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2 20:04:27
◎近期,OpenAI官宣加入AI搜索領域,讓本就擁擠的AI搜索賽道越發熱鬧。在國外,微軟必應搜索(Bing)、谷歌AI Overviews,以及Perplexity等新興AI搜索公司持續加碼AI搜索。在國內,秘塔科技、昆侖萬維等闖入搜索市場,傳統搜索巨頭百度和“搜索新人”夸克等也在各自產品中加入了AI功能。
◎近日,AI產品顧問黃超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AI搜索產品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一方面,產品更多還是文本層面,多模態加入的非常少;商業化層面,投融資的生態遠遠沒有海外那么繁榮。
每經記者 可楊 每經編輯 楊夏
變革比預想中來得要晚。
自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搜索被認為是第一個將被重塑的市場,但一直到2024年搜索才迎來了預想之中的變化。
近期,OpenAI官宣加入AI搜索領域,讓本就擁擠的AI搜索賽道越發熱鬧。在國外,微軟必應搜索(Bing)、谷歌AI Overviews,以及Perplexity等新興AI搜索公司持續加碼AI搜索。在國內,秘塔科技、昆侖萬維(300418.SZ,股價26.55元,市值326.96億元)等闖入搜索市場,傳統搜索巨頭百度和“搜索新人”夸克等也在各自產品中加入了AI功能。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AI搜索要真正改變傳統搜索的格局還很難。AI搜索當前最大的掣肘可能在于“數據”——數據決定著搜索質量的呈現好壞,進而牽動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則最終關系著用戶的遷移與留存。
近日,AI產品顧問黃超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AI搜索產品現在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一方面,產品更多還是文本層面,多模態加入的非常少;商業化層面,投融資的生態遠遠沒有海外那么繁榮。
沉寂的市場是否真的迎來了新的變量,目前為止也許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ChatGPT會取代搜索引擎嗎?
這個聽來已經有點“過時”的問法,是2022年末ChatGPT引爆市場后第一個被熱議的話題,沉寂多年的搜索引擎市場與極具沖擊力的全新技術碰撞,改變發生之前,聽故事的人已經早早入場等候。
但搜索賽道真正變得擁擠,卻是在一年多以后的今天。
迎著重塑搜索格局的期待一年多,OpenAI終于在近日宣布推出AI搜索工具SearchGPT;在此之前,傳統搜索引擎巨頭Google已經推出AI Overviews,并宣布要在年底覆蓋10億用戶;AI搜索初創公司Perplexity勢頭強勁,有報道稱,今年以來該公司的月度營收和使用量均已增長7倍,黃仁勛此前甚至直言自己“幾乎每天”都使用該產品。
國內戰場,昆侖萬維在2023年8月發布“天工AI搜索”,成為國內第一家正式推出AI搜索應用的企業;秘塔科技推出秘塔AI搜索“來勢洶洶”,2024年3月,“秘塔AI搜索”月訪問量環比增長500%;原小度科技CEO景鯤和前小度CTO朱凱華聯合創立的MainFunc推出AI搜索產品Genspark;近日夸克宣布升級“超級搜索框”,推出以AI搜索為中心的一站式AI服務。國內搜索引擎的“老大哥”百度則選擇內置AI助手和智能體,供用戶隨時調用。在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李彥宏表示,大約11%的搜索結果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來推算。
今年2月,全球研究與咨詢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6年,傳統搜索引擎的搜索量可能下降25%。
AI搜索與傳統搜索引擎究竟有多大的區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時在百度、夸克、秘塔、天工AI搜索上圍繞最常見的健康場景搜索:“腰椎滑脫的癥狀是什么”。從結果來看,百度和夸克的AI搜索結果與其各自的傳統搜索深度結合,AI搜索結果分別鏈接到了百度健康和夸克健康的內容產品。此外,從搜索結果來看,夸克沒有將AI生成內容與傳統搜索結果作明顯區分,原有搜索引擎的結果自然承接補充在了AI搜索總結生成的內容之后。
天工AI與秘塔搜索作為新入局AI搜索的玩家,信息展示方式與夸克、百度等存在一定差異。秘塔搜索與天工AI搜索在呈現搜索結果時增加了“簡潔”“增強”和“研究”幾種模式,分別對應不同詳細程度的結果。秘塔搜索還增加了大綱、演示文檔生成等功能,在結果呈現層面,秘塔還列出了“最新治療手段”“生活質量改善策略”等更多延展結果。
不難看出,為了彌補自有內容產品不足的相對弱勢,新入局的玩家引入了更多的AI功能和更豐富的結果展示。
MiniMax海螺AI前產品負責人、AI科技自媒體“橘子汽水鋪”主理人馮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可以用“去餐廳吃飯”與“在家點外賣”,來形容傳統搜索和AI搜索的區別。他表示,傳統搜索提供的是一系列的網址列表,用戶通過這些地址找到內容;而AI搜索,提供的是直接答案,類似外賣服務,足不出戶等著AI送上門。
馮雷認為,搜索市場已經穩定很久,而AI搜索將會是新的變量,同時也是更未來的形式,因為它省略了中間步驟,快速直接地滿足需求。但要改變市場格局,AI搜索需要逐步把以前搜索的場景都做好。
夸克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也談到,搜索不是個新事物,AI搜索也不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在夸克看來,對信息檢索、創作和總結的需求,一直是用戶的核心需求,AI搜索帶來的全新體驗能夠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解決方方面面的實際問題。搜索是用戶獲取信息的入口,滿足了用戶信息檢索的需要。獲取信息后,用戶還有信息處理、信息生成的需求。
與外界印象不同的一點是,AI搜索可能是一件壁壘不高的事。
1月25日,阿里前高管賈揚清在其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個Demo,用不到500行Python代碼實現了AI對話搜索引擎。AI產品顧問黃超強舉例稱,用必應或者谷歌的API得到搜索結果,中間使用Prompt(提示詞)工程或者是SFT(監督微調Supervised Fine-Tun-ing)做微調,再讓大模型據此去輸出對應的內容,這個過程其實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壁壘。
一家搜索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坦言,在比較各種AI搜索產品時,實際上并非在比較模型能力,因為AI搜索所需的技術模型能力差異不大。最終決定AI搜索產品優劣的關鍵在于產品能力本身,這就好比雖然市場上釘子和錘子人人都能買到,但能否造出優質的產品則顯示出企業之間的差距,而這種差距產生的原因就在于產品能力。
這意味著,在AI搜索的競爭中,至少目前為止,壁壘的構建依舊延續著傳統搜索引擎市場的規則——規模壁壘。
過去,作為信息入口的搜索引擎,通過長期收集和分析海量的用戶搜索數據,能夠不斷優化算法,提高搜索結果的相關性和準確性。數據積累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壁壘,因為新進入的競爭者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同樣數量和質量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會對某一特定搜索引擎形成使用習慣和忠誠度,這種黏性使得用戶不容易轉向其他平臺。這種用戶忠誠度成為了競爭者難以突破的壁壘。
“好數據是第一性原理”,馮雷依舊認為,不管是搜索還是AI搜索,掌握了最好的數據就能形成壁壘。新進入者需要找到這些相對私有的數據的替代方案。而誰能提供更高質量、高價值的數據,誰的機會就大。
AI搜索離成為現有搜索市場的“攪局者”,重塑搜索產業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而最大的制約可能就在于“數據”。數據決定著搜索結果呈現的好壞,進而影響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則關系著最終用戶的遷移與留存。
但也有人認為,AI搜索的誕生并不是為了顛覆或取代傳統搜索引擎。
上述搜索公司從業者認為,當前行業的格局依舊十分穩固,長期做搜索積累的數據是一道護城河,也是從零開始做AI搜索的企業無法替代的。
做AI搜索門檻高嗎?
他認為,一方面,看似AI搜索只要借用信息索引再加一個模型就能構建。但實際上,一旦信息索引或信息源被封鎖,產品會立即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搜索也不僅僅是擁有信息索引能力這么簡單,真正的搜索需要通過長期積累的用戶搜索習慣,深入理解用戶需求。同時,對于搜索功能,用戶已經形成了固定的使用習慣,新產品要想通過搜索功能來撬動用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如今說服用戶下載一個新App正在變得越來越難,對于新入局者而言,在當前AI搜索還沒有辦法做到取代傳統搜索的情況下,新產品也尚未達到用戶真實日常常用搜索的體驗和習慣,“指望用戶為了AI搜索功能單獨下載新的APP是不太可能的”。
AI搜索和傳統搜索不是“你死我活”的關系,在上述搜索行業從業者看來,AI搜索能夠解決傳統搜索中難以高效展現和解決的問題,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構建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傳統搜索與AI搜索的融合是必然趨勢。黃超強認為,從谷歌承諾年底要覆蓋10億用戶來看,這件事是不可逆的,不可逆的原因正在于用戶的需求如何能夠更好地被滿足——如果能夠一條答案就滿足了用戶,為什么要給用戶十個鏈接?
而對于新入局者而言,要想改變當下的市場格局,核心還是如何更深入地滿足用戶需求。
目前,對于特定的知識類內容,AI搜索能夠直接整合并展示相關知識,甚至從多個維度為用戶進行呈現,其內容的豐富度遠超傳統搜索,這是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而要想更深層次地滿足用戶需求,需要深入理解用戶的真實意圖,這僅僅依賴用戶在AI搜索中提出的問題,難以做出精確判斷,但如果將AI搜索與移動端設備或瀏覽器等端側技術相結合,獲取更豐富的用戶數據,就能更準確地把握用戶的具體需求。此外,除了信息整合,還應考慮能否將服務融入其中,或者在信息呈現方式上,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戶的期望。
對于新玩家而言,另一個破局方向來自垂直領域的搜索嘗試。除了通用AI搜索的嘗試,一些專注與垂直領域的AI搜索也開始引發市場關注,例如在電商領域,亞馬遜、阿里國際已經先后推出電商搜索工具。
舊勢力不甘心被顛覆于是開始融合新的形態,新的玩家會則果斷沿著新路徑去發展,在AI搜索的全新賽場,一切都還是充滿可能性的未知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