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3 19:05:19
每經編輯 張錦河
8月13日,央行發布《2024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2024年7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統計數據報告》《2024年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
據新華社,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7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65%,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22個基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為3.4%,比上月低9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68個基點,均處于歷史低位。
當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還顯示,前7個月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3.31萬億元,同比增長6.3%,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穩中有升。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一、廣義貨幣增長6.3%
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03.31萬億元,同比增長6.3%。狹義貨幣(M1)余額63.23萬億元,同比下降6.6%。流通中貨幣(M0)余額1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前七個月凈投放現金5396億元。
二、前七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
7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55.43萬億元,同比增長8.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51.11萬億元,同比增長8.7%。
前七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1.2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60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9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13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5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21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14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5946億元。
7月末,外幣貸款余額6047億美元,同比下降13.8%。前七個月外幣貸款減少517億美元。
三、前七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66萬億元
7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300.88萬億元,同比增長6.2%。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94.92萬億元,同比增長6.3%。
前七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6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8.9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3.23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401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96萬億元。
7月末,外幣存款余額8347億美元,同比增長1.6%。前七個月外幣存款增加369億美元。
四、7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81%,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為1.82%
7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以拆借、現券和回購方式合計成交193.71萬億元,日均成交8.42萬億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5.6%。其中,同業拆借日均成交同比下降40%,現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長21%,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同比下降19.6%。
7月份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1.81%,比上月低0.0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32個百分點。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82%,比上月低0.0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0.29個百分點。
五、7月份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為1.42萬億元,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為0.61萬億元
7月份,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為1.42萬億元,其中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其他經常項目分別為1.04萬億元、0.38萬億元;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為0.61萬億元,其中對外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為0.23萬億元、0.38萬億元。
初步統計,2024年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95.72萬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47.85萬億元,同比增長8.3%;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1.57萬億元,同比下降14.1%;委托貸款余額為11.21萬億元,同比下降1%;信托貸款余額為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2.14萬億元,同比下降16.2%;企業債券余額為32.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政府債券余額為73.82萬億元,同比增長15.4%;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11.58萬億元,同比增長3.6%。
從結構看,7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2.6%,同比持平;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占比0.4%,同比低0.1個百分點;委托貸款余額占比2.8%,同比低0.3個百分點;信托貸款余額占比1.1%,同比高0.1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占比0.5%,同比低0.2個百分點;企業債券余額占比8.1%,同比低0.5個百分點;政府債券余額占比18.7%,同比高1.2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占比2.9%,同比低0.2個百分點。
初步統計,2024年前七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8.8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22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2.38萬億元,同比少增3.27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970億元,同比多減388億元;委托貸款減少573億元,同比多減1324億元;信托貸款增加3072億元,同比多增2615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3440億元,同比多減2331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61萬億元,同比多3116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03萬億元,同比多2380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445億元,同比少3937億元。
整體來看,金融數據增速高于名義GDP增速,總體保持合理增長。從社會融資規模看,7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2%,仍然高于名義經濟增速。從利率下降的成效看,7月人民銀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下降0.1個百分點,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從信貸結構看,支持“五篇大文章”的金融服務持續提升,7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增速均明顯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據金融時報,對于今年以來M2增速放緩,有業內專家解釋,資管產品募集增速較快較大程度分流了銀行表內存款。但是這也受到了2023年M2增速明顯回升的高基數影響。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7月末M2平均增長8.5%,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此外,金融數據“擠水分”也會對總量指標產生影響。具體來看,部分虛增的存貸款擠掉后,金融數據會出現一定回落。尤其是考慮到前期企業活期存款中,有一部分通過手工補息獲取了相對高些的收益,這些行為規范后,企業活期存款出現下降,有些還在逐步向理財轉化,這方面的影響會持續顯現,導致近幾個月M1持續回落。
在業內人士看來,“擠水分”促進金融總量數據更真更實。過去一段時期,企業債務增長中有一部分資金存在空轉,企業貸款后直接轉化為存款,并沒有拉動投資及作用于實體經濟。在金融管理部門對這些行為規范后,存款收益和預期投資回報率的比價關系發生變化,套利空間消失,部分企業資金騰挪出來擴大投資、增加研發投入等。
例如,記者從某制藥企業了解到,在規范手工補息后,該企業將存在某大行2億元存款提取出來用于新建生產車間、購買相關設備以擴大再生產。這實際上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金融時報,當然,也有人習慣于過去的高速增長,認為今年金融數據增速整體仍有放緩趨勢。那么,究竟如何看待當前金融數據變化?
筆者認為,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貨幣信貸從外延式擴張轉向內涵式發展,評價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需要具備多元視角。
首先,金融數據的新特點很大程度反映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傳統上高度依賴于信貸資金的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貸款“大塊頭”逐漸調整,反映到信貸數據上可能是不增長甚至收縮,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新動能領域貸款需求短期內難以完全接續,補不上傳統領域貸款下降形成的“坑”,導致信貸增長出現波動。
其次,金融機構加大盤活存量資源力度和治理資金空轉,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金融機構加大盤活存量資源力度和治理資金空轉往往不會體現為貸款余額的增長,但今年以來,金融機構積極盤活存量貸款,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低效貸款回收后投放到新動能領域,通過“移位再貸”,存量貸款的結構是明顯優化的。隨著規范手工補息和整治資金空轉的效果持續顯現,部分企業過去“存貸雙增、低貸高存、虛增套利”的模式難以為繼,提前歸還了貸款;新發放貸款要先補上貸款收回、核銷的“坑”,然后再增長,最終體現在貸款增量上的數據會相對少一些,但對經濟的支持是實打實的。
再次,直接融資加快發展,宏觀融資結構持續改善。為了更好適應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金融系統要注重合理把握債券和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推動建立多元化融資體系,促進直接融資加快發展,多渠道穩固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隨著我國經濟結構加速轉型升級,在金融存量規模已經較大的情況下,今年以來,在有效信貸需求偏弱的大背景下,綜合反映實體經濟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融資支持的社會融資規模指標增速保持平穩,展現出了一定的韌性,也反映了直接融資與銀行信貸之間存在替代效應。
當然,隨著經濟逐步恢復良性循環,前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將帶動有效需求復蘇回升。我們期待,未來經濟政策著力點將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內需,隨著消費恢復,經濟循環會更加順暢,也將創造出新的有效融資需求。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行官網、新華社、金融時報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