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4 20:15:14
◎伴隨著奧運營銷聲量,寶潔最近發布了近十年最好的一份成績單——2024財年(截至2024年6月末的一年)凈銷售額達到8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6000億元)。不過,這份亮眼的財報仍藏著寶潔的“掙扎”:寶潔產品的全球銷量維持穩定,只有靠漲價驅動增長,但漲價還能持續多久?而在細分的美妝賽道,或是在中國市場,寶潔都面臨增長遇阻的難題。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魏官紅
當地時間7月30日晚,美國寶潔公司(PG,股價170.08美元,市值4009億美元)董事長、首席執行官Jon Moeller剛結束最新財年的業績電話會,就馬不停蹄地前往法國巴黎。
寶潔已經連續12年作為奧運全球合作伙伴。“我將在奧運會上與許多零售合作伙伴的CEO會面。我期待著在本周剩余時間里與我們的客戶和歐洲團隊在一起,制定未來的計劃。”Jon Moeller在電話會上向投資者透露。
伴隨著奧運營銷聲量,寶潔最近發布了近十年最好的一份成績單——2024財年(截至2024年6月末的一年)凈銷售額達到8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6000億元)。不過,這份亮眼的財報仍藏著寶潔的“掙扎”:寶潔產品的全球銷量維持穩定,只有靠漲價驅動增長,但漲價還能持續多久?而在細分的美妝賽道,或是在中國市場,寶潔都面臨增長遇阻的難題。
當全球消費信心有所下降,寶潔的財報給出一個消費品巨頭如何應對的答案。就如Jon Moeller在電話會上說的:“我們都在過去的幾年里經歷了難以置信的挑戰,包括新冠疫情、通貨膨脹,還有地緣沖突。業務的發展不會是一條直線??挑戰真實存在,但我不認為它會支配我們。”
財報顯示,寶潔公司2024財年凈銷售額為8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6000億元),同比增長2%。有機銷售額(不包括外匯、收購和剝離的影響)增長了4%;歸母凈利潤1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60億元),同比增長2%。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寶潔公司業績時隔十年重回840億美元銷售額。自2013財年銷售達到842億美元后,寶潔公司的銷售額逐漸下滑,在2017財年探底到651億美元,隨后逐漸反彈,走出了一個“V”字型,直到2024財年恢復到十年前水平。
分業務部門來看,2024財年寶潔旗下的美妝(OLAY、SK-II、舒膚佳、海飛絲等)、理容(吉列、博朗等)、健康護理(伊維安等)、織物及家居護理(碧浪、汰漬等)、嬰童女性及家庭護理(幫寶適、護舒寶等)五大部門,分別實現凈銷售額增長率1%、4%、5%、4%、0;而在盈利方面,凈利潤增長最大的部門是織物及家居護理,增長18%,其次是嬰童女性及家庭護理,增長13%,美妝部門是唯一一個凈利潤下滑(-7%)的部門。
圖片來源:寶潔2024財年分部門業績情況財報截圖
在當地時間7月30日舉辦的業績電話會上,寶潔公司首席財務官Andre Schulten表示:“在上一年強勁增長7%的情況下,本財年仍能實現有機銷售增長4%,這是我們連續第六年實現了4%以上的增長。在更具挑戰性的市場環境下,業務部門的增長是廣泛的,10個產品類別(指在上述五大部門中更細分的產品類別)中有8個類別的有機銷售實現增長。”
實際上,這樣的增長仍是寶潔的漲價“大法”所驅動。寶潔公司在財報中表示:“更高的定價為有機銷售額貢獻了4個百分點的增長。與去年相比,出貨量和產品組合沒有變化。”
面對疫情和通脹帶來的成本上升,這幾年寶潔采取漲價策略。2021年上半年,寶潔先對紙尿褲、女性護理等高頻剛需用品提價;2022年1月,寶潔宣布旗下10大品類全線提價;2023年,寶潔繼續宣布,所有部門產品定價上漲6%~9%。
不過,漲價并非長久之計?!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剑瑵q價對寶潔有機銷售額的貢獻逐漸下降。上一財年,價格上漲對寶潔有機銷售額帶來9%的增長,而本財年漲價帶來的增長僅有4%。
對于未來銷量與定價平衡的問題,Andre Schulten回應稱:“預計銷量與價格組合的貢獻將大致平衡。我們預計市場將恢復到更加可持續的3%到4%的增長率,這很大程度上也正在發生。”
在長達一個半小時的業績電話會中,寶潔高管們多次提及大中華區市場。不僅因為它是生意占比9%(以上一財年計)、繼北美和歐洲之后的寶潔第三大市場,更因為寶潔這些年在中國意外“失速”了。
寶潔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Jon Moeller在業績說明會上說道:“中國區域的疲軟,被北美和歐洲的銷售量強勁增長所抵消。”而據Andre Schulten會上透露,2024財年,受市場疲軟和SK-II品牌不利因素的影響,中國有機銷售額下降了9%。這與寶潔北美市場增長5%、歐洲市場增長8%的情況相背離。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作為寶潔高端護膚品牌的重要支撐,SK-II由于是日系出身,生產水源也來自日本,從去年開始深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輿論的影響。盡管SK-II多次聲明產品經過合格檢測,但中國消費者仍不買單。在今年年初的2024財年第二財季業績電話會上,寶潔高管就透露,大中華區SK-II品牌該季度(2023年10月—12月)銷售下降了34%。
可以說,打好SK-II品牌的“翻身仗”,成為寶潔大中華區近一年來的工作重心。5月,SK-II位于上海南京西路新世界城商場的全新升級專柜開業,力破撤柜傳聞;7月,SK-II官宣莫文蔚為品牌代言人。那么,這些舉措能否挽回中國市場的信心?
“我們預計與SK-II相關的市場趨勢和動態,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善,預計可能還需要一兩個季度才能恢復增長。”Andre Schulten說道。
事實上,寶潔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并不能完全讓SK-II的“黑天鵝”來“背鍋”。中國市場一方面面臨激烈競爭,另一方面是消費需求改變。Andre Schulten提及,寶潔在中國今年618大促期間的表現,與去年相比大幅下降,這一情況與雙11、中國新年和情人節等購物關鍵節點所看到的一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國貨護膚品牌不斷崛起,它們在營銷、功效、性價比等方面集中發力,向進口高端美妝發起沖擊,而寶潔旗下SK-II和OLAY品牌目前已經很難講出一個“新故事”。從這幾年電商平臺雙11美妝榜單來看,珀萊雅、韓束等國貨美妝品牌排名逐漸提升,而寶潔、歐萊雅、雅詩蘭黛等進口美妝的地位和份額不斷被擠壓。
對于在中國市場環境下的應對策略,Andre Schulten認為:“我們的工作不再僅僅是贏過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而是要在消費者能夠被吸引到某個產品類別的層面上,創造優勢。所以我們創造新的消費,吸引消費者進入新的品類,增加他們的使用頻次和購買行為。我對今年的創新非常有信心。”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印證了寶潔去年在中國提出的“引領品類增長”戰略。
對于未來中國市場業績的期待,Andre Schulten表示:“中國市場業務在兩位數的高增長后,經歷了一個顯著的下滑。我們不會奢望它回到兩位數(增長),未來可能進入中等個位數的增長。這更符合我們在其他發達市場看到的情況。”
SK-II的銷售低迷,是寶潔在全球的美妝生意欠佳的縮影。寶潔美妝部門涵蓋了OLAY、SK-II、舒膚佳、海飛絲、潘婷、飄柔等護膚、護發、個人護理品牌。
上述提到,美妝部門是寶潔2024財年唯一一個盈利下滑的部門。近年來,市場上也逐漸出現一種聲音:作為全品類日化巨頭的寶潔,能否做好美妝生意?
在電話會上,有投資者提問:美妝生意未來還是否有增長潛力。Jon Moeller回應道:“美妝在寶潔生意中是扮演基礎性的角色??本財年美妝生意確實受到中國市場SK-II的影響,但我們也看到通過創新,海飛絲增長了7%,潘婷增長了10%,個人護理方面的業務也增長得非常好。”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除去SK-II的美妝部門業績,在2024財年第四財季增長了6%,本財年增長了7%。“這些進展在整個美妝部門整體上的體現并不那么明顯,但會在未來產生影響。”Jon Moeller表示。
當下,寶潔作為巴黎奧運會的贊助商,在奧運村開設了美容美發沙龍、育嬰室、牙科診所和洗衣房,提供日常護理產品和服務,也在全球舞臺實現更大強度的曝光。7月30日,結束業績電話會的Jon Moeller也前往法國巴黎,與當地的零售商和團隊會面。
“我確實期望借助奧運會,看到歐洲市場的激活??奧運會是一個品牌建設的機會,也是一個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他說道,“我會花幾天時間和當地零售商、寶潔歐洲團隊一起制定未來的建設計劃,包括在奧運期間和奧運結束后,如何激活我們的資源。”
關于對下一財年的業績展望,寶潔公司在財報中預計,2025財年的總銷售額將增長2%至4%。預計外匯將對整體銷售增長造成約1個百分點的不利影響。公司預計有機銷售額增長在3%到5%之間。
Jon Moeller進一步表示,寶潔將通過五大綜合戰略選擇來實現增長和價值創造,這包括:擴大日用品產品組合,通過產品性能驅動品牌劃分;在產品、包裝、品牌傳播、零售執行和價值創造方面打造卓越品質;提高工作效率;推動整個價值鏈的建設性顛覆;打造更高效的組織架構。
他提到:“我們在過去的幾年里經歷了難以置信的挑戰,包括新冠疫情、通貨膨脹,還有地緣沖突。業務的發展不會是一條直線,會有很多因素影響業務的發展趨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戰略已經產生了顯著的積極結果。挑戰真實存在,但從中長期來看,我不認為它會支配我們。”他認為,寶潔在這幾年克服了客觀環境的挑戰,實現了銷售額、利潤和市值的增長,證明了寶潔戰略的成功。
當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或轉向價格更低廉的商品,包括寶潔在內的消費品巨頭們正在集體“渡劫”。不過,作為一個創立已經187年的消費品公司,寶潔或許已經看透了周期。Jon Moeller表示,他仍愿意相信創新的力量。
“如果消費低迷,會發生什么?人們在家吃飯的次數更多,他們外出的次數更少,旅行的次數也更少。因此,像洗手、洗碗、紙制品這樣的產品類別變得重要起來。我們在這方面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Jon Moeller舉例稱。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