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16 21:52:42
◎8月15日,京東物流發布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京東物流總收入達863億元,同比增長11%,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1.2億元,同比增長2631.2%。而截至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已連續5個季度盈利。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楊夏
受益8月15日中期業績利好,京東物流(02618.HK)股價一路飆漲,截至8月16日港股收盤,公司股價收漲21.98%,創單日最大漲幅。港股京東系16日亦全線走強,京東集團(09618.HK)、京東健康(06618.HK)均收漲超8%,A股德邦股份(603056.SH)也收漲近5%。
8月15日,京東物流發布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上半年,京東物流總收入達863億元,同比增長11%,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1.2億元,同比增長2631.2%。而截至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已連續5個季度盈利。
利潤的強勢增長一定程度上拉升了整個京東的盈利大盤。京東集團CEO許冉在財報電話會上強調,京東的差異化優勢依然來自“自營零售”,以及“護城河”般的京東物流服務能力。
而對于今年二季度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和用戶購物頻次,兩個重要指標的雙位數增長的保持,許冉也認為主要來自過去一年京東在供應鏈能力上的強化。
快遞物流專家趙小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京東物流通過重組、整合,現下商業模式已經跑通。“現在的戰略延續下去,應該有機會再上升一個軌道。”
上半年,京東物流來自外部客戶的收入為599億元,同比增長11.2%,占總收入比例約7成。按收入類型劃分,上半年,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達到418億元,來自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達到154億元;此外,包含快遞、快運等在內的來自其他客戶的收入為445億元,同比增長14.5%。
一體化供應鏈業務仍是京東物流增長的核心引擎。記者注意到,截至上半年,京東物流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達到6.4萬名,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單客戶平均收入達23.9萬元。
成本一側,今年上半年,京東物流的營業成本增加了7.1%至779億元,其中一線員工薪酬福利開支增加14.9%至299億元。在快遞物流市場整體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截至今年6月底,京東物流已擁有一線運營人員超43萬人,同比增長4.6%。
利潤增長則是京東物流上半年業績最大看點。
財報顯示,上半年,京東物流凈利潤為26億元。京東物流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歸因于毛利的增加。上半年,京東物流毛利為84.84億元,同比增長68.7%,增幅遠高于收入增幅。
而上半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利潤為31億元,同比增長2631.2%。對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京東物流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是在運營效率等上的提升,比如倉儲環節優化網絡;運輸環節提升基于算法的車輛調度能力等。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京東物流經營超過1600個倉庫以及1.9萬個配送站及網絡,雇用了近34萬名自營配送等操作人員。6月,京東物流新增1架自有全貨機,截至2024年6月30日,京東航空已有7架自有全貨機進行常態化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旗下的菜鳥也在同日發布了2025財年一季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的自然年2024年二季度)業績。數據顯示,菜鳥本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6%至268.11億元,主要得益于跨境履行解決方案收入的增加和運營效率提升。
趙小敏指出,從阿里角度看,菜鳥收入情況還是不錯的,但放到行業中,增速是低于預期的。他認為,今年以來,菜鳥向市場傳遞出國際業務以及速遞業務等競爭力增強的信號,但無論是商業模式的成效,還是企業戰略決定方向,菜鳥都應該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指向。
按照菜鳥方面的官方表述,當前菜鳥的戰略性市場重點依然是,一方面為淘天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平臺上的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優質體驗,另一方面也持續向全球商家和用戶提供有市場競爭力的快遞、供應鏈及物流科技服務。為此,菜鳥也繼續拓展全球物流網絡,包括在歐洲、北美等地加快海外本地快遞網絡的建設。
對于整個快遞行業的競爭,趙小敏告訴記者,后續還是會呈現強者恒強,分化進一步加劇的局面。“中國郵政、順豐和京東物流都是自營體系,目前這三家抵抗外部競爭的風險要小很多。而對于電商快遞公司來說,歸根結底,還是‘走出差異化路徑’的這個老問題。誰率先走出差異化,誰就徹底上岸,時間已經成為最大的挑戰”他如此補充道。
記者注意到,極兔速遞(1519.HK,股價6.81港元,市值600.11億港元)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其中中國市場上半年業務量88.36億件,同比增長37.1%,日均單量4850萬單,同比增長36.3%。具體到第二季度,極兔速遞總體實現包裹量59.8億件,同比增長30.7%,日均包裹量6580萬件。
申通快遞(002468.SZ,股價8.38元,市值128.28億元)此前發布的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預計3.75億元至4.75億元,同比增長71.78%至117.59%。
申通快遞總裁王文彬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申通快遞并不追求業務量增速行業第一,申通的目標是跑贏大盤,更關注服務質量和時效。
他同時提到,快遞行業未來至少1年~2年還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增量足夠大,申通首先聚焦在怎么能在這個增量上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其次聚焦產品分層。
從已經出爐的各快遞公司上半年業績來看,各家無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收入,增長仍然在繼續。對于下半年的快遞數據,趙小敏也稱,總體上還是比較樂觀的,未來消費的潛能還在持續挖掘,2024年整體全年的數據預計也還是會超出市場預期。
不過,這可能也只能讓頭部快遞公司暫時“松口氣”,快遞市場競爭依舊還在“下半區”焦灼,行業的并購重組,產業的融合也都在暗中寫下新的線索,想不掉隊,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向上沖。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