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招攬中國車企!意大利拋出橄欖枝,赴歐建廠將成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8 17:59:27

    每經記者 裴健如    每經編輯 孫磊

    意大利正將橄欖枝拋向中國車企。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意大利政府正在考慮通過法令接管Stellantis集團旗下已停產汽車品牌,并將這些品牌轉讓給中國汽車公司,以鼓勵后者在意大利設立工廠。

    針對這一消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Stellantis集團方面進行進一步了解,對方僅表示,“(對此)暫時沒有內容可以分享”。

    “意大利方面想要吸引中國車企赴當地建廠,主要還是想要促進當地汽車市場的發展,對原有的閑置產能進行釋放。整體來看,歐洲的燃油車產能目前是過剩的,意大利通過中國力量(的引入),也能夠獲得發展電動汽車的機會。同時,如果中國電動車產業能在意大利做起來,對當地來說也是好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稱。

    熱情招攬中國車企

    根據上述報道,意大利政府考慮轉讓的品牌包括Innocenti和Autobianchi,兩者均于20世紀90年代停產,前者曾因生產意大利版英國MINI車型而聞名,后者則曾生產A112和Y10等高檔城市車型。報道稱,這兩個品牌都代表了意大利汽車工業的經典形象。

    公開信息顯示,根據意大利政府于去年12月通過的一項法律和正在審查的實施草案,允許政府接管至少停用了五年的品牌。這些品牌一旦由政府控制,就可以轉讓給有意在意大利投資,或將位于國外的生產活動轉移到意大利的公司,也包括外國公司。

    上述報道稱,上述兩個品牌目前仍歸Stellantis集團所有,但意大利工業部長已經在國家專利和品牌局注冊了這兩個品牌的新商標,使用了不同于Stellantis集團注冊的圖案。

    實際上,對歐盟委員會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投出贊成票的意大利,早在今年4月就曾被傳出招攬中國車企赴當地建廠的消息。

    據《環球時報》報道,自今年7月5日起,歐盟委員會開始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歐盟要求27個成員國在7月16日前對此舉表明立場,意大利、西班牙表示贊同。

    而在今年4月,有消息稱,意大利工業部長阿道夫·烏爾索表示,意大利正與特斯拉及3家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目的是吸引至少一家中國車企來投資設廠,以實現該國每年生產130萬輛汽車的規劃目標。報道還稱,3家中國車企為比亞迪、奇瑞和長城汽車,但這一消息并未得到3家車企的確認。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Stellantis集團(旗下擁有菲亞特、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等品牌)是意大利唯一的大型汽車制造商。2023年,Stellantis集團在意大利共生產了約75萬輛汽車。這也導致去年意大利國內汽車產量不足80萬輛,而意大利希望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30萬輛。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而根據Stellantis集團降本增效策略的指引,其正考慮將正在開發中的小型電動汽車的生產從歐盟成員國(主要是法國、意大利)轉移至摩洛哥和塞爾維亞。此舉也遭到了意大利政府層面的批評。

    在意大利政府吸引三家中國車企赴當地投資設廠的消息傳出后,Stellantis集團全球CEO唐唯實曾公開表示,“如果(意大利政府)允許中國競爭對手在意大利生產汽車,Stellantis可能將不得不關閉其部分意大利工廠。因為,引入中國競爭對Stellantis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另一方面,意大利正在謀求汽車工業向電動化轉型。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意大利電動汽車銷量僅占該國整體汽車銷量的6%左右,與英法德等歐洲其他國家間的差距較大。

    為此,去年年底,意大利政府推出了置換補貼,為將燃油車換購為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提供1500歐元至13000歐元不等的補貼。今年1月,據彭博社報道,意大利政府正醞釀一項9.3億歐元的計劃,旨在推動電動汽車的普及,以替代老舊的汽油車或柴油車。

    “意大利招攬中國車企,背后就是為了實現促進當地汽車產業的發展。對中國車企來說,也有較強的吸引力。因為中國車企可以在當地享受政策支持,在并購等方面也能夠減少很多麻煩。有了政府的支持,中國車企進入當地市場也會比較輕松。”崔東樹認為。

    赴歐洲建廠未來將成趨勢

    眼下,中國汽車“出海”大趨勢已經確定,車企赴海外建廠也并不鮮見。

    以歐洲為例,在上汽集團今年6月發布的《上汽集團關于歐盟委員會反補貼稅決定的公開聲明》中,上汽集團方面曾表示,“隨著上汽名爵在歐洲市場銷量的日益增長,我們正計劃將中國新能源技術、綠色工廠引入歐洲”。

    日前,有消息稱,上汽集團目前正與西班牙工業部磋商,考慮在該國建立一座電動汽車工廠,以生產旗下MG汽車。上汽集團將在9月30日前作出決定,新工廠或將成為其在歐洲的首座電動汽車工廠,并計劃在2027年第四季度生產首款汽車。除西班牙外,上汽集團還考慮在匈牙利或捷克建廠。但該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確認。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資料圖)

    而在去年年底,比亞迪方面宣布,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一個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這也是比亞迪在歐洲的第一家乘用車整車工廠。該工廠預計于2025年建成投產,生產電池與汽車整車。

    今年4月,奇瑞汽車與西班牙汽車公司Ebro-EV Motors簽署協議,擬在當地成立一家新的合資企業生產新型電動汽車。根據協議,奇瑞將于今年三、四季度率先投產歐萌達等車型,預計至2027年年產量達到5萬輛,2029年增至15萬輛。這也是奇瑞在歐洲設立的首個生產基地。

    奇瑞汽車副總經理兼國際公司總經理張貴兵表示,這一合資企業及其工廠,特別是在電動車領域,將成為奇瑞全球主要汽車出口基地之一。利用該工廠,奇瑞希望向歐洲其他地區出口汽車。

    在崔東樹看來,盡管眼下歐盟、美國等對中國電動汽車出口設置了貿易壁壘,但長遠來看,中國汽車“走出去”是不可逆的趨勢。“就歐洲而言,中國車企赴歐洲建廠未來會成為一種趨勢,中國車企最終肯定都要‘走出去’。對車企來說,如果能有當地政府的‘背書’,肯定是一件好事情,也能避免一些潛在風險。”崔東樹表示。

    國金證券汽車分析師陳傳紅的團隊也認為,產能出海為整車國際化的必然趨勢。伴隨著生產本地化,自主車企盈利能力相對國內銷售和整車出口會有大幅提升,海外建廠經濟性凸顯,車企選擇海外建廠將成為必然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汽車 中國 意大利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