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1 13:57:23
每經編輯 盧祥勇
近日,佛山市高明現代軌道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發布通告稱,8月6日起,高明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將安排對設備設施進行檢修,檢修期間將暫停運營。
佛山市高明區于2019年開通有軌電車,有媒體曾在2023年3月份多次實測,滿載可達285人的有軌電車,全程客流量總計最多僅16名,最少一趟除記者外僅2人。
財政支出每年上億元
近日,廣東省佛山市高明有軌電車微信公眾號發布《檢修暫停運營通告》:自2024年8月6日起,高明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將安排對設備設施進行檢修,檢修期間示范線將暫停運營。請您提前合理規劃出行路徑,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出行,由此給您帶來不便敬請理解。
來源:高明有軌電車公眾號
高明有軌電車何時恢復運營?據央廣網報道,記者聯系了佛山市高明區交通運輸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恢復運營時間需要等運營方進一步通告。佛山市高明現代軌道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則告訴央廣網記者,目前因檢修需要暫停運營,恢復運營的時間視檢修情況而定。
另據界面新聞報道,8月9日,高明現代軌道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系統的評估研判,等評估結果出來后才有維修時間表,“整個系統的設備進入檢修期,檢修的是軌道設備,但不是列車的問題。”
據“高明有軌電車”公眾號發布的最新發車時間表,停運前電車工作日每天運營19班次,周末每天運營24班次。
來源:高明有軌電車公眾號
高明區地處佛山市西部,在每年的“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上從未缺席,但這個成績放在高手如林的佛山卻顯得存在感不足。論經濟體量,高明在五區中常年墊底。在人口方面,全區常住人口不足50萬。
公開資料顯示,高明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是佛山市首條自主建設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也是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的氫能源有軌電車。該項目從2017年2月啟動建設,2019年12月開通運營,項目總投資8.38億元,全長約6.5公里。
據高明交通部門公布的客流數據顯示,有軌電車2020年全年運營客流總量為27.53萬人次,日平均客流量為1101人次;2021年客流量進一步減小,日均客流量約為578人次。而2022年以后的數據則未予公布。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23年3月13-19日間,記者乘坐有軌電車進行多次實測,結果顯示包含上下客的全程客流量總計最多僅16名,最少一趟全程除記者外僅有2人乘坐。對這條有軌電車,在采訪市民的過程中,“不知道”“沒坐過”是聽到最多的回答。客流低、班次少、運營時間短、車速慢等問題更是在各大網絡平臺成為網民吐槽的熱點。
圖片來源:南方都市報視頻截圖
高明有軌電車客流量為何如此少?高明區交通運輸局認為三年新冠疫情是關鍵因素。
高明區政府網發布的高明區交通運輸局歷年部門預算信息顯示,2021年和2022年,高明區運輸局有軌電車首期項目支出經費預算金額均為1億元,這筆支出的績效目標是“通過對有軌電車示范線進行可行性缺口補助,確保有軌電車項目正常載客運營,推進有軌電車示范線項目高質量運營,優化高明城市交通,改善人居品質,全面提升區域品牌和競爭力”。
2023年2月發布的《2023年度佛山市高明區交通運輸局部門預算》顯示,2023年,有軌電車支出經費的預算額增長為1.45億元,占高明區交通運輸局全年支出預算比重的72.02%。
收益方面,有軌電車全程票價為2元,即便是載客數相對較高的2021年,其全年票款收入也不足40萬元,廣告投放價格每季千余元,面對以億為單位的成本同樣杯水車薪。
城市有軌電車之困
作為一種肇始于19世紀、源于國外的地面交通工具,有軌電車近些年來在中國的許多城市出現了“復興”態勢,上海、南京、嘉興、淮安、珠海、天水等幾十座大小城市都先后開通運營了有軌電車線路。
相較于地鐵動輒每公里5億元以上的造價,有軌電車每公里1至2億元的成本顯得“經濟實惠”,且2017年國務院對地鐵和輕軌的規劃建設政策進一步收緊后,眾多中小城市開始將發展軌道建投的著眼點投向有軌電車。
按照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說法,國內第一條現代有軌電車線路是2002年在大連建成的。截至2023年底中國內地共有23個城市開通有軌電車線路,運營總里程達578.42公里,占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的5.15%。
此前有不少城市有軌電車因停運或虧空的新聞沖上熱搜。2021年1月,珠海有軌電車停運,成為中國自2010年發展現代有軌電車以來,首個暫停運營的新建有軌電車項目。
珠海市交通運輸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1年運營期間,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日均客流強度不足400人次/公里,與可研報告預測的7700人次/公里相差極大。而期間財政補貼撥款超過1.7億元,年均成本高達9100多萬元,但年均車票收入僅100多萬元,相當于每天虧損近25萬元。今年5月,珠海市政府發布一則通知,準備拆除這條有軌電車。
在2023年,已運行13年多的上海張江有軌電車1路停運,鐵軌和車站等也被拆除。還有今年初,甘肅天水市舉債建有軌電車,年虧空3800余萬元,且有潛在地質風險等問題,被中央有關部門曝光。
客流不足、成本高企,成為一些有軌電車項目的沉重包袱,有居民開始戲稱“有鬼電車”。
不少人認為作為舶來品,低運能的有軌電車在中國“水土不服”。不過也并非沒有成功的探索,比如深圳龍華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作為龍華新區的骨干交通,承擔與深圳地鐵4號線接駁重任,是國內日均客運強度最高的線路之一。
還有沈陽渾南現代有軌電車,作為國內第一個一次性成網、規模最大的有軌電車網絡,運營里程102.6公里,日均客流量約3.47萬人次。
沈陽街頭的有軌電車 圖片來源:吳林靜 攝
“國內對于中低運量的交通需求肯定是存在的”,在業內看來,有軌電車建設的關鍵在于要因地制宜,符合本地特色。第一要科學編制線網規劃,加強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的研究;第二充分考慮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和換乘;最后,要優化路權分配,提高道路利用率。
編輯|盧祥勇 易啟江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高明有軌電車官微、央廣網、界面新聞、南方都市報、每經App(記者吳林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