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1 15:10:01
◎據統計,2023年,近海海域海水優良水質面積達到了85%的歷史新高,較2018年增長了13.7個百分點,并且實現六年連續增長。
◎2023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8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復蘇強勁,量質齊升,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旭
7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孫書賢在發布會上介紹,白皮書系統闡述了中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實踐和成就。希望白皮書的發布,能夠促使各界人士和國際社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
孫書賢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就,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人海和諧之路。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宣璋 攝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在發布會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中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主要體現在四個堅持:
我們堅持系統觀念,陸海統籌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深化。中國正在打造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涉海領域改革持續推進,特別是2018年機構改革,海洋環境保護的職責整合到生態環境部,設立了3個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打通了陸地與海洋、貫通了生態與環境,構建了陸海統籌、河海聯動的綜合治理體系,部門間合作更加有力,區域間協同更加順暢。
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美麗海灣建設成效不斷彰顯。中國始終秉持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的理念,編制實施了《“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方案》,目前正在重點打造110余個美麗海灣,在65個海灣正在拉網式進行海洋垃圾清理工作,推動海洋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
我們堅持重點攻堅,近岸海域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中國始終緊盯渤海、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沿海戰略交匯點,實施重點施治,打了幾場漂亮的攻堅戰,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從企穩向好到明顯改善的重大轉變。據統計,2023年,近海海域海水優良水質面積達到了85%的歷史新高,較2018年增長了13.7個百分點,并且實現六年連續增長;24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自2021年后就消除了“不健康”的狀態。
我們堅持依法治海,海洋生態環境監督執法不斷加強。中國始終以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海洋,先后3次修正和1次修訂海洋環境保護法,制修訂7部行政法規、10余項部門規章,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始終堅持監管從嚴、執法從嚴,累計排查出入海排污口5.3萬多個,完成整治1.6萬余個,持續開展“綠盾”“碧海”專項監管執法行動,實施三輪中央環保督察,這期間發現并督促整改了涉海突出問題200余項。
“經過不懈堅持,大家能夠感受到,近幾年海水更清了、海灘更凈了、海鳥更多了、濱海濕地也更美了。”郭芳表示,海洋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是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生動寫照和有力實證。下一步,有關部門將繼續推動重點海域綜合治理,全面推進美麗海灣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享海、親海的需求。
沿海地區由于產業集聚、資源需求多,容易面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壓力,這一度制約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在平衡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推動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方面,有關部門開展了哪些工作?
對此孫書賢在發布會上表示,沿海地區發展海洋經濟是近年來大家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積極通過高水平保護,支撐海洋高質量發展,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在優化海洋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方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涉海要求,編制了海岸帶及近岸海域空間規劃,劃定了海洋生態保護紅線,明確了海洋生態空間和海洋開發利用空間布局,統籌優化重點用海活動的分布安排。
在強化海洋資源要素保障方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簡化、優化落地項目海域使用論證要求和程序。嚴格管控新增圍填海和新增用島。
在推動海洋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自然資源部穩妥有序推進海域立體分層設權,促進海域使用從“平面”向“立體”轉變。探索賦予無居民海島使用權依法轉讓、抵押、出租等權能,逐步擴大用海市場的市場化配置比例。
在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方面,自然資源部通過技術創新推進海洋產業轉型發展,加強在海水淡化、海洋能開發、海洋生物資源利用、海工裝備等方面的技術攻關,為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目前,我國的海洋產業發展、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顯現出良好成效。在海洋經濟發展方面,2023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8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復蘇強勁,量質齊升,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宣璋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