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觀察 2024-08-20 09:43:13
改造后的康樂農貿市場
近年來,“地攤經濟”在激發城市活力的同時,也給城市管理帶來諸多挑戰。資陽高新區獅子山街道雙峰社區積極響應群眾關切,通過一系列舉措,努力推動“地攤經濟”向規范化轉型,為破解地攤經濟管理難題提供了有益借鑒。
地攤興起遇難題
8月15日凌晨5點30分,位于大千路和嬌子大道二段交會處的康樂農貿市場重新開市營業,前來擺攤的攤主絡繹不絕,大家忙碌地將新鮮蔬菜擺放整齊準備售賣。
改造前的康樂農貿市場
5天前,這里因基礎設施不完善,開業僅6天就主動停業進行改造。在眾多攤主中,記者見到了此前采訪過的攤主宋丹,她感慨道:“改造后的市場煥然一新,攤位分類井然有序,市場通道干凈平整,與改造前地面坑洼不平、粉塵飛揚的模樣形成鮮明對比。”而就在幾天前,她對這里的評價還非常糟糕:“市場的地面沒有硬化,粉塵也多,我才不愿意搬過來呢!”
此時,距離康樂農貿市場約500米的鴻福農貿市場至外環路一線也迎來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環衛工人忙著清洗路面,交警加強了對路面的管理,城管執法人員對仍未搬離的攤主進行耐心勸導,往日熱鬧非凡的臨時便民攤區如今呈現出整潔舒適的新面貌,周邊居民紛紛點贊。
居民孫國清滿意地說:“臨時便民攤區搬走了,這里就不那么嘈雜了,而且路面比原來干凈得多。”居民李良國也表示:“環境衛生好了很多,占道經營的現象沒有了。”
居民們回憶,鴻福農貿市場至外環路一線的占道經營等情況并非一直存在。2021年,“地攤經濟”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興起,這里也吸引了少量農戶擺攤賣菜。當時,城管執法部門秉承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于2022年5月順勢將道路一側的路面規劃成臨時便民攤區,設置了130余個便民攤點,引導攤主規范經營。
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這里逐漸成為當地最具“煙火氣”的街道。
資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獅子山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朱建國表示:“沒想到會吸引這么多攤販來擺攤,可能有幾百個,是成倍增加,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問題凸顯待解決
一方面,設立臨時便民攤區確實實現了激活城市經濟、讓“煙火氣”復燃的初衷,但另一方面也衍生出許多棘手問題。
周邊居民黃慧蘭反映:“學生上學、(我們)買菜、(出行)開車都要過這個道,非常擁擠。”
臨街商戶李志明也非常認同這一觀點:“它確實影響到交通了,上下班非常堵。”
地攤攤主張光華說:“這條路出過很多事,攤主的車子都占了一半多,你說怎么走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攤位不足、交通擁堵、環境衛生差等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攤主們將人行通道占為己用后,每到上下班和上下學高峰期,過往市民和學生只能在汽車行駛的路面穿行,存在巨大的交通隱患。為此,城管執法人員多次勸導,但效果均不明顯。
“在我們進行勸導的時候,經常會被不理解的人謾罵或者攻擊。如果我們不把他們規范到規定的區域去,老百姓會認為我們在崗不履職;但是我們一旦勸導,周圍的居民又會說我們不同情弱者,不理解人家掙錢的艱辛。”資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獅子山執法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張燁說。
事實上,隨著攤主的不斷增多,攤主與消費者、周邊人群、管理者等不同主體之間的沖突已經升級到了不得不解決的地步。此前,就有臨街小區的業主因攤主擺攤堵塞小區大門,而發生過多次糾紛。尤其是在今年1月26日,一輛SUV汽車失控,從攤區后方的停車場駛出撞向攤位區,導致5人受傷,給城管、社區等部門敲響了安全警鐘。
這讓我們意識到,這個臨時便民攤區到了不得不取締的地步。”朱建國直言。
另尋場地謀出路
為此,城管部門和社區等相關部門經過多次商討,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后,決定在附近租用一個全新的場地供攤主使用,這樣既可以讓攤主繼續經營,又能夠留住人流繼續消費。
“我們做過調查,臨時便民攤區最開始興起的時候,大部分是自產自銷的農民,后面做生意的就多了,有80%以上是做生意的攤販。”資陽高新區獅子山街道雙峰社區黨委書記劉宗福介紹,這幾年隨著周邊小區的入住率大幅增加,這一區域的人口達到了約4萬人,臨時便民攤區的攤主之所以成倍增長,也反映出原有的鴻福農貿市場已經不能夠滿足居民的消費需求。所以,要解決好臨時便民攤區搬離的問題,必須就近找到合適的場地建立新的農貿市場。
最終,在多方選址和協調之下,社區與現有康樂農貿市場地塊負責人達成協議,通過租用的方式,建立一個約4200㎡的康樂農貿市場。由于社區資金有限,在確定市場位置后,社區迅速組織人力對場地進行了基礎平整,并從獅子山街道辦爭取到了100余頂可移動遮陽傘用于遮陽,于8月6日正式啟用。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市場剛剛啟用就遭到了攤主們的強烈反對。
攤主彭先生說:“市場本來就是露天的,再加上地面沒有硬化,所以灰塵很大。”
攤主馮永琴也表示:“熱得讓人惱火,有些人在這里會中暑。”
再改市場煥新顏
面對攤主們的負面情緒,雙峰社區沒有退縮,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召開會議制定了改造計劃。
“確實是資金問題,我們自身的條件還是太有限了,如果條件好,根本就不需要攤主反映這些問題。”劉宗福告訴記者,為了盡可能滿足攤主們的需求,社區在只有3-4萬元的情況下,向居委會借了5萬,向獅子山街道借了5萬,籌集到了部分資金主動對市場進行改造,并在8月11日17點康樂農貿市場停業時,同步啟動場地硬化作業。
“如果按照正常的工期,硬化4200㎡的場地,僅平整地面、澆筑水泥就要四天時間,但社區給我們提出了要求,要求在8月15日前就要完工,所以我們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提前兩天完成了場地硬化作業。”資陽市華遠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康樂農貿市場改建)負責人劉華富介紹。
8月15日5:30,備受關注的康樂農貿市場再次開市,此前劃定的便民臨時攤區也隨之取締。雖然,此次改造只是硬化了場地,但攤主和市民對于社區能夠積極響應群眾關切,及時解決行走難和粉塵大的問題表示肯定。
在隨后的幾天時間里,記者通過大量走訪了解到,目前攤主較為關心的是如何解決場地較熱的問題,希望將現有移動遮陽傘換成彩鋼棚。雙峰社區黨委書記劉宗福也明確表示,問題需要一步一步解決,將會在后期逐步完善相關設施。
“下一步,我們城管部門也將引導商販該進市場的進市場,該歸店的歸店,不能再出現以前臨時便民攤區存在時的那種亂象,對于不聽規勸和引導的攤主,將會嚴格執法。”朱建國表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