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日報 2024-06-18 09:59:57
2022年7月,涼山提出加快文化繁榮發展,將涼山建設成新時代文化強州的目標。
圍繞這一目標,涼山充分發揮悠久歷史文化、璀璨紅色文化、濃郁民族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強特色文化產業,提升文化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文化在激活發展動能、提升發展品質、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為建設具有涼山特色的現代化經濟強州提供文化滋養。
如今的涼山,各族群眾精神相依,走出了一條民族地區加快文化繁榮發展的路徑。
立足優勢資源 高揚文化發展風帆
涼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厚重深邃的文化積淀、絢爛多姿的人文風情,構筑了各民族世世代代和睦共處、和衷共濟的精神家園。
涼山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目前全州境內有各類文物點1390余處,博物館(紀念館)1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10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1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80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名鎮1座,鹽源老龍頭遺址是四川青銅文化中除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外的第三大考古發現。
涼山州館藏文物類別齊全、保存狀態良好:共計收藏文物20487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13件(套)、二級文物354件(套)、三級文物2243件(套),藏品數量質量均居全省前列。
涼山有薪火相傳的紅色文化:1935年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召開會理會議、舉行彝海結盟,筑起了肝膽相照、情深誼長的民族團結豐碑。
涼山有星光璀璨的文化成果:涼山歌舞團第一部原創話劇《奴隸之歌》三進中南海、四進大會堂,《彝海結盟》《索瑪花開》分別獲得電視劇“飛天獎”和“突出貢獻獎”,《彝紅》等一大批文藝精品體現了涼山各族人民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生生不息的文化動力。
堅持高位推動 構建文化強州新格局
立足新時代文化強州的目標,涼山出臺了《關于創建四川文藝副中心加快新時代文化強州建設的實施意見》《涼山州支持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扶持和獎勵辦法》《涼山州文化重點工程項目推進方案》《關于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推進文旅強州戰略的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構建文化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全面激發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活力。
在深入實施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面,涼山加強對歷史文物和民族優秀文化載體的收集、整理、保護、利用,加快鹽源老龍頭國保單位申報和遺址公園建設,做好安寧河大石墓、昭覺博什瓦黑巖畫等歷史遺址考古發掘研究,加強烏東德白鶴灘庫區考古成果研究利用。
通過建好喜德彝族漆器、布拖越西彝族銀飾、會理綠陶等非遺傳習體驗基地等,涼山扎實推動非遺資源、傳統文化的活化利用。目前,全州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0項,省級項目138項,州級項目341項,縣級項目571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6名,省級傳承人124名,州級傳承人298名,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數量位列全省前茅。
此外,涼山還通過支持西昌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加大古城古鎮古村保護開發提升力度。同時,大力實施縣域特色文化培育工程,統籌推進長征文化帶、金沙江流域文化帶、南絲路文化帶、古藏彝走廊文化等特色文化帶建設,構建起支撐文化強州建設的體系和格局。
堅持創新發展 增強文化影響力和傳播力
近年來,涼山創新藝術生產引導方式,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舞蹈、音樂、文學、美術、書法、攝影作品,集中反映新時代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涼山人民感恩奮進的精神風貌。
其中,民族歌舞《火塘》榮獲第五屆四川文華劇目獎,歌曲《阿普》、民族歌劇《聽見索瑪》獲得四川省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舞蹈《山褶》、音樂《醒綠》、小品《花嫁》等獲得四川省群星獎,打造彝文化風情實景劇·中國第一火秀《阿惹妞》,新創《鶴鳴聲聲》等優秀劇目,有500余件文藝作品在國家級、省級平臺亮相,40余件文藝作品獲獎。
在重大節慶活動方面,涼山成功舉辦四川省第九屆少數民族藝術節、四川省藝術節(涼山分會場)、涼山州民族文化藝術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大涼山戲劇節上,共有8個國家的115部劇目、216場演出上演,吸引觀眾近5萬人。另外,涼山彝族火把節入選全國優秀群眾文化品牌案例,“彝海結盟地·五彩大涼山”涼山形象宣傳廣告在央視新聞頻道黃金時間播出,涼山知名度、影響力顯著提升。
堅持融合發展 提升文化服務水平
近年來,涼山大力發展文博、文創、演藝、傳媒“四大產業”:以西昌建川電影博物館聚落為核心,打造電影文博旅游勝地;以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改造提升、涼山州博物院建設為契機,鼓勵引導民間組織、社會個體積極參與各類博物館建設。目前,涼山演藝中心等48個文化旅游重點項目正加快實施。
在深入開展文化惠民行動方面,涼山推進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各級公共文化場館全面免費開放,廣泛開展“文化進萬家”“文化列車”進校園進鄉村等惠民活動;組建34支縣鄉文化服務隊伍,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000余場,惠及群眾超300萬人次;涼山交響樂團作為全國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交響樂團,10年累計演出600余場,2023年榮登“中國音樂藝術力量榜單”。
涼山還深耕文旅融合,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塑造“夏季清涼·涼山真涼”“冬季暖陽·涼山不涼”特色文旅品牌,推動全域全時旅游發展,成功舉辦“2023第八屆涼山彝族火把節暨夏季清涼涼山游”、2023年“冬季暖陽涼山游”系列活動,吸引游客102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6億元;2023年,涼山接待游客超49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超540億元,帶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建榮)
來源:涼山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