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突然爆火,售價飆升到1.7萬元!“大學生現在玩得可瘋了”,商家:你搶到,加價5000元賣給我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19 17:29:43

          每經記者 畢媛媛  朱成祥    每經編輯 何小桃 董興生    

          美國時間7月13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競選集會現場發生槍擊事件。美聯社駐華盛頓特區的首席攝影師埃文·沃奇用索尼相機記錄下了當時的畫面。

          這張照片不到半日就席卷全球網絡,還意外地帶動了相機市場的熱潮。很快,就有經銷商、攝影師以“同款相機”為噱頭進行營銷。

          與此同時,在電商平臺如天貓上,富士相機更是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熱門機型如X-T30、X-T5等供不應求,有商家通過抽簽形式分配有限的購買名額,這些抽中的幸運兒可以在二手市場上以高出原價數千元的價格輕松轉手。富士相機儼然成為當代的“電子茅臺”。

          CFF20LXzkOyB6UvTOfjJdibNpa5UXbykFpQaWv6s2wCIia7XCIZ8RxEUiaayRwd2qF23QojfxDFPEn8kUEHMqlA4A.jpg

          7月17日,天貓“富士官方旗艦店”突然開啟抽簽活動 圖片來源:

          天貓截圖

          盡管手機攝影技術日益精進,但數碼相機市場并未如外界預測的那樣走向沒落。相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披露的數據,2023年,中國影像市場大幅增長,無反相機零售量規模從2022年的87.2萬臺增至2023年136.4萬臺;卡片相機從2022年45.4萬臺增至2023年69.1萬臺。

          “大學生玩相機,現在玩得可‘瘋’了。”北京馬連道攝影器材城的商家李紫(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隨著旅游市場回溫、短視頻直播的興起,年輕消費者對生活記錄方式有了新的追求。輕便型、復古型的相機迅速打開市場。年輕消費群體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攝影技術指標,如傳感器大小、光圈大小、有效像素等,他們更加看重相機的色彩表現力、拍攝效果的可玩性以及能否幫助他們創造出獨特的氛圍感。

          春天的綠意盎然、夏天的漂浮云朵、秋日的層林盡染、冬日的銀裝素裹,相機所傳遞的氛圍感是手機不可比擬的,他們希望用氛圍感打造生命力。

          新涌入的消費者,改變著相機行業的格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享受市場紅利的同時,商家卻保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一機難求”,相機竟成理財產品

           

          “你只要搶到富士X100VI,加價5000元賣給我,我收。”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詢問該款相機是否可以便宜一些時,馬連道攝影器材城的商家林森(化名)拋出了這句話。

          隨著富士相機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不僅是攝影發燒友,連店家與“黃牛”也紛紛涌入這片藍海。“好幾萬個人在線上搶一兩臺富士的機器,你如果搶到10臺我都照單全收,但是不可能(搶到)的。”林森又補充道。

          在他的店鋪內,佳能、尼康、索尼等國際品牌應有盡有,且價格相對穩定,唯有富士系列的價格如同坐上了火箭,每日波動,且多是向上攀升。

          一位顧客將一臺僅使用了十多天的富士X100VI放到商家劉希(化名)的店里寄售,標價達16000元。

          CFF20LXzkOyB6UvTOfjJdibNpa5UXbykFehyYIrBfC2BcUK5QnpTTEJQXiaiadP117fley7IeN0B9eW9ia6pG7Kzvg.jpg

          馬連道攝影器材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記者了解到,每款富士相機的溢價程度各不相同,但幾乎都享受著遠超原價的待遇。例如,原價11390元的X100VI,在馬連道攝影器材城的售價已飆升至17000元;原價9999元的X-T50,也身價大漲,達到約13000元。所以,林森直言,就算廠家來貨,他也不可能原價出售。

          在這場激烈的爭奪戰中,也有店家選擇了退出。商家王顯(化名)表示,由于他的店鋪“分不到”富士相機,他放棄了預訂業務。不過,他的店鋪內仍擺放著富士全品類的樣品,因為品牌方會給他“廣告費”。在他看來,富士相機已不僅僅是一件攝影工具,更被賦予了金融屬性的光環。

          商家李紫說,有時候品牌方能分給店鋪幾臺富士的機器,但是會捆綁一些滯銷貨,例如價格不菲但不好出售的中畫幅相機。“曾經有個同行賣出過一臺21000元的X100VI,到現在還是我們圈子里的‘傳奇’,我覺得這市場‘瘋’了。”

          為何富士相機一機難求?李紫分析,或許與品牌方在年初就早早定好一年的出貨量有關。在此前芯片稀缺的大背景下,富士的配件量注定了它該走小眾路線,但令人沒有預料到的是,在2021年之后,富士一躍成了相機“頂流”。如今,擁有一臺富士相機,儼然成為“富家子弟”的象征。

          多位攝影從業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富士相機相比其他品牌,性能并不突出,它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在于它自帶的膠片濾鏡、簡單的操作和以“小紅書”為代表的社交平臺的助推。記者發現,在小紅書上,富士的搜索筆記為421萬條,索尼、佳能、尼康的筆記分別為215萬條、262萬條和119萬條。

          CFF20LXzkOyB6UvTOfjJdibNpa5UXbykFo9ty8VKE6sLfnsQS51U9oND5WCoZicC2LaJH0v64U1CyXhFcdWzibQ4w.jpg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此前300元不收的卡片機

          被炒到2000多元

           

          盡管當下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宣傳拍攝效果,但從傳感器尺寸角度,手機仍與高端相機有著較大差距。

          目前,以手機領域頂級CMOS傳感器索尼IMX 989為例,其擁有一英寸超大底。但據“IT之家”用游標卡尺測量,該傳感器對角線長度大約0.66英寸(16.7mm)。這是因為,老式相機傳感器外層有一個真空管,“一英寸”是把外層真空管玻璃殼也算進去,所謂的一英寸,屬于一直以來約定俗成的說法。

          而拍下特朗普神照的相機——索尼A9M3,則是一款全畫幅相機。一般而言,全畫幅相機的傳感器尺寸為36mm*24mm,對角線長度大約43.4mm。

          可以看出,手機行業頂級的一英寸大底(16.7mm),與全畫幅相機43.4mm的傳感器相比,差距依然顯著。

          除了大底外,數碼相機還能滿足消費者對復古風的追求。

          自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興起后,CCD(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逐漸被淘汰。這是因為,CMOS圖像傳感器能以更快的速度,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

          不過,隨著沈月、虞書欣、易烊千璽、祝緒丹、白敬亭、趙露思等明星紛紛曬照,CCD卡片機又重新煥發生機。因為像素不高,拍照色彩濃郁,CCD卡片機被稱為營造氛圍感的神器。“前幾年卡片機300元我都不收,現在都賣到了2000多元。”李紫表示。

          據華鑫證券研報,與CMOS圖像傳感器相比,CCD圖像傳感器的圖片質量高、圖像分辨率高、噪音較小。

          盡管女性用戶對富士相機、CCD卡片機及理光機等品牌青睞有加,但林森卻觀察到,在他的店鋪中,索尼仍然是銷量最高的品牌。

          CFF20LXzkOyB6UvTOfjJdibNpa5UXbykFOAOiaeMM9Ew3Woia9r9uG1BHv05ZIElPGIhKRuahbRf9byKXo24kmPPA.jpg

          馬連道攝影器材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記者查詢索尼近三年財報發現,其2021年、2022年、2023年“靜止畫/動畫攝像機”業務營收分別為4148.98億日元、5650.18億日元和6434.29億日元。

          據其財報中的解釋,“靜止畫/動畫攝像機”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可變換鏡頭相機、緊湊型數碼相機、家用/放送攝像機。

          此外,索尼2021年、2022年、2023年“成像和傳感解決方案”業務也持續增長,營收分別為9922.00億日元、13014.81億日元和15039.06億日元。該業務主要產品為圖像傳感器。

          也就是說,索尼既生產相機,也生產相機的核心零件圖像傳感器,且兩項業務均持續增長。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影像市場大幅增長

          單反市場卻在退潮

           

          富士相機的火爆,有一定饑渴營銷的因素,但消費者對于相機的需求卻是實打實地日趨增長。

          從“捷孚凱”披露數據可知,2023年,中國影像市場大幅增長。具體來看,無反相機零售量規模從2022年87.2萬臺增至2023年136.4萬臺;卡片相機從2022年45.4萬臺增至2023年69.1萬臺;運動相機也從94.0萬臺增至129.4萬臺。

          相比之下,單反相機則從2022年的28.1萬臺降至2023年的21.0萬臺。

          CFF20LXzkOyB6UvTOfjJdibNpa5UXbykFJPkpYeeyWQUiaGajic3Zib1rzhdvEic8S2ACzV7aDTrUvBe52RWsEIGr2g.jpg

          圖片來源:捷孚凱

          沙利文大中華區執行總監周明子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全球以及中國市場來看,近年來手持智能運動攝像機的零售市場規模呈現出快速增長,2019年至2023年,全球零售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達到15%。”

          其分析稱:“目前全球數字內容創作需求迅速膨脹,社交媒體與視頻分享平臺的爆炸性流行,不僅培育出了龐大的內容創作者群體,也催生了對優質視頻制作工具的市場需求。另外,在旅游市場,‘衣食住行’始終是居民消費的核心場景,在旅游市場出現類似‘淄博燒烤’‘哈爾濱旅游’等爆點的推動下,無論是C端消費者還是B端玩家,都想通過文旅賽道,在短視頻、直播等線上內容輸出與文旅產業得到進一步深度融合,而手持智能運動攝像機恰恰為這一需求提供了產品基礎,所以得到了下游各類消費者的青睞。”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全民攝影”難救器材店

           

          如果說昔日的攝影領域還是小眾發燒友的專屬,那么如今已步入“全民攝影”的時代。

          盡管影像市場2023年保持增長,但“全民攝影”時代似乎也難救器材店。

          縱觀整個相機行業,這幾年的出貨量與銷量也在增加。在技術的帶動下,現在,約5000元的價位,就能買到帶有眼部對焦、防抖、美顏等功能的相機,大大降低了攝影門檻。

          富士之外,佳能r50、索尼zve10、尼康z30等主打“復古”“輕便”風格的小型相機,亦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李紫觀察到,越來越多的人帶上相機去旅游,拍照風潮開始和“出片”“氛圍感”等關鍵詞掛鉤,所以能否“直出”,減少后期修圖也成了許多消費者的考量因素。

          與此同時,短視頻與直播的興起,也為相機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相較于手機,相機在4K畫質上的優勢無可比擬,越來越多的直播間開始青睞于使用相機進行直播。平臺上甚至出現不少“攻略貼”,例如:索尼對焦快,色彩真實,是帶貨直播的首選;佳能美顏效果好,色彩皮膚白皙,是娛樂直播的剛需……

          相比往年,李紫認為,近來相機的出貨量和銷量都在提升,中小型相機逐漸被年輕人收入囊中,沉重而操作復雜的單反日益淡出大家的視野。記者了解到,索尼、佳能、尼康等幾大主流廠商的單反相機已經行至末路。“生產量差不多減少了90%,不會再出了,被市場淘汰了。”李紫指出。

          CFF20LXzkOyB6UvTOfjJdibNpa5UXbykFyMqx68icn9VXPdPtV5TCj0bcvrj0SwJiaY0yMHUREBTUORzlaibV49uicA.jp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盡管相機行業迎來了新的關注度,傳統器材店的生意卻并未因此大幅回暖。記者了解到,普通工作日,一家店鋪可能只能賣出二三臺相機。開了十幾年器材店的王顯悲觀地認為,再過幾年,相機仍有可能被手機淘汰。

          李紫透露,相機市場中的消費群體呈現出明顯的分層現象。年輕消費者往往將相機視為低頻消費品,真正的相機發燒友才是商家盈利的主要來源。“一臺相機的利潤只有2%,也就是說1萬元的相機我只能賺到200元。如果不買鏡頭等配件,我們根本賺不到錢。”

          對攝影愛好者而言,鏡頭等器材的更新換代速度之快,也讓他們不得不頻繁地進行買賣,以追求更好的拍攝效果。攝影愛好者小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鏡頭到手就“貶值”,自己不斷地買鏡頭賣鏡頭,十來年間耗費了14萬元。在他看來,1萬元以內的預算,或許直接使用手機進行拍攝更合適,畢竟在多數日常場景下,手機的拍照功能已足夠滿足需求。

          記者|畢媛媛 朱成祥 

          編輯|何小桃 董興生 杜恒峰

          校對|程鵬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好好热aⅴ |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在线88 | 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久97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