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7-27 09:12:20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段煉 楊歡
截至目前,黑龍江、青海以外,全國已有29個省份公布半年報。
其中,內蒙古、重慶、西藏、江蘇、山東等16個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大盤(5.0%),河北、遼寧2個省份與大盤持平,山西1.9%的增速暫時墊底。
在不同的增長驅動下,江蘇進一步追趕廣東,河南四川的經濟第五省之爭出現新的變數,此外,北京與河北,江西與重慶,云南與遼寧,內蒙古與山西,吉林與甘肅,五組省份間的經濟差距均不足500億元,新一輪的角逐正在悄然展開。
從更大的范圍來看,哪些省份的GDP增速在領跑?區域之間的角逐又出現哪些新的趨勢?
頭部競爭
6個經濟大省在上半年穩住了陣腳。
除了廣東、河南外,江蘇、山東、浙江、四川GDP增速均跑贏全國大盤,表現整體較為穩健。
江蘇以5.8%的經濟增速在方陣領跑,GDP增量高達2861億元。這一成績也使得江蘇進一步逼近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二者的差距從去年同期的2400余億元縮小至1900余億元,為持續多年的粵蘇之爭添上新變量。
今年上半年,廣東、江蘇分別實現GDP 65242.5億元、6332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5.8%。從“三駕馬車”來看,廣東投資、消費和進出口增速分別為-1.5%、1.2%、13.8%,除進出口外,均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江蘇分別為3.7%、4.9%、8.9%,除了投資外,均大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統計局在上半年經濟運行簡況中專門寫到“除房地產開發,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4%”,房地產開發投資大幅下滑是拖累投資負增長的首要原因,也是制約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山東、浙江半年GDP雙雙跨上4萬億元,完成新的突破。今年上半年,兩省GDP分別為46677億元、40920億元,增速分別為5.8%、5.6%。工業領域的強勁增長是一大亮點,上半年兩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8.5%、8.0%,與江蘇(8.6%)共同領跑經濟大省。
從重點產品來看,山東集成電路(23.5%)、光電子器件(24.1%)等高端化、智能化相關產品產量增長較快,浙江的服務機器人(87.9%)、智能手機(34.7%)、新能源汽車(27.9%)、集成電路(25.4%)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這些產業領域也成為山東、浙江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相比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間對決的微妙變化,河南和四川的經濟第五省之爭出現新的變局。2024年上半年,河南、四川GDP分別為31231.44億元、2946.3億元,增速分別為4.9%、5.4%。
即便增速跑輸大盤,但河南卻重回全國第五的經濟排位。從“三駕馬車”來看,河南、四川消費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投資和進出口領域表現分化。兩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6.5%、0.9%,進出口增速分別為-13.8%、8.9%。
不過,對比去年上半年,四川和河南的差距已經從3425億元拉低到1768億元。回顧2023年,四川也是在下半年密集發力,經濟體量超越河南躋身前五,眼下二者再次換位,也為年終留下了新的懸念。
中部“分層”
雖然目前還有2個省份尚未“出分”,但內蒙古已經提前鎖定GDP增速第一。
7月23日,西藏自治區2024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透露,上半年西藏(6.1%)“增速位居全國第2”,而內蒙古的GDP增速(6.2%)顯然高于西藏。
根據我們此前的分析,內蒙古過去幾年堅持以投資為主體,連續三年多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兩位數的高增長,是經濟增長迅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也使得內蒙古和山西兩個能源大省持續多年的“交鋒”出現發轉,前者一季度已經以200余億元的優勢反超山西。上半年山西GDP增速(1.9%)暫時墊底,總量較去年同期下滑500億元左右,這也導致上半年內蒙古將領先優勢擴大至496.15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山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滑1%,三大工業門類中除了電熱氣水生產供應業外保持增長外,采礦業、制造業均陷入負增長。煤炭、鋼鐵等行業的下滑,成為拖累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相比6個經濟大省的角逐,“腰部”省份的分化更趨明顯。
從GDP增速來看,內蒙古、重慶、湖北、福建、北京、安徽GDP增速跑贏全國大盤,河北、遼寧與大盤持平,而湖南、上海、江西、陜西、云南、廣西、山西則低于全國平均。
這種截然不同的GDP增速表現,使得安徽GDP已經逼近湖南。今年上半年,湖南、安徽的GDP分別為24545.20億元、23967億元,二者的差距已經從去年同期的925.64億元縮小至578.2億元。
從“三駕馬車”來看,湖南固定資產投資、社消零、進出口增速分別為0.4%、5.7%、-14.6%,除消費外,均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安徽三項指標分別為4.0%、4.1%、7.4%,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7月23日,湖南省政府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總結上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務。湖南用“數有波動、質仍向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來概括上半年的發展態勢,提出要堅定不移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這一定程度也是吹響了下半年的沖鋒號。
北京憑借1170億元的GDP增量,一舉反超河北晉級全國第13位。上半年,北京、河北GDOP分別為21791.3億元、21510.1億元,并將差距鎖定在281.2億元。
江西跟“老對手”陜西的差距還沒有縮小,重慶卻已在悄悄逼近。眼下,江西和陜西的距離重新擴大至600余億元,而對重慶的優勢卻縮小至不足500億元。從這一維度而言,下半年陜西、江西和重慶之間的攻防轉換,將成為“腰部”省份一大新的看點。
東北崛起?
今年以來,外界逐漸感受到:東北省份“支棱”起來了。
一方面是黑龍江旅游爆火,遼寧和吉林均在2023年出現人口回流趨勢,扭轉過去超過10年來地人口凈流出局面。而另一個佐證,則是2023年遼寧(5.6%)、吉林(7.7%)GDP增速均跑贏全國大盤(5.5%)。
從今年上半年來看,這種經濟發展地活力仍然在增強。除了黑龍江暫未公布半年經濟數據外,遼寧、吉林GDP增速在去年相對較高基數上,仍然跑贏全國大盤或與之持平。
曾有專家指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東北地區增速總體處于低位,而西南地區增速則處于全國第一方陣。以云南為例,近十年其與遼寧的經濟差距不斷縮小,到去年末已縮小至約188億元。
西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發展被認為是南北發展差異的突出代表。由于連續多年經濟增速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東北地區經濟總量全國占比不斷下降。眼下經濟增速的持續回升讓東北看到了新的希望。
去年上半年,遼寧GDP曾被云南趕超,相差172億元,到年終才完成反超,守住全國經濟第17的排位。今年上半年,云南、遼寧GDP分別為14573億元、14547億元,增速分別為3.5%、5.0%。
從GDP增量來看,云南、遼寧分別為402.57億元、548.9億元,二者的差距縮小至26億元。從上半年開始縮小差距,也給遼寧年終GDP排位的守擂增加了更多的信心。
投資是遼寧經濟的一大亮點。在今年一季度,遼寧固定資產投資總比增長9.3%,排在全國第七位。即便上半年下滑至2.5%,但是細分指標仍然有很多亮點支撐。比如,中央項目投資增長18.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4%。
“東北以前的一個特色就是國企比例很高,特別是央企比例很高。最近幾年受外部環境影響,外企、民企遇到的問題更大,但對國企影響相對要少一些。”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對城叔表示,這種所有制結構是它比其他地方表現相對要好的一個重要因素。
他認為,東北本身具備較強的制造能力,同時又臨近俄羅斯,是我國對俄貿易增長較快的得益者。盡管現在整體流入人口還比較有限,但至少人口持續外流的勢頭已經被抑制,對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有好處的。
事實上,這些也是東北經濟逐步回暖的重要驅動。除了遼寧之外,吉林也在上半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今年上半年,吉林實現GDP 6335.46億元,同比增長5.7%。在去年7.7%的較高增速基礎上,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容易。
從重點行業來看,全省新能源汽車產值增長超50%,產量增長1.2倍。其余的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也分別增長10.1%、8.1%、12.6%。與此同時,吉林上半年進出口總額達871.96億元,同比增長17.7%,居全國第四位,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
不過,要想取得長遠發展,東北還需要更大的突破。在曾剛看來,就未來經濟發展而言,不管是對外銷售、投資,東北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成中俄合作的重要中轉基地。
另一大機會在于闖蕩在外的東北人。曾剛以浙江舉例,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做生意四海為家,浙江曾通過類似“天下浙商家鄉行”活動,邀請他們回鄉反哺家鄉建設。在曾剛看來,闖蕩在外的東北人也活躍在各行各業,可以建立一種有序高效的網絡,把他們組織起來。
“東北是時候改變了,自我革新,自我進步。”曾剛認為,東北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傳承,包括產業基礎都有很好的條件,要抓住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機會。“需要重整信心,從內部著手提高內生增長力,把原來沉淀的潛能激發起來,讓它活起來”他說。
記者| 淡忠奎
編輯|段煉 楊歡 杜恒峰
校對|孫志成
封面圖片: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