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3 22:03:2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櫻桃谷首次披露了A股招股書(申報稿),但今年3月撤回了申請材料,7月在新三板掛牌,當月月底披露了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
每經記者 范芊芊 每經編輯 魏官紅
目前,櫻桃谷育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櫻桃谷)正處于北交所上市輔導階段。櫻桃谷主營業務為純系鴨選育、新品種培育、曾祖代和祖代種鴨擴繁及祖代和父母代種鴨銷售,下游是肉鴨和種鴨養殖行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2年,櫻桃谷首次披露了A股招股書(申報稿),但今年3月撤回了申請材料,7月在新三板掛牌,當月月底披露了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
伴隨櫻桃谷前次IPO進程的是監管市場的幾番重大變化,包括全面注冊制落地、監管趨嚴背景下IPO審核進度明顯放緩以及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等板塊上市門檻的調整。此前,櫻桃谷IPO折戟的關鍵原因便是主板上市對業績規模的門檻提高。由此,轉戰北交所,或是櫻桃谷在目前環境下再次沖擊資本市場的一條路徑。
8月23日,櫻桃谷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上市進程的相關動態,公司會依據規定及時披露。“櫻桃谷處于肉鴨產業鏈的最上游,作為國內市場上唯一一家祖代鴨提供商,已形成了產業鏈的強大優勢。公司會繼續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做大做強,在我國育種端繼續為產業提供支持。”
回顧櫻桃谷的IPO之路,2022年7月,櫻桃谷首次披露上市招股書(申報稿),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半年多后,2023年2月,隨著全面注冊制的落地,證監會主板IPO存量項目開始逐步被平移至交易所受理,櫻桃谷也是其中一家被順利平移的企業,公司在當年3月再次披露招股書(申報稿)。
時間來到2024年,在強監管的背景下,A股IPO審核節奏明顯放緩。而櫻桃谷的IPO進程,在去年9月披露了審核問詢回復后就再無新一步進展,漫長的等待后,公司選擇在今年3月撤回了申請材料。
針對撤回的原因,櫻桃谷在此后披露稱,在全面注冊制實施后,證監會及交易所對主板板塊定位有了新的闡釋,要求主板突出“大盤藍籌”特色。“在此情況下,主板對申報企業的規模、行業屬性及其代表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公司與之存在一定差距。”櫻桃谷稱,基于上市因素的綜合考量,公司選擇撤回。
不過,櫻桃谷并未就此放棄資本市場之路。在撤回材料后不久的4月,櫻桃谷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并在今年7月正式在新三板掛牌。
而在新三板掛牌或許也不是櫻桃谷的最終目標,其最終仍想登陸A股。7月底,證監會官網披露了櫻桃谷在北交所上市的輔導備案報告。備案報告顯示,輔導中期工作預計在今年10月前完成。
在如今的政策環境下,從主板轉道北交所,是不少擬上市企業的選擇,新三板掛牌過渡也是政策導向下的一個舉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了提升北交所對企業的吸引力,2022年12月,北交所與全國股轉公司研究推出了掛牌上市直聯審核監管機制。通過這一機制,預計優質企業可以實現常態化掛牌滿一年后1個月至2個月內即在北交所上市。
回到櫻桃谷的主營業務來看,其主營純系鴨選育、新品種培育、曾祖代和祖代種鴨擴繁及祖代和父母代種鴨銷售,經營的品種包括“櫻桃谷鴨”配套系、“南口1號北京鴨”配套系和“京典北京鴨”配套系相關產品。
其中“櫻桃谷鴨”配套系產品是櫻桃谷的拳頭產品,去年營收占比超70%。據悉,由于生長快、飼料轉化率和瘦肉率高、抗病力強等特點,櫻桃谷鴨在我國每年出欄量超過20億只,在全球種鴨市場占有主導地位。
手握種鴨育種的方法和技術是櫻桃谷的一大優勢,源頭的育種被稱為養殖業的“芯片”,由此也為櫻桃谷帶來較高的毛利率,公司櫻桃谷鴨祖代雛鴨產品的毛利率近兩年一直在90%左右。
從業績表現來看,近三年來櫻桃谷的業績波動較為明顯,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億元、2.27億元、3.0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074.31萬元、4580.55萬元、6561.11萬元,綜合毛利率也有所波動,2022年、2023年分別為33.82%和39.95%。
對于綜合毛利率的波動,櫻桃谷在新三板掛牌前的審核問詢回復中稱,一方面是2022年市場行情波動,導致櫻桃谷祖代鴨主要客戶調整引種計劃,高毛利率的櫻桃谷祖代鴨業務銷售數量、銷售金額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2022年養殖及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減少,故櫻桃谷父母代鴨和境內北京鴨父母代鴨銷售數量減少導致單位成本增加,同時2022年飼料價格有所上漲。
還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正是這一業績規模將櫻桃谷攔在了主板門外。在上述回復文件中,櫻桃谷直言,公司撤回主板上市申請主要原因是收入規模不符合主板定位中的規模較大的相關要求。
根據櫻桃谷去年3月披露的招股書的數據,櫻桃谷2022年的凈利潤規模就不足6000萬元,不符合注冊制財務條件。
而在今年4月,交易所對主板上市門檻進行了調整并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對將第一套上市標準中的最近3年累計凈利潤指標從1.5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指標從6000萬元提升至1億元等。同時上交所在此后的答記者問中提到,未通過上市委審議的首發項目,應當符合新的主板上市條件、科創屬性要求。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