜AI約4億美元的一輪投資,使智譜AI的估值達到約30億美元,不過Prosperity7對此不予置評,智譜AI也回應稱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智譜AI是這一輪大模型創業潮中涌現的明星企業,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技術成果轉化而來,2021年完成了百億參數模型GLM-10B的訓練,2023年其發布了千億基座的對話模型ChatGLM及其單卡開源版本ChatGLM-6B,2024年1月,智譜AI又推出了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
去年10月,智譜AI宣布已累計獲得超過2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投資者包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基金、美團、阿里、騰訊、小米等多家知名機構。
6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重要信息。會議指出,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重要舉措。要圍繞“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持政策,鼓勵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開展長期投資,積極吸引外資創投基金,拓寬退出渠道,完善并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營造支持創業投資發展的良好生態。要針對創業投資特點實施差異化監管,落細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專業性機構發展,處理好政府性基金和市場化基金關系,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作用。
眼下國內創投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變化,國資LP成為市場上最重要的資金來源,眾多機構轉向硬科技,投資賽道有重合趨同之勢,在新股發行階段性收緊的當下,退出問題也日益突出。
當下政策利好也正在不斷釋放,給正在變革中的創投行業帶來信心: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
國資LP是當前市場上最重要的資金來源,關于政府引導基金容錯機制的話題討論已久,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發布《東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新增了盡職免責的詳細情形,具體來看,六類情況不追責。
一是法律法規、黨紀黨規和相關制度未明令禁止,或者雖未明確規定但符合中央決策部署和全市工作要求;二是基金投資符合中央和市區對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的重點支持方向和要求,以及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區重點產業布局規劃和產業鏈發展需要;三是經過充分論證和盡職調查評估,并按照實際情況履行投資決策程序,不存在違反相關制度和業務流程的情形;
此外,還包括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監管要求,建立了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并有效執行;沒有為自己、他人或其他組織謀取不當利益、中飽私囊,沒有明知故犯或與其他組織或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對探索創新、先行先試中非主觀故意造成的損失,積極履職盡責,采取合理方式主動及時止損減損,以消除不良影響或有效阻止危害結果擴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