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04 19:22:33
8月3日,由民航數據、民航二所、民航飛行學院、沃飛長空、時的科技、沃蘭特、億航智能、航天南湖、中交遙感、超圖軟件等100多家上下游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國低空經濟聯盟理事會在京正式成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當前低空經濟行業整體還處于起步初期,“小而散”的現象比較突出,缺乏典型的應用場景帶動。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馬子卿
繼“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后,“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近期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8月3日,由民航數據、民航二所、民航飛行學院、沃飛長空、時的科技、沃蘭特、億航智能、航天南湖(SH688552,股價17.09元,市值57.6億元)、中交遙感、超圖軟件(SZ300036,股價14.40元,市值70.96億元)等100多家上下游機構共同發起的中國低空經濟聯盟理事會在京正式成立,并圍繞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空域開放和航線規劃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與會創始成員一致認為,當前,低空經濟受到各級政府和企業的高度關注,在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商業模式和應用前景還不清晰的情況下,大家能夠主動聚在一起,就當前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共同謀劃我國低空經濟的未來,對于我國低空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獲悉,全球低空經濟論壇將于10月中旬在京舉行,屆時將有1500多名業界嘉賓圍繞航空飛行器、技術路線、商業模式、空中安全、監管規則、低空產業等20多個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發展低空經濟對于激活我國立體空間資源、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質生產力和新興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羅軍說。
當前,各級政府正全力以赴投入到低空經濟萬億賽道,社會各界給予高度關注,但是行業整體還處于起步初期,“小而散”的現象比較突出,缺乏典型的應用場景帶動,商業模式不清晰,空域管理和航線規劃滯后,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完善,新型低空飛行器還未商業化,部門之間分工不明等因素,導致很多城市低空經濟熱熱鬧鬧,卻“看不見,摸不著”。
中國低空經濟聯盟正是為了快速拓展應用場景,找到我國低空經濟發展路徑、商業模式和技術路線,推動行業抱團發展。
羅軍表示,我們要通過市場配置資源,通過市場培育生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完善,發揮行業聯盟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攜手低空經濟熱點城市共同打造一批可以快速復制的應用場景,樹立一批標桿項目;并協助有關部門制定行業標準,完善配套設施,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海沃蘭特副總裁許悅在會上表示,我國低空經濟產業具備“天地人機”要素,“天”即空域管理的逐步放開與規范,“地”即起降點建設逐步納入政府工作計劃,“人”即以ARJ21、C919、C929等大飛機培養起來的一批航空人才,“機”即整機制造經驗的完備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完善產業鏈。“天時地利人和,前景廣闊,必將迎來萬億市場。”
談及對聯盟的期待,許悅表示,希望聯盟能夠搭建平臺,形成合力,共同解決行業難點,特別是單獨一家公司無法解決的問題;同時希望聯盟參與和部委的對話交流,因地制宜,共同商定低空政策的頒布和實施;還希望聯盟在空域、基建、應用場景、產業鏈和飛行安全方面給予聯盟會員以指導和統籌。
上海獅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維認為,當前低空經濟行業能夠規模化商業化的場景仍然缺乏,聯盟的成立有助于各家單位共同探索新的應用場景。他說,此外,聯盟有利于低空技術標準統一,對于飛行器產業鏈共同遇到的難題,聯盟單位可以聯合開發攻關,聯合擬定標準來解決。
他舉例說,比如載人飛行器研發,產業鏈各家廠商在技術路線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不兼容現象越來越多,可能會導致行業過早發散難以形成規模,共同制定標準有利于規范行業路徑,使得技術研發進入良性發展。
與會創始成員圍繞低空經濟的熱點難點進行了熱烈探討。
上海時的科技聯合創始人周龍超表示,低空經濟是新的交通方式帶來的產業革新,立體的空間蘊含著巨大潛能。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作為這一行業典型代表,擁有綠色無排放、低噪音、運營成本低、基礎設施要求低幾大特性,在低空旅游、城際出行、城市內出行等場景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四川沃飛長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家郭亮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未來,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氫能源技術的成熟、eVTOL續航里程增加等因素會加速eVTOL作為對高鐵、輪船的補充,實現更高效的城際交通。不過,他也提到,國內頂層規劃和地方政策正共同發力,為eVTOL研發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但低空空域的開放,仍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電科蕪湖鉆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滿林表示,低空經濟的核心是通過將新開放的空域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進而為千行百業賦能。比如,通過新型航空器實現載物載人,可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出行效率,加快“物流”和“人流”的流動,從而提高經濟社會活動效率和用戶體驗,帶動經濟發展。
“航空器研制具有投資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所以各地在發展低空經濟的時候,一定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資。”他說,同時,從產業鏈角度講,低空經濟具有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各地政府都可以立足自身自然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發掘應用場景,找準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細分賽道。
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對相關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電子電氣學院院長朱新宇認為,民航高校應發揮在航空與運輸交叉人才培養中積累的經驗,有人機、無人機人才融合培養。
朱新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低空經濟的內涵不只是狹義的航空器制造,還包括空管、運營等各個環節,目前掌握飛行器、控制通信等工程科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比較缺乏。他舉例說,比如飛行器設計,只需要掌握空氣力學、固體力學等相關知識,但現在除了傳統的飛行器設計制造,還需要懂飛行器控制,而控制就需要懂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相關知識;如果進入市場,還要懂經濟、懂管理。
“現在沒有專業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從高校角度,我們也一直在摸索。”朱新宇說,像我們的研究生是跟企業進行聯合培養的,因為企業對產業發展、用戶需求特別敏感,相當于我們把企業的需求盡快變成人才培養的思路,使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銜接得更好。
“學生理論學完以后就去企業進行實踐,這樣將來學生能很快適應行業對人才、對能力的需求。”他說,因為現在市場很好,人才很缺,企業都來“搶”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蕊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