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8-31 10:37:05
每經記者 苗詩雨 每經編輯 裴健如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7月,我國汽車出口保持良好增長勢頭,汽車整車出口326.2萬輛,同比增長28.8%;新能源汽車出口70.8萬輛,同比增長11.4%。
但不可否認的是,2024年以來,中國汽車出海的環境也更加復雜。在此背景下,中國車企如何更好實現全球化發展、中國汽車產業鏈如何實現國際化發展等問題備受關注。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到了標普全球汽車車輛和動力系統集團副總裁Henner Lehne。從保時捷、CSM Worldwide到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Henner Lehne在汽車行業有著超過20年的豐富經驗,對全球汽車發展格局也有獨到的見解。
Henner Lehne告訴記者,中國車企在過去五年中憑借出色的創新能力、出眾的產品品質和優秀的設計,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從市場規模和產品數量的角度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目前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在他看來,面對當前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中國汽車出海的最終方案,還是要依靠在當地市場國產化”。
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加速向全球化邁進
2024年上半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出口60.5萬輛,同比增長13.2%,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60%,正加速向全球化邁進。
Henner Lehne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市場規模來看,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國內新車注冊銷量達到760萬輛,是全球銷量最高的單一市場。與此同時,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逐漸提高,中國品牌大力投資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數量遠高于任何海外汽車市場。
“去年全球的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大概1500萬輛,其中國產(新能源車)接近1000萬輛,排名第二的地區(即歐洲)只有300萬輛。分車企來看,比亞迪生產了超過300萬輛,排名第二的特斯拉大約生產了180萬輛;從地區和品牌來說,中國市場的新能源車總量確實處于領先地位。”Henner Lehne說。
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統計數據顯示,從2020年開始,隨著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逐漸提高,中國品牌大力投資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等先進技術,并通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投放以及產品不斷迭代,不斷擴大市場份額。2021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在中國本土市場的銷量占比達到40.5%,到2024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增至54.5%。
但放眼全球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也面對一些不確定因素。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7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出口量約117萬輛,同比增長25%。但同期中國出口至美加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僅2.8萬輛,同比減少了10%,占新能源汽車總出口量的比例僅為2.4%。
在Henner Lehne看來,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品牌推廣以及構建合理的經銷商和分銷網絡方面面臨挑戰。例如,目前部分關稅問題讓中國汽車出海面對的市場環境變得相當困難。所以,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對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滲透率預測相對謹慎。
“在當地市場生產會成為出海主流”
Henner Lehne認為,歐美方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主要目的是希望中資企業可以到當地建廠,從而帶動目標市場整個產業鏈和經濟發展。
據Henner Lehne介紹,近年來,中國車企在電氣化浪潮中異軍突起,新能源汽車技術迅猛發展,這一發展現狀使得歐洲汽車及零部件工廠尋求轉變。為此,歐洲政府期望吸引中國企業在歐投資,不僅創造就業,還引入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以穩固汽車制造業作為經濟支柱的地位,應對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
Henner Lehne認為,“中國電動車的出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和契機,讓中國品牌真正變成一個國際品牌。但是出于目標市場法律法規的要求,加上一些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最終在當地市場生產會成為主流,而不是以出口為主”。
事實上,根據記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吉利汽車、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城汽車、奇瑞汽車、北汽集團等在海外均設有工廠,并且有多家車企表示有在歐洲當地建廠的意愿。
“中國汽車制造商無疑擁有出色的技術和產品,有能力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但前提是參與以自由貿易為首要原則的全球化市場競爭時才會實現。”Henner Lehne告訴記者。
展望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海外市場需求格局,Henner Lehne表示,歐洲市場對新能源的接受程度應該是僅次于中國,另外,對東南亞和南美一些市場,城市消費者也會對新能源有些額外的需求。例如,在東南亞地區,中國汽車品牌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此外,隨著非洲大陸主要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與非洲地區建立的良好聯系,也有助于中國汽車制造商在非洲汽車市場獲取先發優勢。”Henner Lehne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