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再生稻“再生有道”!四川最大再生稻區為“天府糧倉”添新糧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

          川觀新聞 2024-08-30 19:47:34

          川觀新聞記者 杜杰 瀘州觀察 周夢穎

          “這23畝再生稻田好比一個班級,今年3月,144個不同品種的水稻‘進班’,7月底中稻收割,根據現在的再生力,誰是‘優生’誰是‘差生’一目了然。”8月29日,瀘州市瀘縣玉蟾街道水竹林村,在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內,瀘縣農業農村局種業發展股工作人員鐘習兵蹲在田坎邊,記錄下今年的再生稻“尖子生”。它們將經過綜合比較、篩選、評價和再試種,優中選優后被推廣種植。

          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強調,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要嚴守耕地紅線,保護好這片產糧寶地,把糧食生產抓緊抓牢,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天府糧倉”的稻田里,不能少了再生稻這株“秧苗”。瀘州去年再生稻有收面積138.1萬畝、總產量19.3萬噸,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是四川最大再生稻產區。瀘州再生稻增收有何門道?連日來,記者走進瀘州田間地頭進行探訪。

          航拍瀘州中稻成熟。章洺皓 攝

          “光溫水”均適宜

          8月29日,瀘縣潮河鎮五谷寺村的“中稻+再生稻”噸糧田里,再生稻已長到三四十厘米高。大半個月前,這里的超高產攻關區,中稻平均畝產現場測產結果達782.21公斤,創下瀘州中稻畝產新高。

          什么是“中稻+再生稻”?簡單說就是“一種兩收”——每年7月底前后收割完水稻后,稻樁上休眠的腋芽,在一定條件下重新萌發,大約兩個月后就能成穗,又可再收割一回。前者為中稻,后者為再生稻。記者了解到,種植再生稻,是南方很多省份提高復種指數、穩定稻谷總產的一個重要措施。去年,四川再生稻蓄留面積達到550萬畝,位列全國第一。

          五谷寺村的“中稻+再生稻”噸糧田里,農業部門專家察看再生稻長勢。杜杰 攝

          “再生稻顧名思義就是‘能再生的水稻’,‘中稻+再生稻’這種‘一種兩收’栽培模式,為糧食增產提供了‘解題新打法’。”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員熊洪介紹,再生稻對生長條件要求高,必須在溫度、陽光、水源條件適宜的地區種植,才能保證穩產高產。“瀘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溫水’資源優勢明顯。”

          8月中旬,瀘州200余萬畝水稻陸續完成收割,中稻產量超過90萬噸,相較去年穩中有增。“瀘州再生稻總產量超過小春糧食產量,是全年糧食生產重要組成內容。”瀘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康介紹,今年瀘州力爭再生稻有收面積達145萬畝、總產量達25萬噸。

          五谷寺村長勢良好的再生稻。周夢穎 攝

          “良種+良技”提單產

          8月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水稻改良中心專家組對合江縣中稻進行現場測產驗收,白沙鎮噸糧示范田的中稻平均畝產達776.63公斤,高于去年同期。

          “高產量離不開良種推廣和水稻合理密植、旱育秧等種植技術。”合江縣“三農”工作委員會種植業發展和保護辦公室副主任張正友說。

          良種方面,瀘州開展中稻再生稻技術研究試驗,示范推廣秈粳雜交新品種“甬優4949”和“稻香杯”優質品種“泰優2903”等,發揮新品種再生發苗節位低、發苗力強且穩、成穗大、產量高等優勢,提升再生稻畝均產量。

          位于瀘縣的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里,種著144個不同品種的水稻。杜杰 攝

          同時,瀘州積極探索中稻—再生稻高產技術路線,推行示范區主推品種、育秧時間、育秧方式、栽插密度、病蟲統防、粒芽肥、收割高度“七個統一”技術模式,帶動大面積規范化栽培,助推實現四川省單產提升行動目標。

          “今年,我家90畝稻田全部采用合理密植和旱育秧等高產技術,中稻畝產達720公斤左右,比往年一畝增加近60公斤。”白沙鎮靈丹村種植戶劉志平說。

          劉康表示,接下來瀘州將繼續以秈粳雜交新品種為核心,以瀘州城區為中心,以瀘縣、合江縣、納溪區等區縣為重點,打造市級核心示范片及高產示范長廊,推廣中稻再生稻綠色高質高效技術,示范帶動大面積中稻再生稻單產取得新突破,力爭打造國家級中稻再生稻產業集群,助力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

          瀘縣機收中稻。何勇 攝

          來源:川觀新聞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激情小视频在线看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一本中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午夜福利视频韩国19禁 |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