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甩掉新冠產品包袱 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相信下半年業績將隨創新產品發力而向好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8 22:50:26

          ◎復星醫藥旗下的CAR-T產品今年能否順利進入醫保?對此,吳以芳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我對CAR-T療法進入醫保已經期待很久了,而且我堅定地認為CAR-T療法應被納入醫保,這個產品確實給患者帶來了價值”。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董興生    

          8月27日晚間,復星醫藥(SH600196,股價22.36元,市值598億元)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04.63億元,同比減少4.36%(不含新冠相關產品,營收同比增長5.31%);歸母凈利潤12.25億元,同比減少31.09%;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2.54億元,同比減少8.64%。

          8月28日,在復星醫藥舉行的業績溝通會上,公司董事長吳以芳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復星醫藥上半年還是頂住了來自政策以及市場環境方面的巨大壓力,總體上實現了經營利潤。”

          吳以芳提到,雖然營收同比略有下降,但扣除新冠相關產品還是有5.31%的正增長。下半年,隨著創新產品逐步發力,相信業績情況會發生好的變化。

          持續“聚焦”與“瘦身”
          上半年淘汰了7個同質化的藥物分子

          復星醫藥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制藥、醫療器械、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并通過參股國藥控股覆蓋到醫藥商業領域。分業務板塊看,上半年,復星醫藥的制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6.77億元、20.69億元、36.59億元,分別同比減少8.24%、減少6.72%、增長16.9%。

          圖片來源:財報截圖

          報告期內,復星醫藥進一步聚焦創新藥和高值器械。制藥業務中,創新藥品于報告期內實現收入超37億元。作為復星醫藥承載創新藥的平臺,復宏漢霖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約27.46億元,同比增長約9.8%,其中5款產品銷售收入合計約24.79億元,同比增長15.2%;凈利潤約3.86億元,同比增長約61.0%。

          創新產品注冊方面,復星醫藥自主研發及許可引進的4個創新藥/生物類似藥共9項適應癥于境內外獲批、4個創新藥/生物類似藥共9項適應癥進入上市前審批/關鍵臨床階段。

          吳以芳也補充表示,部分去年剛納入醫保的產品以及今年新上市的產品,目前還處在醫院準入的階段。隨著這些創新產品的驅動,“預計下半年業績增長情況會更好一些”。

          “聚焦”與“瘦身”是整個復星系今年以來在運營管理上的關鍵詞。財報稱,2024年,復星醫藥持續推進精益管理,涵蓋質量提升、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周期管理、創新研發等環節。從成效來看,復星醫藥的銷售費用從上年同期的50.71億元減少15.87%至42.66億元,剔除新并購企業的影響,管理費用下降約2億元。

          同時,復星醫藥也在推進非戰略、非核心資產的退出和整合。2024年以來,公司共計回籠資金達20億元。公司“瘦身”的對象也包括部分研發管線,財報顯示,上半年制藥業務研發投入24.06億元,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6.39%;其中,研發費用為15.7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20億元。

          對于公司在研發管線上的調整,吳以芳回應稱:“此前,復星醫藥腫瘤管線占比接近80%,現在已逐步減少到55%左右,其余45%已經是免疫炎癥、慢病以及其他非腫瘤的一些管線。今年上半年,復星醫藥進一步淘汰了7個同質化的藥物分子,現在公司正在研發的藥物分子有40多個、正在進行的臨床有70多項。”未來,復星醫藥將進一步向源頭創新轉型,著眼于高臨床價值的大單品。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復宏漢霖私有化正常推進,期待CAR-T療法進醫保

          今年6月24日,復星醫藥曾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吸收合并的方式私有化子公司復宏漢霖(02696.HK),其中現金對價合計不超過54.07億港元或等值人民幣。8月23日,復星醫藥再發公告更新相關進展,其中調整了部分收購方案。

          “復宏漢霖的私有化在正常推進過程當中,在進行中間就有它的不確定性,具體進展沒有更多信息可以透露。但不管如何,我們私有化的戰略目標是非常清楚的。”吳以芳表示,作為上市公司,復宏漢霖在與復星醫藥進行業務合作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一定制約;母公司在對其進行資源支持時也會受到監管的制約。

           

          “如果復宏漢霖能夠成功實現私有化,首先帶來的(影響)是復宏漢霖與復星醫藥的管線將會進行深度融合。”吳以芳進一步解釋稱,目前,復宏漢霖主要專注于單克隆抗體和ADC(抗體藥物偶聯物)技術方向的藥物開發,尤其是在肺癌、乳腺癌和腸癌等腫瘤治療領域占據優勢。如果與母公司復星醫藥進行整合,產品的覆蓋范圍將大幅拓寬,可能擴展到包括肝癌、胰腺癌和卵巢癌等更多治療領域。此外,未來兩者在免疫類藥物的開發上也具有廣闊前景,單克隆抗體在免疫領域的潛力將進一步得到挖掘。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最近兩年,資本市場以及公眾對CAR-T療法(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屬于免疫療法的一種)的關注點集中在其能否進入醫保。8月27日,在根據各方反饋意見對有關藥品進行了復核和結果修正的基礎上,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了《2024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的申報藥品名單》(以下簡稱“初審名單”)。

          初審名單顯示,除傳奇生物的西達基奧侖賽以及馴鹿生物的伊基奧侖賽外,國內獲批的其余4款CAR-T產品均已納入其中。實際上,自2021年國內首款CAR-T產品——復星凱特的阿基侖賽獲批以來,CAR-T細胞療法已是連續第四年沖刺醫保,但因為定價高昂問題,前三次沖刺醫保目錄均以失敗告終。

          復星醫藥旗下的CAR-T產品今年能否順利進入醫保?對此,吳以芳在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時表示:“我對CAR-T療法進入醫保已經期待很久了,而且我堅定地認為CAR-T療法應被納入醫保,這個產品確實給患者帶來了價值”。

          但吳以芳也坦言,對治療費用動輒百萬元的CAR-T產品而言,支付能力是阻礙其進入醫保的最大障礙。“我們的產品已經上市4年了,但CAR-T產品的成本在現階段確實降不下來。如果醫保給出的價格是讓企業去賠本倒貼,這是任何企業都難以承受的。”

          因此,吳以芳表示,還是要通過創新支付的方式解決CAR-T產品進醫保的問題,“我們也愿意積極地向有關部門提出方案,希望能給我們一個溝通的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醫藥 復星醫藥 化學制藥 上海市 生物疫苗 創新藥 生物醫藥 新冠 復宏漢霖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初高中生女AV | 永久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 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 免费h片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原创国产中文AV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