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1 21:13:20
◎一位跨境電商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母嬰跨境B2B方面,“我聽說(海帶)能做到全國第二,除了海拍客,應該就是海帶了”。
◎據透露,近兩天,有部分供應商同意了這個方案?!拔覀冇幸粋€維權群,大部分供應商簽了三折兌付的承諾書,簽了就馬上給錢,但也有供應商不同意,沒簽。大家意見基本不統一?!?/p>
每經記者 葉曉丹 實習生 吳屹涵 每經編輯 梁梟
7月31日,海帶網一名員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上周四,人力資源同事在公司辦公室和他們開了一個線下會,大概意思是說因為某些原因,公司出了一些狀況,讓大家先把(離職)手續辦了。
此前一天,關于海帶網“爆雷”,供應商上門要求公司兌付欠款的視頻流出。7月31日,記者實地探訪了位于杭州的海帶網辦公地。公司辦公地已經無人辦公,員工工位上仍有一些個人用品留在桌上。有員工表示,海帶網自2015年以來運營一直比較穩健,這次變故來得很突然。
海帶網辦公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海帶網委托的律師也在公司現場處理事務。記者以供應商朋友的身份咨詢欠款問題,律師表示,目前供應商的欠款按照欠款金額的三折兌付。但記者在和海帶網供應商的溝通中了解到,對于三折兌付的方案,有部分供應商接受并拿到了欠款,但也有不少供應商并未接受這一方案。
海帶網突然“爆雷”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海帶網的運營主體為杭州誠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淘科技)。根據此前網上流傳誠淘科技蓋章的一份《致客戶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在今年初業務向好的時候,因為客戶的問題受到牽連??”。
對于公司遇到的具體問題,7月31日,在記者的詢問過程中,海帶網相關員工表示并不知情。有員工表示:“90%以上的員工應該都是突然才知道消息的。”
在海帶網的辦公地,記者在員工工位上還看到了員工離職/調動交接表。有員工透露,大部分人都選擇簽署解除合同的協議。
海帶網辦公地張貼的《公告》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葉曉丹 攝
一家為海帶網提供技術支持的供應商相關負責人也在電話中透露,他們原本也在海帶網辦公地辦公,為海帶網做SaaS(軟件即服務)方面的技術支持,合作有四五年的時間,這一次的變故來得非常突然。
7月28日,該負責人還和海帶網老板有過最后一次溝通。“我有問過他,為什么也把我們趕出來了,他說怕商家鬧事,也是為了我們人身安全。”
官網對海帶網的介紹是:“中國領先的母嬰新零售服務平臺,更是一個商業數據平臺,基于SaaS服務的基礎上,為賣家提供優質貨源及軟件服務。海帶目前已經與歐洲、澳洲、日韓100多個品牌展開緊密合作;80000多個中小賣家選擇與我們合作。”此外,據官網信息,海帶網曾獲得梅花創投、以太資本、New Look、星河互聯等資本的三輪共超過1億元的風投基金,并在2018年4月正式完成蜜芽領投的A+輪6500萬元融資。
一位跨境電商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母嬰跨境B2B方面,“我聽說(海帶)能做到全國第二,除了海拍客,應該就是海帶了”。
“中國跨境電商50人論壇”副秘書長、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海帶網“爆雷”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資金鏈斷裂、違規操作、市場環境變化、內部管理問題以及供應商維權等。這些原因相互作用,共同導致了公司的困境。
目前,受海帶網突然停業沖擊較大的是海帶網的供應商們。據一名知情人士透露,海帶網和商家的結算周期基本是7—15天。
但問題就像風暴一樣來得很快,讓人猝不及防。
海帶網委托的律師在辦公現場,當記者以供應商朋友的身份咨詢兌付方案時,律師透露,目前海帶網方面正在湊錢,供應商的欠款可以按照三折兌付。
如果供應商同意這個方案,需要簽訂承諾書。據透露,近兩天,有部分供應商同意了這個方案。“我們有一個維權群,大部分供應商簽了三折兌付的承諾書,簽了就馬上給錢,但也有供應商不同意,沒簽。大家意見基本不統一。”一位海帶網供應商透露。
而據浙江電視臺《1818黃金眼》欄目7月31日報道,誠淘科技老板表示:“作為平臺其實我很抱歉,對于上游和下游的客戶,你們來擠兌,所以我們平臺不能再用。我們有應激反應出來了,我們也怕你們在擠兌完之后,讓更多的商家受到波及。所以我們認為,這家公司現有的資金財產,我是要保證絕大多數的商家和客戶平均來分。”
誠淘科技老板透露,目前已有一百多位商家接受了處置方案,公司拿出了所有資產。他本人還賣了一套房子,才給出了三折這個方案。
據百度百科的相關介紹,海帶網創始人、董事長朱寶金此前曾是阿里老員工,經歷過B2B、C2C、B2C等業務。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撥打朱寶金手機,不過截至發稿前,未能與之取得聯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skd284566sdc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