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4 21:49:38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臨床腫瘤會議,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于上周落下帷幕。據醫藥魔方統計,今年,ASCO年會共收錄了426項研究作為口頭報告,其中有55項來自中國,這一數據比2023年翻了一番,創下新高。與此同時,還有5項國產原創新藥的臨床研究被納入最新突破性研究(LBA)。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楊夏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臨床腫瘤會議,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于上周落下帷幕。據醫藥魔方統計,今年,ASCO年會共收錄了426項研究作為口頭報告,其中有55項來自中國,這一數據比2023年翻了一番,創下新高。與此同時,還有5項國產原創新藥的臨床研究被納入最新突破性研究(LBA)。
宜明昂科(01541.HK,股價14.58港元,市值55億港元)創始人、董事長田文志也在現場參與了本屆ASCO,并觀摩了多場重要的學術報告和研究成果發布。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田文志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ASCO參會人數明顯增多,亞裔面孔的參會者也是隨處可見,其中更不乏國內藥企的研發人員和醫院的研究者。”從數據上看,本土創新藥的口頭報告和壁報也是遠超去年,一定程度上顯示本土創新藥已經走上了快車道。
當被問及“對哪些重磅成果的公布印象最為深刻”時,田文志告訴記者:“在眾多報告中,毫無疑問在全體大會上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公布的輝瑞研發的第三代ALK抑制劑洛拉替尼(lorlatinib)的三期臨床CROWN研究數據是一大亮點,并贏得了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根據輝瑞披露的新聞稿,CROWN研究旨在評估洛拉替尼對比第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crizotinib)在既往未經治療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療效。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五年的中位隨訪,洛拉替尼治療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仍未達到。其觀察到的風險比(HR)為0.19,即與第一代ALK抑制劑相比,洛拉替尼將患者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了81%。此外,洛拉替尼治療組中有60%的患者五年后仍未見疾病進展或死亡,而對照組僅有8%。
田文志告訴記者,經洛拉替尼治療觀察到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是迄今為止任何單一分子靶向治療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報道的最長PFS。洛拉替尼的系統療效連同延長的顱內療效以及無新的安全信號相結合,代表了對晚期ALK陽性NSCLC患者治療結果的前所未有的改善。“這是肺癌患者的福音,令人歡欣鼓舞。”
田文志還認為,在免疫治療方面,藥物聯用、療法組合以及治療線數前移取得良好臨床效果。說明這一領域除了發展新靶點,已證實的靶點藥物還具有強大的臨床開發潛力,是解決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另一類創新。
田文志以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單抗為例,在一項ADRIATIC三期隨機雙盲多中心國際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報告結果時,“大會現場三次被掌聲打斷”。
資料顯示,ADRIATIC臨床研究旨在探索PD-L1抗體聯合CTLA-4抗體(度伐利尤+tremelimumab)在局限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后的維持治療。預設的中期分析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度伐利尤單抗將死亡風險降低了27%。其中,接受度伐利尤單抗治療的患者中位OS預計為55.9個月,接受安慰劑的患者為33.4個月。
田文志還指出,洛拉替尼雖然療效亮麗,但也僅覆蓋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陽性的有限人群。對于驅動基因變異陽性、TKI治療失敗的人群,仍需要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在這一方面,康方生物的AK112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因此,AK112-301/HARMONi-A的口頭報告(Abstract#8508)也得以在會議上廣泛討論。
資料顯示,AK112(依沃西單抗,Ivonescimab)為人源化四價雙特異性抗體,可同時靶向PD-1和VEGF-A。AK112-301/HARMONi-A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展的隨機對照、雙盲、Ⅲ期臨床研究。研究以依沃西聯合化療組對照化療,觀察對EGFR-TKI治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腺癌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贗TT人群評估的中期結果顯示,依沃西單抗聯合化療和安慰劑聯合化療的中位PFS分別為7.1個月和4.8個月,組間差異2.3個月,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54%。
田文志還告訴記者,今年宜明昂科共有五篇創新藥研究結果被ASCO大會接受,其中替達派西普(藥物編號:IMM01)兩篇臨床II期創新研究結果入選ASCO年會口頭報告;一篇IMM0306治療復發/難治的CD20陽性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臨床I期初步研究成果以摘要(Abstract)形式展示;另外兩篇研究成果以在線發表形式展示。
據悉,最新突破性研究LBA被認為是每年ASCO最重要、有望改變臨床診療實踐、具有轟動性的研究成果。據悉,今年共有5款國產創新藥被納入LBA,分別為恒瑞醫藥(600276.SH,股價41.9元,市值2672.8億元)的卡瑞利珠單抗(鼻咽癌)、微芯生物(688321.SH,股價19.91元,市值81.19億元)的西達本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信達生物(1801.HK,股價38.3港元,市值623.53億港元)的IBI-351(非小細胞肺癌)、先聲藥業(2096.HK,股價5.74港元,市值149.8億港元)的蘇維西塔單抗(鉑耐藥卵巢癌)、賾靈生物的普依司他(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
此外,據ASCO大會公布的摘要詳情數據顯示,在129項國產創新藥臨床研究中,ADC(包括雙抗ADC)是目前國內創新藥產業最集中披露的領域,共有25款產品的33項相關研究成果公布。
對此,田文志認為,國內ADC藥物的火熱趨勢有其形成的原因。ADC藥物因其獨特的機制、更顯著的療效和更高的安全性,近些年已受到廣泛關注和認可。尤其是Enhertu(DS-8201)兩年前在ASCO上大放異彩,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ADC藥物的潛力,并投入了大量資源積極布局參與相關研究和開發,因此推動了國內ADC藥物的創新和突破。
“現在大批臨床研究數據正在逐漸成熟并被披露報道,形成了火熱之勢。個人認為,ADC技術仍在不斷進步,包括新靶點的開發,更高效的抗體、鏈接子和載荷(細胞毒素)的推出,在未來幾年內繼續保持這一趨勢是有可能的。”田文志表示。
田文志還進一步指出,在經歷了仿制和快速跟進的發展階段后,國內的藥企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創新方面加速前行。過去兩年內成交的近半數與ADC相關的對外授權或并購均來自中國創新藥企,便是明證。與此相應的,國產創新藥在ASCO上的表現亦是越發靚麗,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大批創新藥臨床數據的成熟,假以時日,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高質量創新藥研發成果呈現在ASCO這個舞臺上,國產創新藥未來可期。
此外,田文志的另一點感受是,雖然現在的ASCO上來自中國的PI(主要研究者)和臨床數據越來越多,但這種以英文為媒介的會議給非英語國家參會人員帶來一定程度的語言障礙而不能徹底交流,“期待人工智能的出現能打破這一藩籬,讓中國的數據和巧思更多被人了解”。
每年舉辦一次的世界肺癌大會(WCLC),從2013年開始,就設立了中國專場。中國專場的設立,對于讓全球的研究者了解中國肺癌發病現狀、中國肺癌防治策略及目前國內腫瘤領域學者們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增加了今后中外合作交流的機會。
“對于ASCO而言,如果可以的話,希望將來可以設立一個類似的中國專場,可以為促進我國腫瘤領域的原創研究、原創藥物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搭建更強有力的國際平臺。”田文志建議。
封面圖片來源:ASCO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