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4-08-06 09:47:52
周松林 川觀新聞記者 伍力 田程晨
8月2日,廣安華鎣市與京東物流集團舉行簽約儀式,總投資1.5億元的川東北首個京東云倉項目正式落戶華鎣。與此同時,首批20戶品牌企業簽約“入倉”,直播帶貨、品牌運營、智能配送等電商供應鏈全場景服務與傳統的倉儲、運輸功能同步落地。
京東云倉投用后,將進一步整合區域內外物流、信息流資源,在華鎣形成發展新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華鎣曾因“一黑(煤炭)一白(水泥)”而興,又因“關停并轉”而困,多年前被列為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近年來,通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推進“工業城、旅游市、物流港”建設,華鎣實現高質量發展轉型“突圍”。
賽道轉新 新產業為老工業城賦能
在四川華鎣山經濟開發區,四川領神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示廳內,一排整齊停放的無人機引人矚目。“這是公司推出的主要產品。”公司總經理唐小平介紹,由于使用復合材料,公司生產的無人機重量更輕、滯空時間更長,具備競爭優勢。
華鎣山經開區內,一家企業員工在智能車間巡檢機器人生產情況。邱海鷹/攝
唐小平所指的“復合材料”由碳纖維和玄武巖纖維融合而成。其中的玄武巖新材料,是華鎣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上下游企業已達11家,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鏈。
華鎣山有2億噸玄武巖資源儲量,資源優勢明顯;過去興盛的“黑白”產業又為華鎣留下了豐富的資源開掘經驗和人力儲備、基礎設施條件。“正是這樣的產業基礎,促使我們把公司的航空航天業務板塊從廣東深圳遷至華鎣。”唐小平說。
電子信息產業亦是如此。依托“三線建設”老工業城底蘊,華鎣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主攻“散熱模組、筆電配套、汽車電子”三大板塊,持續強鏈補鏈,積聚效應加速顯現。
“華鎣工業基礎好,產業配套鏈條逐漸齊全,能有效配套重慶的筆記本電腦產業。”四川力泓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已在華鎣投資發展三期工程,預計今年產值達3.2億元。
“突出縣域特色,遵循產業升級規律,有的放矢加快培育新產業。”華鎣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華鎣已發展成為全省四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唯一的縣級市、四川玄武巖纖維產業“一體三翼”重要基地,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9%,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比重上升至27.08%。
生態轉優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底色
“本想周末陪家人來體驗,沒想到這么緊俏,周末房間已排到9月。”8月2日,重慶的吳先生為訂上華鎣市紅巖鄉精品民宿的客房,不得不請年休假,改在工作日入住。
航拍上山上民宿。邱海鷹/攝
紅巖鄉的山林間,更多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精品民宿即將竣工。上半年,“華鎣山上居”與“紅巖故里游”共同支撐起全市36.2億元旅游收入,寫下“工業城”綠色轉型的重要一筆。
為提升環境質量,華鎣還大力發展油樟產業。“7萬畝油樟林不僅扮綠巖溶地貌荒山,還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華鎣市林業局負責人介紹,華鎣已建成集樟葉采收、加工儲運、產品展銷于一體的油樟產業鏈。
華鎣一手抓產業發展,一手抓生態保護,持續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完成生態修復31.64公頃、封禁治理超過75公頃,上半年全市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
堅守“綠水青山”,火了名不見經傳的山村。因為林秀草密、牛羊成群,高興鎮自然景點大土坪,成了游客口中“我們的阿勒泰”,今年以來,每個周末都吸引重慶方向數百名游客前來徒步打卡,生態效益彰顯,富了一方百姓。
渠江沿線水清岸綠。邱海鷹/攝
定位升級 特色是縣域發展關鍵
“從西渝高鐵設站華鎣,到物流園區加速成勢,物流產業蓬勃向上,展現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今年在“工業城、旅游市”基礎上,華鎣市新增“物流港”定位。華鎣已提出,力爭到2027年,全市物流相關企業超過55家,完成物流產業增加值6億元。
定位升級背后,是當地堅持把特色發展作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切入點。
“選擇落戶華鎣,主要考慮到華鎣區位優勢明顯,同時對當地物流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有信心。”京東集團云倉全國負責人王佳楠說。
物流園區一角。邱海鷹/攝
云倉所在的高興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10億元,已有四川首個國家級煤炭儲備基地、蜀道物流集團路面材料基地等項目落地。“加之園區位于襄渝鐵路與蘭渝鐵路蘭高支線交會點、20分鐘到廣安港、一小時到機場,集聚了鐵路、公路、水路多式聯運功能,發展物流業大有可為。”園區管委會主任鄭斯丹介紹。
此外,園區還計劃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貨運綜合交通樞紐、對渝合作制造園等10個項目。京東云倉項目建成后,預計3年內就能帶動5個以上“京東+產業”基地落地。
來源:川觀新聞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