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04 13:07:57
每經編輯 畢陸名
據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7月3日報道,美國白宮當天斷然否認總統拜登撤銷自己總統候選人資格的可能性,盡管目前對其健康狀況存在激烈的爭論。白宮發言人卡里娜·讓-皮埃爾表示,81歲的拜登總統“絕對不會”考慮認輸。據路透社7月3日報道,據拜登競選團隊以及白宮多名資深人士透露,如果拜登決定不再繼續參加連任競選,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將是代替他的首位人選。
據參考消息援引多家媒體報道,拜登在與其競選團隊通話時承諾會留在賽道上。拜登在通過各種手段嘗試滅火,而這把火是3日上午一個匿名人士的言論引燃的。該匿名人士透露,拜登自己也在考慮候選人資格的問題。
讓-皮埃爾就此表示:“這絕對是假話,他會繼續進行競選活動。”她還認為拜登“始終如一地反應敏捷”。
報道稱,在和特朗普辯論過去近一周后,拜登仍然沒有抹去給人留下的糟糕印象。讓-皮埃爾稱,失誤是因為總統在辯論時還在“感冒”,而且從意大利舉行的七國峰會回來后他一直在“倒時差”。
包括南希·佩洛西在內的不少民主黨人都公開質疑拜登的思維是否敏捷。不過公開呼吁其退選的仍然只是極少數不太出名的議員。
據路透社7月3日報道,據拜登競選團隊以及白宮多名資深人士透露,如果拜登決定不再繼續參加連任競選,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將是代替他的首位人選。
上周,在與共和黨競選對手特朗普的首場辯論中,拜登支支吾吾,有時語無倫次。這一表現受到廣泛批評。民主黨內也出現恐慌情緒,擔心拜登的健康狀況可能不適合連任。
消息人士還稱,如果被任命為民主黨提名人,哈里斯將接管拜登競選團隊籌集的款項和競選基礎設施。她已經接受過國家公職審查,并經受住了共和黨人的嚴密審查。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6月28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湯姆·蒂利斯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在總統選舉辯論中說話不連貫,且無法清楚地闡述自己的政策,因此不適合繼續擔任美國領導人。拜登內閣應考慮援引第25條修正案罷免拜登,投票將權力和職權移交給副總統。
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對美國總統和副總統職位因各種原因出現空缺時的繼任程序作出了修正和規定,并增加了由副總統和內閣成員判斷總統是否能夠繼續履行職責的新條款。修正案于1965年7月6日由聯邦國會提出,1967年2月10日獲得了足夠數量州的批準而生效。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民主黨多名高層人士6月30日發聲力挺總統約瑟夫·拜登競選連任,強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只會是拜登,不會“臨陣換帥”。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國會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哈基姆·杰弗里斯承認首場辯論讓拜登受挫,但強調“那只是為重整旗鼓做鋪墊”。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克里斯·孔斯說,拜登需要繼續競選,因為他是“唯一能擊敗”特朗普的民主黨人。
按外媒說法,考慮到拜登在民主黨初選中贏得絕大多數代表支持,且民主黨高層依然支持他,當前唯一“換人”的方法是拜登主動退選。不過,據美媒報道,拜登的家人并不想讓他半途而廢。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梅·哈里森和拜登競選團隊經理朱莉·羅德里格斯6月29日與全美多地數十名委員會成員舉行電話會,包括黨內部分最有影響力人物。電話會內容未公開。據與會人員透露,哈里森和羅德里格斯表示拜登競選前景看好,但沒給其他與會人員提問的機會。一些委員會成員說,他們有種被“精神操控”的感覺,似乎被要求對眼下的嚴重困境視而不見。
當地時間6月30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民調機構YouGov聯合進行的一份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46%)的民主黨選民認為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不應該繼續參加11月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這一數字較今年2月份上升了10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仍然有54%的民主黨選民表示拜登應該繼續參選。
據新華社報道,自1960年美國總統選舉首次舉行候選人電視辯論以來,該環節在選戰中一直備受關注。候選人通常在電視辯論中宣傳自己的政見和主張,批駁競爭對手的觀點。60多年來,有不少候選人通過電視辯論影響甚至扭轉選戰走勢。
近期,拜登和特朗普選情膠著。
特朗普目前在民調數據上略微占優,而拜登累計籌款金額高于特朗普。至于在這場辯論中誰贏誰輸,在美國伊格爾頓政治學院公共利益民調中心主任阿什莉·科寧看來,“事實與真相”成了最大輸家,因為兩位候選人都在辯論中發表了虛假言論。
有分析指出,無論這場辯論的結果如何,拜登和特朗普的“對決”遠未結束,今年美國大選的懸念仍將延續。今年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舉行的時間比以往早了不少,目前距離投票日還有4個多月的時間,這意味著在辯論中表現不佳的人還有時間重整旗鼓,而表現好的一方獲得的優勢也可能隨著時間推移被削弱。
與此同時,許多美國民眾對今年大選仍是拜登和特朗普之間的“對決”感到厭煩,他們尚未決定支持誰。美國政治分析師艾米·沃爾特認為,這場辯論不會影響那些尚未做出決定的選民,尤其是不喜歡這兩位候選人的選民。
隨著大選投票日不斷接近,這場“美式民主”的真人秀或將迎來更加讓人意想不到的情節。“我們經常從歷史中尋找蛛絲馬跡,”美國總統歷史學者杰弗里·恩格爾說,但美國歷史中沒有任何時段可以與現在相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參考消息、央視新聞、新華社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