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市井里的萬千氣象】這個“AI孃孃” 把社區搬到了“網上”

          四川新聞網 2024-08-20 09:41:38

           

          圖片1_副本.jpg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記者 許雨珂 夏婉琳 攝影報道

          “李大爺,是家里燈泡不亮了哇?要得,我馬上安排人過去。”維修工人余曉接到手機上的小程序下單提醒后,立刻給單主“扯了回銷”。

          在成都市青羊區同德社區,不出家門,利用社區生活地圖就可以獲取出行、購物、就醫、辦事各類生活信息;不用多走路,在線就能咨詢辦理多項社區民生事務;只需動動手指,點點手機屏幕,就能報名參與社區活動、預約社區空間,還可以加入各類社群組織,線上交友……

          圖片2.png

          樂享同德小程序

          掌上生活更方便

          樂享同德“一碼通”

          “以前的生活并沒有這么便捷。”同德社區黨委書記彭超坦言,作為成都典型老舊社區之一,同德社區人口密度較大、居民結構復雜,曾經面臨著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的難題。

          “其實我們的社區有很多‘寶藏’,就差一把打破信息差的‘鑰匙’。”彭超表示,為了讓社區中的居民和資源被看見、被鏈接、被激活,社區在2022年推出了“樂享同德”小程序。常態化收集整理社區各類服務信息,持續發布社區動態、公益活動等資訊,訪問量累計達到30萬人次。

          “一個程序碼雖小,但‘五臟俱全’。比如,我們通過數字化技術把社區搬到了網上。”彭超說,在小程序里的“生活地圖”板塊,可以看到社區里文化、商業、教育、醫療等200余處資源都一目了然。還配有28個文化和服務場景有聲講解,31個社區場景VR聲畫展示,居民和游客都可以通過這張地圖享受“沉浸式”的社區漫游。

          圖片3_副本.jpg

          “生活地圖”板塊一角

          “我們將原來必須到現場辦理的28項服務事項轉化為線上辦理、錯時辦理和線上預審,并將社區日常受理的60余項辦事咨詢服務事項實現線上自助查詢。”彭超表示,小程序里利用人工智能語義分析技術開發“AI孃孃”智能答復功能,實現24小時在線答疑服務,推動“數據多跑路,群眾不跑腿”。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還可以通過小程序預約無償或低價使用共享會議室、自習室、健身房等公共空間,自助掃碼使用。目前,80%的使用申請來自線上。每月為社區增加空間使用收入約2000元,并存入社區微基金用于社區發展治理。

          圖片4_副本.jpg

          “樂享同德”小程序線下大屏

          鄰里關系更融洽

          智慧生活“圈起來”

          暑假的一個周末,同德社區廣場上人頭攢動,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跳蚤市場擺攤。社區居民王蓉舉起手機,記錄下自家孩子們在不同攤位中穿梭的快樂身影,“準備發帖到‘鄰里圈’上‘曬曬娃’,可以說是我們社區自己的朋友圈。”

          不久前,她在“樂享同德”小程序上看到跳蚤市場的信息,花10元錢租了攤位,帶著家里閑置的玩具和兒童書籍出攤。“我們家參加了十多次社區的跳蚤市場了,活動每次推出,當天晚上出攤名額就能報滿。在叫賣和交換玩具的過程中,增進了鄰里情,孩子也有了更多與人交流的機會。”

          彭超告訴記者,為了鼓勵居民自發參與社區建設,“樂享同德”小程序中專門打造了“鄰里圈”“志愿圈”“樂活圈”,組成以社群、健康、公益和治理等場景創新為重點的信任互助生活圈。社區設置了積分管理機制,“樂活圈”里的社區伙伴、社區匠人、社區商家和“志愿圈”里的志愿者都可以在線上領取任務、在線下開展服務,所獲積分可兌換抽紙、牛奶、食用油等物品。

          圖片5_副本.jpg

          同德社區志愿服務隊隊長潘康

          同德社區志愿服務隊隊長潘康介紹道,“在搭建線上平臺之前,我們很多志愿活動都需要去各個院落‘跑斷腿’宣傳,結果來的人還是不多,來的也都是些熟面孔的孃孃。有了這個小程序,效率提高了太多!”如今,“樂享同德”中的志愿活動場場爆滿,參加活動的人群年齡也更多元化。志愿服務的種子“發芽”后,通過線上的不斷推廣,目前“志愿圈”里的志愿者已有450多人。

          圖片6_副本.jpg

          “樂活圈”版塊中的社區匠人余曉

          “能夠進入‘樂活圈’的‘三社聯盟’都是經過嚴格審核把關的。”彭超告訴記者,在“樂享同德”小程序引入“三社聯盟”之初,她帶領社區工作者走訪了轄區431家商家,篩選出第一批75家優質商家,為居民提供訂餐、家政、美發等服務。同時,挖掘社區匠人26位,為居民提供補鞋、縫紉、垃圾上門回收等服務。此外,還發展47個社區伙伴,為居民提供繪畫培訓、戲曲培訓、心理咨詢等服務。在確保擁有相關資質的同時,能真正做到讓利于居民是關鍵。如果商家有不誠信經營的情況,社區會第一時間出面制止,并取消其線上宣傳等活動。

          維修工人余曉是“樂活圈”版塊中的社區匠人。他從事維修工作15年,有一支20多人的隊伍,小到換燈泡,大到家里裝修,都能搞定。“現在大家基本上都是從小程序下單,我們維修的原則是能修就不換新,幫居民能省則省。兩小時內上門、不收取上門費,是我們的優勢,同時也是給居民們的福利。”

          “我們的智慧社區建設是自下而上的,我們關注和聚焦每一位居民的需求。”彭超說,社區的目標始終是將各類優質可信的服務資源、商業資源整合在一起,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便捷服務,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美好而愉悅的智慧社會新生活。

          【記者手記】

          在四川話里,“孃孃”是熱心助人的大嬸、大娘,在同德社區,“孃孃”是在線上隨時為居民答疑的AI助手。

          我能看見,智慧社區建設的核心并不是一味地強調創新技術,以人為本才是關鍵所在。

          物聯網、AI、大數據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技術,在這里是為了百姓的生活更方便,社區變得更“聰明”。

          報名活動、報修家電像打車一樣方便,動動手指,就能一鍵享受便利生活。

          這讓人足夠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智慧+”,帶給百姓生活更多的驚喜。

          出品人:方埜

          總監制:雷和斌

          策劃:戴璐嶺

          本期記者:許雨珂、夏婉琳

          視頻拍攝/剪輯:夏婉琳

          美編:何如冰

          特別鳴謝:青羊區同德社區

          來源:四川新聞網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色欧美在线影院性色 | 日韩欧美在线综合网另类 | 亚洲精品影视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AⅤ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精品 | 青青青国产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