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2 00:40:15
每經記者 可楊 每經編輯 楊夏 孫志成
6月21日晚間,海底撈(6862.HK,股價15.1港元,市值841.67億港元)發布公告稱,楊利娟辭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茍軼群獲委任為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
同日,特海國際發布公告稱,楊利娟已獲委任為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統籌特海國際的管理和戰略發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公告內容顯示,在茍軼群的領導下,海底撈已設立兩大核心委員會:創業創新委員會及數字化運營委員會。其中,創業創新委員會旨在開發新型創新模式與激勵機制,引領海底撈未來朝多層級及多品類方向發展,為多元化業務模式奠定基礎,推動集團各層面的創新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特海國際為運營海底撈海外餐廳的公司,分別在納斯達克(股票代碼:HDL)與香港聯交所(股份代號:9658)上市。
海底撈在公告中稱,茍軼群自2000年1月起為海底撈的關鍵成員,擁有逾24年的行業及管理經驗。茍軼群在海底撈任職期間,曾擔任首席財務官、信息技術負責人、供應鏈及采購管理負責人等多個職位。在被委任為海底撈首席執行官之前,茍軼群為海底撈副總經理并負責投資業務。
公告內容顯示,在茍軼群的領導下,海底撈已設立兩大核心委員會:創業創新委員會及數字化運營委員會。其中,創業創新委員會旨在開發新型創新模式與激勵機制,引領海底撈未來朝多層級及多品類方向發展,為多元化業務模式奠定基礎,推動集團各層面的創新工作。
在數字化發展方面,海底撈在公告中表示,數字化運營委員會借助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數字技術提升管理效率,為多管店及雙管店管理制度等運營模式提供支持。先進技術的整合對提高運營效率及日后的多店互聯及協同管理至關重要。
隨著CEO一職的新舊交替,海底撈調轉船頭走向數字化與創新品牌的趨勢變得更加明顯。海底撈方面也在公告中表示,隨著公司邁入下一發展階段,集團將在精細化管理基本面業務的同時,推動創業創新與數字化發展。
在6月5日的股東大會上,海底撈董事會主席張勇也表示,新技術的進步對餐飲影響很大,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及食品工藝的進步,未來也可能會改變餐飲行業。互聯網的進步也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所以需要放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未來海底撈的發展。“未來海底撈也會考慮多品類、多層級的發展,我們希望海底撈店長變成多管店店長。火鍋品類里可以有很多層級,比如海底撈火鍋之外的市井火鍋,火鍋之外還可以有烤肉、面館等多種業態。海底撈店長可以再管理一家比如烤肉店、面館或其他業態,未來一個店長管理的多家門店,可以進行資源共享。”
談及在創新層面的嘗試,張勇也表示,目前公司內部做了很多新業態和新品牌嘗試,創新的熱情高漲。“我們堅持一個原則,愿意付出成本鼓勵創新,不畏懼失敗。我們對創新進行弱監管,要保證大家的創新有機會落地,不要讓創新變得艱難。”
2022年3月,楊利娟接替張勇,成為海底撈首席執行官。在此之前,2021年11月,由于快速擴張導致經營未達預期,海底撈發布“啄木鳥計劃”,而楊利娟則是“啄木鳥計劃”的領導者。
在彼時發布的公告中,海底撈宣布由楊利娟全面負責“啄木鳥計劃”,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包括海外門店,果斷采取措施進行整合。同時,著手重建和強化部分職能部門,恢復大區管理體系。在科學考核各部門的前提下,持續向員工傳達企業文化及“雙手改變命運”的價值觀,并大力倡導愛和信任為核心的奉獻精神。
作為“啄木鳥計劃”領導者的楊利娟,一直扮演重要的運營管理角色。服務員出身、在海底撈任職超27年,被認為是海底撈走出四川、開拓全國市場的關鍵人物,也是海底撈推行“連住利益,鎖住管理”制度的負責人。
公開資料顯示,楊利娟于1995年加入海底撈,從服務員崗位開始,前后擔任過領班、店經理、小區經理、大區經理等,2018年1月,楊利娟任海底撈首席營運官,主要負責監督海底撈的營運。2021年8月起,其擔任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2022年3月1日,楊利娟被正式任命為海底撈首席執行官。據新京報曾報道,在做基層服務員時,楊利娟最初的月薪為160元。2021年1月,楊利娟登上《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身家125億元。
楊利娟的下一站,是接任特海國際首席執行官一職。21日晚間,特海國際發布公告稱,楊利娟已獲委任為該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統籌特海國際的管理和戰略發展。
特海國際在其任命公告中稱,楊利娟曾主導了海底撈品牌的出海進程,分別于2012年、2013年在新加坡、美國成功布局,打下集團目前在國際市場的經營基礎。
特海國際在公告中稱,在疫情期間,楊利娟帶領海底撈成功執行“啄木鳥計劃”及“硬骨頭計劃”,走出經營困境,且在制度化管理、流程式操作及數字化考核等方面做出深入變革,為海底撈建立了堅實的管理基礎和可持續增長的局面。
特海國際方面表示,當前國際市場挑戰和機會并存,董事會相信楊利娟能夠帶領本集團進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更好地擴大國際市場的顧客基礎,并更加深入的開拓新市場和新賽道。
聲明:文章內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可楊
編輯|楊夏 孫志成?杜波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