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8 21:42:25
最近一個月,多地的中小銀行對存款掛牌利率進行了調整,降幅最高可達60個基點?!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瑢τ诳蛻舸婵钷D理財的需求,一些理財經理推薦了偏債型基金,可與理財產品靈活搭配;還有理財經理推薦了終身壽險等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能達到3%水平。
每經記者 涂穎浩 宋欽章 每經編輯 馬子卿
“如果資金能放一年,推薦這款固收打底的理財產品,這兩天正在發售,業績比較基準在1.8%至5.8%之間,之前推出的同策略產品平均持有收益率高于4%,有很多老客戶都提前預約了。”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走訪銀行網點時,某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小陸向記者推薦了一款多元配置的理財產品。
金融統計數據顯示,5月居民部門存款增加4200億元,同比少增1164億;企業部門存款減少8000億元,同比多減6607億;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1600億元,同比多增8379億元。記者注意到,最近一個月,多地的中小銀行對存款掛牌利率進行了調整,降幅最高可達60個基點。
在非銀存款高增、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非銀機構提供的各類產品利率表現如何?小陸表示,以該行代銷的1年期固收類理財產品為例,一般是在3%左右,如果超過3.5%的就比較難,肯定要做一些多元化的配置才可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于客戶存款轉理財的需求,一些理財經理推薦了偏債型基金,可與理財產品靈活搭配;還有理財經理推薦了終身壽險等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能達到3%水平。
“這款理財產品是固收打底的,做一些多元配置的理財,主要包括高股息策略,靈活運用優先股、黃金、美股等策略豐富收益,同策略的私行版產品表現還不錯,需要40萬元起投,現在發了一些零門檻的產品,25日開始一周的募集期,不需要贖回,一年以后自動到賬。”近日,記者在走訪銀行網點時,一位理財經理小陸向記者推薦了這款理財產品。
“6月21日開放預約購買后,我們自己還有很多老客戶都預約了。”該理財經理介紹稱,參考同策略產品業績,截至6月14日,成立以來年化5.29%,最大回撤-0.98%,平均持有收益率超過4%。
不過,預期收益更高意味著潛在風險更大,這款理財產品對應的風險等級為三級。“相比純固收產品,采用這種策略的理財產品收益更高,也提高了風險。”小陸表示,以該行代銷的1年期固收類理財產品為例,一般是在3%左右,如果超過3.5%的就比較難,肯定要做一些多元化的配置才可以。
與1年期產品相比,期限長達2年、3年的理財產品收益會更加穩定。在另一家中小銀行網點,理財經理小吳向記者推薦了該行代銷的一款3年期理財產品,該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在3%—4%之間,風險等級為二級。
“現在利率下行,不管是買理財買存款都是一樣的。未來1到2年后,看現在還是很高的,就像現在看過去也是一樣。2018—2019年市場很好的時候4%—5%都有,現在能做到3%左右。”前述理財經理表示,現在可選的投資類別很少,10年期國債利率降到2.3%、2.4%了。因此銀行理財產品也都差不多,產品收益是同質化的。
對于將定期存款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更具優勢。穩健投資的居民小趙告訴記者,“我有一筆定存要到期了,本來想再存3年定存,但現在利率太低了,聽說最近理財產品收益不錯,準備嘗試買理財產品。”
近兩個月來,銀行理財產品規模持續攀升。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數據,截至5月末全市場理財存續規模較上月提升0.9%,至29萬億元。其中,理財公司存續規模較上月提升1.6%,至25.3萬億元。根據華寶證券的數據統計,截至6月23日,封閉1—3年固收理財產品近1年的年化收益率3.38%,較前一周下降1個BP。
在業內看來,短期內理財收益率或高位震蕩、破凈率預計維持低位,但中長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團隊研報指出有三點原因,一是在央行引導下,長債利率上行壓力相對明顯,或對長期限理財收益形成一定拖累;二是當前理財市場的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比例偏高(2023年末存款類持有比例約26.7%),受存款利率下行風險影響顯著,后續隨著存款自律約束加強和保險資管的協議存款配置通道被切斷,理財收益或進一步承壓;三是贖回潮以來,機構行為有所趨同,低波、穩健的經營模式也會對理財收益提升帶來約束。
“定存到期,如果買基金產品有沒有產品推薦呢?”對于這樣的詢問,某銀行理財經理向記者推薦了一款中短期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這兩年混合偏股的基金平均跌幅會在20%、30%,偏債券型的收益率要好一點。可以跟理財可以做一個搭配。”該產品歷史收益顯示,近一個月年化回報4.75%,今年以來年化回報4.22%。
該理財經理補充道,一般來說,有的基金產品有封閉期,到期可以繼續投資,也可以贖回。她還強調稱,“就算是債券型的基金產品,也建議至少要有一個3到6個月持有的預期。短期馬上要用的話不太建議投資基金產品,因為會有波動的風險。”
數據顯示,今年起至5月31日,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股票指數型基金指數的收益率均為負,債券型基金指數收益率為1.87%,跑輸滬深300指數4.34%的漲幅。最大回撤看,債券型基金指數的最大回撤為-0.6%,在各類型基金指數的表現最佳。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有業績記錄的23186只私募證券產品5月收益均值為0.19%,年內收益均值增至0.42%,逾五成產品實現正收益。
排排網財富理財師負責人孫恩祥表示,投資私募的優勢在于:第一,較公募相比,私募在投資策略和投資決策上相對靈活,有助于私募抓住市場機會;第二,私募的產品策略更為豐富,可投資于多種資產類別,有助于客戶進行分散投資和組合配置;第三,私募追求絕對收益,私募管理人主要收入來源于業績報酬,迫使私募去追求較高的投資回報。
“私募的投資門檻比較高,并不是所有投資者都是合格的私募投資者。”孫恩祥提醒,一些私募產品的流動性差,投資者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變現;信息透明度較低,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的信息披露較少,可能導致信息不對稱。
隨著銀行存款利率下行、長期限大額存單漸漸“一單難求”、保本保息的國債產品不斷上演“秒售罄”,預定利率3%的增額終身壽險在各大渠道被廣泛推薦。
記者在走訪銀行網點時發現,鎖定長期利率的保險產品也備受投資者關注。“對于有保本保收益需求的客戶我們會推薦高現金價值的保險產品,這款增額終身壽險的預定利率是3%,選擇5年交,到了第五年保單現金價值就超過了交的保費,收益是以現金價值的形式寫入合同的,確定性強。”一位理財經理在推薦保險產品時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預定利率是由給到客戶的利益(IRR)和附加費用率兩部分組成,因此客戶實際獲得的收益率低于預定利率水平。有保險精算人士在受訪時告訴記者,目前增額終身壽險第30年的收益率普遍在2.7%~2.8%左右,要比國債高一些。
一位保險經紀人向記者推薦了一款中小險企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除了回本時間快、現金價值高等優勢,據其測算,該產品長期內部收益率超過2.9%,顯示產品更為激進。
實際上,隨著市場利率不斷下行,保險公司預定利率水平也在跟隨調降。2019年起,4.025%的年金險產品逐漸退出市場,2023年,人身險預定利率由3.5%下調至3.0%,今年以來,保險公司陸續下架3.0%預定利率產品。上述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現在還有3%的壽險產品,一些大的保險公司都停了,有的公司還沒有停。”
不僅僅上述固定收益的壽險產品,“固定+浮動”收益的萬能險和分紅險的利率水平也不斷下降。2023年人身險預定利率下調至3.0%后,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從3%降至2.5%,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的上限也從3%降至2%。今年年初,多家保險公司收到監管窗口指導,要求調低分紅險收益率和萬能險結算利率。
萬能險產品作為投資屬性較強的一類保險產品,在明確保證利率的基礎上,設有具有浮動收益屬性的投資賬戶,投資賬戶與實際結算利率有關,依據保險公司資產端的收益波動,保險公司以月為周期進行萬能險結算利率的公布。
根據此前監管對多家保險公司窗口指導,自2024年1月起,萬能險賬戶結算利率不得高于4%,6月后進一步下調至3.8%、3.5%兩個上限檔位,其中部分規模較大及風險處置機構需壓降至不超過3.5%。一位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該行推薦的萬能險產品目前保底利率是2%,現在結算利率降到了3.9%。
分紅險產品的收益如何呢?記者咨詢某行理財經理,對方演示收益率情況:給到客戶的分紅=(演示利率4.5%-預定利率2.5%)×70%=1.4%,再加上預定利率2.5%,按演示利率計算的分紅險收益率能達到3.9%,如果分紅險的實際紅利實現率水平能達到100%以上,客戶能拿到的實際收益率會超過3.9%,反之實際收益率會低于該水平。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從多家信托公司了解到,目前信托公司正在推介中的產品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現金管理類產品,一般每日開放申贖、每周開放申贖或每雙周開放申贖,主要投資于低風險的短期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和貨幣市場工具,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及以下;第二類是固收和“固收+”類產品,大部分信托公司將底倉配置城投債,業績比較基準集中在3%~5%;第三類是非標政信類產品,主要投資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權,部分業績比較基準能達到5%以上。
現金管理類產品方面,目前市場上這類產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附近。比如某信托公司的日開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為2.5%,周開產品7日年化收益率為2.9%。
由于現金管理類產品起投門檻相對較低,一般是30萬元起投資,加上較低的風險等級以及較高的流動性等特點,不少信托公司在發展新客戶的時候,會建議他們先投資這類產品“嘗鮮”。部分信托公司為了招攬新客,還會推出業績比較基準在2.9%附近的品種。
固收和“固收+”類產品方面,相比于現金管理類產品,開放頻率更低,常見的有月開、季開、半年開等,部分產品帶有一定期限的封閉期,封閉期結束后轉為定期開放申贖。最低投資門檻一般也是30萬元。
一般而言,開放頻率越低,對應的業績比較基準越高。一名客戶經理向記者表示,他們定開3個月產品的業績計提基準是3.2%,定開6個月產品的業績計提基準是3.4%。另外,風險等級越高,一般對應的業績比較基準也更高。以華東地區的一家信托公司為例,同樣12個月期限的信托計劃,一只R1等級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是3.5%,而另一只R3等級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則為3.85%。
不少客戶經理表示,為了提高產品的收益,信托公司會選擇配置浙江、江蘇等經濟強省的低評級城投債,或者選擇非經濟強省的高評級城投債。
得益于近期的降息環境,二級市場債券價格上漲,投資債券除了能收獲票面利息,還有機會獲得較好的資本利得收益,吸引了不少投資者搶購。一名客戶經理告訴每經記者,他們的部分明星固收產品在開放日很難搶到,建議提前找客戶經理預約。
隨著市場利率進一步演變,上述兩類信托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可能還會走低。上海的一家信托公司表示,他們計劃在7月份推出投向標品的固收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大概在2%~3%,以及年化收益率約2.4%的現金管理類產品。
非標政信類產品方面,雖然該類產品的收益較高,但多家信托公司對此持謹慎態度,客戶經理也明確建議投資人謹慎購買。相比于前述兩類產品,政信類產品的起投門檻普遍在100萬元及以上,信托期限普遍在1年及以上,存續期內一般按季分發利息。
比如,華東區的一家信托公司表示,他們目前僅保留浙江省內和江蘇省內部分城投的政信項目,業績比較基準控制在4.2%,并要求客戶認購政信類產品的金額不能超過賬戶余額的25%。“我們對公司主體要求特別高,必須是所在區域內最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才會去發,而且還要求客戶必須帶抵押物。”
上海的一家信托公司的客戶經理表示,他們目前有投向江蘇兩地城投公司的非標政信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約5.8%,為固定收益,但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
另外,部分具備QDII額度的信托公司還向記者推薦了投向美元債的信托產品。“近兩年美元存單利率很高,可能有5%。這個底層的資產非常穩健,但是客戶需要承擔匯率風險。此外,影響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很多。”
相關報道:
“定期存款和國債最受歡迎”,存款定期化趨勢持續顯現,銀行如何應對“定活七三開”?
年中存款沖量現狀摸底,記者實探各類銀行:攬儲任務仍有,有員工稱月底前每人起碼做1000萬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195304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