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 17:35:07
今年,蘭州市東郊學校迎來了一份特殊的榮譽——被評為省級“智慧教育標桿校”。作為甘肅省的重點學校,東郊學校不僅代表了教育的高標準,更是教育數字化的創新先鋒,再次站在了教育變革的前沿。
從課堂互動到課外活動,從五育并舉到家校溝通,再到教研和校園管理,數字化不僅改變了教學和管理的方式,更提升了教育的溫度和深度。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了東郊學校在智慧教育征途上堅定而有力的步履,更是為甘肅省乃至全國教育現代化的探索獻上了一份“東郊范例”。
在蘭州東郊學校的課堂上,海康威視班班通智慧黑板成為孩子們探索知識的新伙伴。數學的奧秘、化學的變換、物理的現象、互動的樂趣……這些學科的精髓在智慧黑板上融會貫通,化作一串串跳動的知識火花,激發著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無限好奇和探索欲望。“活躍課堂氣氛,現在變得很簡單”,七年級的一位班主任介紹道,“在這個智慧黑板上開展趣味課堂活動,寓教于樂,可以快速記住重點知識。”
成長不僅局限于課堂知識,也在于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便捷的學生評價系統,也為“五育”提供了數字化工具。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發放的五育卡片進行個人積分錄入,通過教室門口的智慧班牌系統實時查看個人積分與排名情況,讓孩子們在多樣化的學生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良好的成長環境離不開家校互通、家校共育。“我們構建了智慧家校互動平臺,做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為家長提供更加便捷的參與孩子教育的渠道,共同陪伴孩子成長。”大隊部輔導員俞瑾表示,通過“家校通”平臺,學生家長可以通過系統實現學生請假、學生在校評價、班級通知、身體健康情況的查看,以及手機端推送學生放學信息等,讓家校互通更加高效便捷。
剛結束一堂語文課,任教一年級的張老師帶著滿滿的思考回到辦公室。她審視著AI分析報告,回放著課堂教學視頻,沉浸在教學思維與經驗的沉淀中。“課堂的結束,不是教學工作的終點,而是反思與提升的起點。”她如是說。
自從海康威視錄播系統進駐課堂,老師們便多了一個強大的教研“助理”。錄播系統不僅記錄下課堂瞬間,還為課程資源的錄制與分析提供了平臺,讓教研資源的積累和教師自我成長變得更加直觀和高效。通過“同課異構”的師徒結對,幫助年輕教師們在教學的道路上迅速成長。
數智科技的春風,也吹進了教學管理和教師備課的園地。海康威視智能巡課系統,讓課堂情況一目了然,省去了傳統課堂巡查的繁瑣,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而海康威視易教學助手,為老師們備課提供了豐富的課件資源和學科工具,讓備課變得更加高效和深入。
在眾多智能系統聯動下,實現了學前線上備課、學中互動激勵、學后學情統計這樣一種新式互動教學及教研模式。“通過數字賦能,能夠科學地反映出我們課堂教學的一些有效性和科學性的問題,幫助我們改進教學行為,也幫助我們提升課堂的效率。”教導處主任戴麗飛介紹道,通過海康威視智慧教育平臺匯聚各類教學數據,對教學情況及時復盤,實現了數字化教育督導管理與評價,助力實現精細化教學。
在數字化教育的浪潮中,東郊學校不斷創新,將數字化工具融入校園管理,構筑起一個安全、敏捷的智慧校園。
為了提升管理效率,海康威視助力東郊學校打造統一智慧校園門戶,它像一個高效的“大腦”,將教學應用中心、數據應用中心、安防管理中心、設備運維中心等多個系統融會貫通。“統一的智慧校園門戶,打通了我們學校各個職能部門相互之間的聯系,有效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東郊學校副校長韓悌強介紹,“實現了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互惠,讓實際的日常管理更加快捷、高效、智慧。”
通過智慧校園平臺的數據駕駛艙,將學校管理、教學教研、學生學習、家校共育等信息盡收眼底,管理人員可以直觀感受到學校安全管理、教師教學、教師成長、學生德育建設等方方面面的變化與沉淀,輔助科學決策。
同時,海康威視助力構建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統,從校園事件動態管理,到重點區域的及時預警,從防欺凌的語音識別,到安消一體的火情報警,這些看似無形的技術,卻無時無刻不在守護著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安全與便捷成為這所“智慧校園”的常態。
“從2022年開始,我們攜手海康威視從管理、服務、教學環境全面推進學校的數字化轉型,為學生、教師、家長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學習共同體。”東郊學校校長馬軍祥介紹,這些創新舉措有效提升了校園管理的效率和質量,讓“智慧校園”百花齊放,成果斐然。
教育數字化浪潮來襲,東郊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敢立潮頭,主動擁抱數字化新變革。“我們東郊學校不僅要作為育人的搖籃,更有責任和義務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新思路。有了智能終端數據平臺作為支撐,我們也會不斷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軟實力,以智慧成就智慧,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東郊學校黨總支書記朱文龍表示。
在教育的廣闊天地中,數字化轉型正成為推動改革的堅實基石,為教育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海康威視攜手東郊學校,將繼續深化教育的數字化創新,共同塑造獨具特色的智慧校園典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教育的未來將更加開放、高效、個性化,走向一個知識豐富、智慧閃耀的時代。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