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24-07-26 11:28:21
涼山彝族火把節現場。(資料圖片,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成都7月24日電(吳曉)當夜色如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地上一團團火光悄然綻放,點亮夜空;人們手持火把,載歌載舞,祈禱來年風調雨順……躍動的火光不僅是火把節上的璀璨星辰,更是涼山文旅融合創新的詩意篇章。
今年7月19日至8月19日,涼山彝族火把節暨“五彩涼山·夏季清涼”文旅系列活動如約而至,全國各地游客可在此感受一場“火”的狂歡盛宴。
近年來,涼山州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大力發展文旅產業,通過活化利用在地文化、打造特色節會IP等方式,點燃涼山文旅融合之“火”。
每年火把節期間,涼山各地都會舉辦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體驗。(資料圖片,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民族文化活化利用 火把節“燃”出影響力
涼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山水風光秀美,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彝族火把節享有“中國民族風情第一節”“東方狂歡夜”的美譽,是涼山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民族特色最濃郁的傳統節日。
2024年普格縣斗牛比賽現場。(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在涼山,火把節已經成為了一個響當當的文旅品牌。每年火把節期間,涼山各地都會舉辦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吸引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體驗。
據了解,今年涼山彝族火把節活動將以“激情火把節·最炫民族風”為主題組織開展主體活動及配套活動。
主體活動包括西昌火把狂歡夜、天天火把節暨音樂美食季、彝族傳統選美決賽、精品節目展演等。配套活動為各縣(市)圍繞本地區的特色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錯峰、錯時舉辦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為游客提供“多選項”:7月20日,在普格縣“全州斗牛大賽”中感受斗牛競技的激情澎湃;7月22日,在布拖縣“火把狂歡活動”篝火升騰間體驗原生態的火把文化;7月28日,在昭覺縣“全州賽馬競技活動”中領略高原上的速度與激情;在越西縣“稻田火把秀”暢享20℃的夏天,欣賞別具一格的火把表演……
賽馬活動。(資料圖片,涼山州文廣旅局供圖)
為豐富游客體驗,讓游客在感受“激情火把”之余充分領略大涼山的魅力,涼山還以西昌為中心,輻射“東南西北中”,推出“彝海結盟·筑夢航天”研學之旅、“情定女兒國·探秘香格里拉”尋夢之旅等5條“夏季清涼”精品旅游線路,讓廣大游客充分感受涼山深厚的歷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風情。
涼山火把節“燃”出了影響力,對促進投資、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去年8月,涼山首次舉辦以火把節為主體的“夏季清涼”涼山游系列活動,活動期間,全州共接待游客346.75萬人次、同比增長217.5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88億元、同比增長195.94%。邀請知名企業183家,簽約項目38個,總投資272.81億元。
傳統彝族選美。(資料圖片,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非遺之“火”熠熠生輝 見證民族文化交融發展
涼山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刺繡,被譽為“綻放在指尖上的花朵”;彝族銀飾,展現獨特的文化符號和審美情趣;彝族漆器,以“紅黃黑”三色述說這片土地歷史深處的瑰麗神秘……這些非遺項目,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見證了涼山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精美的銀飾是彝族人的“時尚單品”。(鄒森 攝)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推薦人選名單,四川省共40余人,涼山州有5人。據統計,截至2024年6月,涼山共有20項國家級、138項省級和341項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涼山非遺,歷史悠久,“活”在當下。從匠心技藝到民俗風情,從線下體驗到線上分享,非遺項目在這里煥發出新的活力。一個個地方品牌的形成,讓涼山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有效利用中得到傳承與發展。彝族火把節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涼山文旅融合發展的“金字招牌”。
《阿惹妞》實景演出。(涼山州文廣旅局供圖)
在涼山,文化的活化利用不限于火把節。現在,不少來西昌的游客都會把觀看“中國第一火秀”《阿惹妞》列入“打卡”清單。《阿惹妞》以彝族人文風情為主線,通過高科技水火特效和現代舞美手段,將當地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目前,《阿惹妞》演出已超過300場,觀眾超30萬人次,票房與文創衍生品經營收入超過4000萬元。
中國西部首個戲劇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自2019年“橫空出世”以來,連續5年冬天不間斷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戲迷。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舉辦,為涼山非遺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戲劇節匯聚了國內外優秀戲劇作品,展示了涼山獨特的民族文化。在這里,非遺項目與戲劇藝術相互交融,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場視覺與心靈的文化盛宴。
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中上演的民族歌劇。(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涼山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得益于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涼山州加大對非遺項目的扶持力度,通過舉辦各類活動,讓非遺項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同時,涼山州還積極開展非遺項目對外交流,讓世界了解涼山,讓涼山走向世界,涼山非遺這朵民族之花將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這把“火”,照亮涼山的未來
在涼山文旅的發展過程中,文旅融合是關鍵一環。通過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涼山州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項目。
西昌建昌古城。(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百年古樹在城墻的縫隙中長出參天之勢;老城墻下,人們在老式理發店理發,在茶館喝茶;城樓上,有人在曬太陽。古城中,一場讀書會或許正在舉行;有人在酒吧品著莫吉托;有人在火鍋升騰氤氳的霧氣中享受時光……古樸與現代交織的生活場景是西昌建昌古城上演的日常畫面。
2021年,西昌市啟動建昌古城保護性修繕,以“修舊如舊、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理念,梳理原有街巷肌理,拆除違規建筑,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街區功能,保護建昌古城歷史風貌。目前,建昌古城成為游客感受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建川電影博物館。(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建昌古城只是涼山推進文旅融合的一個縮影。絲路上的小漁村——大石板古村,古樸的民宿、優美的環境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活動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體驗;成昆線上“彝繡第一村”越西縣呷古村,依托彝繡走出了一條具有涼山特色的文旅融合之路;由蜀道城鄉集團打造的西昌建川電影博物館聚落建成后,50萬件來自全球各地的電影藏品將永久落戶西昌,以光影魅力打造文旅新品牌……通過文旅融合的探索與實踐,涼山州將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轉化為旅游發展的動力。
邛海濕地。(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去年6月,涼山提出全面推進文旅強州戰略,這是涼山未來發展的“三篇大文章”之一。根據規劃,涼山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塑造“彝海結盟地、五彩大涼山”特色品牌,發揮“夏季清涼、冬季暖陽”稟賦優勢,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四川文藝副中心。
瀘沽湖王妃島。(涼山州委宣傳部供圖)
從火把節的歡樂慶典到戲劇節的文化盛宴,從建昌古城的古今交融到絲路漁村的轉型“新生”,涼山州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文旅融合這把“火”,不僅照亮了歷史和文化,也照亮了涼山的未來。(完)
來源:新華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