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5 08:00:04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高涵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NO.1 全球首例,英國男孩顱內植入設備控制癲癇發作
英國男孩奧蘭·諾爾森接受手術,在顱內植入電子設備,以控制其癲癇發作的頻率。他因此成為全球首個接受這類手術的人。諾爾森的醫生表示,這項研究有望幫助醫生了解腦深部刺激對此類癲癇治療的有效性,同時加快新治療設備的研發。未來,醫療團隊將給三名患有相同疾病的孩子進行設備植入手術。
點評:這項突破性的醫療技術為控制難治性癲癇提供了新的希望,展示了腦深部刺激療法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方面的潛力,并可能推動相關醫療設備和治療方法的進步。
NO.2 英偉達GB200供不應求,追單日月光、京元電子等封測廠
英偉達GB200與B系列人工智能芯片獲得客戶大量導入,先前大舉追加臺積電先進制程投片量后,追單效應蔓延至后段封測廠,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子訂單大爆發。媒體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京元電子來自英偉達的添加訂單爆滿,需要挪移更多產能才能滿足英偉達需求。
點評:英偉達GB200芯片需求強勁,封測產能緊張,顯示AI芯片市場持續火熱。
NO.3 新技術可發現基因突變初期跡象
發表于《自然》雜志在線版的一項最新研究介紹了一種名為HiDEF-seq的創新技術,它可準確檢測出突變前DNA代碼中的早期分子變化。該技術能以極高準確率檢測雙鏈突變,可在DNA字母代碼變化僅出現在DNA雙鏈中的一條鏈上時,就檢測到這些變化。估計每分析100萬億個堿基對,才會出現一次錯誤。
點評:這是基因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它通過早期檢測基因突變的微小跡象,為預防和治療遺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具有極高的準確性和深遠的醫學應用前景。
NO.4 實時提供藥物 “智能繃帶”技術有望改變護理現狀
據報道,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聯合團隊正在開發一系列尖端技術,有望徹底改變護理領域,其中包括可自動感知傷口內部變化并作出反應的“智能繃帶”。這種高科技敷料經過數次優化,現已能持續提供有關傷口愈合和潛在并發癥的數據,并可實時提供藥物及其他治療。該技術屬于一種新型電子皮膚,預示了未來數字健康發展的方向。
點評:“智能繃帶”技術發展,預示著醫療護理向智能化、個性化方向的轉變。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