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29 20:10:52
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整個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深遠的影響,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但同時它也帶來一些對于安全和治理的思考。
每經記者 唐俊 每經編輯 劉艷美
“隨著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大模型的應用門檻持續降低,無處不在的數據和算法在推動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比如個人數據泄露、虛假新聞、誤用濫用等安全風險。”8月29日,在2024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人工智能分論壇上,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總工程師孫蔚敏說。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相關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唐俊 攝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出色的對話和理解能力,點燃了人們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熱情。生成式人工智能背后,是具有大量參數的人工智能模型,也就是常說的大模型。
2023年,中國科技圈開啟“百模大戰”,包括百度、阿里、騰訊、華為、字節跳動等大型科技公司以及月之暗面等創業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中文大模型。
2024年初,OpenAI推出的Sora再次經驚艷公眾,Sora可以根據文字描述生成極其真實的視頻畫面。之后,快手旗下的可靈大模型在海外走紅,可靈同樣可以生成真實的視頻畫面。
短短兩年時間,中國大模型數量快速上升,并且已經影響科技圈之外的各個行業。截至目前,我國完成備案并上線、能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已達190多個,注冊用戶數超過6億。
在大會舉辦地成都,人工智能產業也在快速發展?!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邚默F場了解到,成都已有5個大模型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全國首個人形機器人任務生成式模型在成都誕生。2024年上半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562億元、同比增長32.6%。為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最近,成都還舉辦金融賦能人工智能企業產融對接會,會上發布688戶人工智能企業首批預授信白名單,預授信總額度105.5億元,成都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支持。
與此同時,孫蔚敏表示,目前中央網信辦正通過共建共享機制激勵企業貢獻部分語料,集成首批1.2G中文語料和600G中文開源互聯網語料,并公開發布。
不過中國科學院科技基礎能力局副局長曾大軍在論壇上談到,目前各行各業對于大模型的認識存在兩個誤區:一是“神話”大模型,不過現在大家已經慢慢認識到大模型也有缺陷;二是大模型只是一個工具,但實際上需要與業務深度結合。
曾大軍認為,大模型不只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套技術體系,對大模型應該有更立體的理解。
針對大模型發展,孫蔚敏表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探索開發全新的應用場景和賦能模式,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等各個領域落地應用,合力推動人工智能在傳統行業領域應用取得更大的突破。
“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對整個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深遠的影響,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革命,但同時它也帶來一些對于安全和治理的思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技術局數據應用部主任梅劍平在論壇上說。
梅劍平認為,對于一個不知道未來會發展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能力的新技術,思考其潛在的風險是非常重要的。
而對于大模型的安全問題,四川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教授陳興蜀,已經有了許多思考。陳興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她所關注的是兩方面的安全,一是人工智能自身的安全,另外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防護網絡安全。
陳興蜀提到,大模型數萬億的參數、深層次的網絡結構,導致模型的可解釋性非常差。“就是說我們輸入進去以后,不知道它到底會輸出什么,模型可解釋性實際上目前是業界的難點。”
于是有人利用這個特點對模型展開攻擊。陳興蜀舉例,自動駕駛車輛上的模型可以識別道路信息,當出現停止路標時車輛會停下來,但如果給該模型加入擾動,人工智能可能作出相反的判斷,從而產生危險的后果。如果類似的事情出現在重點行業里,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大模型訓練會使用億級的數據量,如何保證個人隱私也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陳興蜀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大模型的解釋性差,并不知道中間到底存了什么信息。她認為,給模型輸入數據的時候規避掉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是解決途徑之一。
另外,陳興蜀團隊也在研究,如何通過人工智能來提升網絡上的自動化攻防對抗能力。她舉例,四川大學一個wap設備每天產生的安全告警日志達到百萬級,由于數據量非常大,導致這些日志無人查看。但人工智能出現后,可以利用AI去閱讀日志以提升網絡安全。
2023年7月,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在全球范圍內率先開展立法,對數據使用、算法設計、價值導向提出要求,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孫蔚敏在論壇上表示,未來將優化大模型備案的流程,加強生成、合成內容的標識管理,在分級分類、安全測試、應急響應等方面豐富完善安全標準體系,引導推動大模型提升安全能力,確保人工智能始終朝著安全可靠的方向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