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3 11:31:39
◎姜家祥認為,新能源車險虧損的根本原因是使用性質錯配和定價錯配,若以此角度去預測未來新能源車險保費的變化趨勢,則新能源車險保費仍然會呈現上漲趨勢。如果能將使用性質進行細分并匹配相應定價,才可能讓低風險的車輛享受到低廉的車險保費。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陳旭
7月8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4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召開,其中在“五篇大文章”系列研討會——新能源車險差異化定價探索與挑戰上,來自保險業的新能源車險業務一線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議新能源車險發展的挑戰和機遇。
研討會上,安華農業保險總精算師姜家祥表示,新能源車險虧損的根本原因是使用性質錯配和定價錯配,若以此角度去預測未來新能源車險保費的變化趨勢,則新能源車險保費仍然會呈現上漲趨勢。如果能將使用性質進行細分并匹配相應定價,才可能讓低風險的車輛享受到低廉的車險保費。
在姜家祥看來,當前新能源車險的定價難問題核心在于數據。即便是中小保司,它們對于風險的處理和模型的設計都是十分有經驗的,所以模型設計不會出太大問題,當前阻擋中小保司精準定價的攔路虎是數據問題。
要解決數據問題,無論是經營數據的積累還是外部數據的獲取,都存在相應的問題。
“就自建數據而言,對中小公司來說成本很高。”姜家祥以中小險企為例進行了說明,假設某保司一年能做3000萬~5000萬元規模的保費,連續做幾年,保費看起來不少,但實際積累的經驗寥寥無幾,想要達到用這些數據來定價的目的還遠遠不夠。
與第三方合作也存在問題。“當前行業的第三方數據很豐富,有從人的、從車的、從駕駛行為的,保司在跟第三方合作時的確比自己積累數據成本低,可是這些數據對于保司的定價來說,能產生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為從人、從車數據可以很快找出對應數據,可是這些數據卻無法一一對應找到保險損失,這意味著保司還是無法根據車輛、駕駛者的過往數據來計算出相應的理賠損失,這對核保會起一定作用,對定價來說意義就不是很大。
數據積累的另一個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的更新迭代快,這也導致當前保險定價無法精準計算。在姜家祥看來,新能源車的新車型、新技術不斷涌現,保司在短時間內積累的數據和定價模型,也會因為技術的更新而變得不是很準確。
因此,姜家祥呼吁,新能源車產業鏈上的從業機構能跨行業合作,一起圍繞這個新產業去做一些事情。“當前國家層面不斷發文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是一個更宏觀層面的支持,也意味著我們不能僅把思維局限在保險行業。”姜家祥希望,通過多個行業合作的力量,建立一些新能源車數據的平臺,一起來解決當前新能源車的保險定價問題,共同推進新能源車產業的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