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1 11:44:17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彭水萍
(一)重磅消息
8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培育若干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力爭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持續推進5G、千兆光網、移動物聯網、IPv6等規模部署和應用;優化金融精準支持機制,支持區域性股權市場建設好專精特新專板;重點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等方向,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6G、原子級制造等新領域新賽道。
(二)券商最新研判
華金證券:底部區域,九月可能筑底反彈
1、歷史上A股處于低位時,9月表現相對偏強。復盤2010年以來9月的A股市場的表現,可以看到,A股處于低位時,9月表現往往偏強:A股8次處于低位時有5次9月上漲。A股處于低位時,決定9月A股走勢的核心因素是基本面、政策和外部事件。經濟數據和中報業績是A股處于低位時9月走勢的核心決定因素,如2012、2013、2014、2018、2019年9月地產銷售和中報盈利增速等出現回升,滬指上漲。外部事件對處低位的A股9月走勢也有影響,如2011年歐債危機、2022年美聯儲加息等。
2、歷史上美聯儲降息當月A股漲跌不一,主要受基本面和國內政策等影響。復盤2000年以來美聯儲開啟的4輪降息周期時A股的表現,美聯儲首次降息當月A股漲跌不一,4次中上證綜指有1次上漲,3次下跌。美聯儲首次降息當月影響A股走勢的核心影響因素是基本面和國內政策等。經濟基本面是決定美聯儲降息當月A股走勢的核心因素。國內政策或外部事件對美聯儲降息當月A股走勢也有影響,如2007年8月地產調控放松等。
3、比照復盤,今年9月A股可能有反彈機會,首先是經濟和盈利修復、積極的政策加速落地可能使A股9月出現反彈。當前A股已處于歷史低位。經濟和盈利修復,中報盈利增速大概率較一季報和年報繼續回升。政策和外部事件9月可能偏積極:首先9月地產放松、提振消費、超長債發行等穩增長政策可能加速落地;其次中美關系短期有所緩和,9月美聯儲大概率降息,外部事件偏積極。今年9月美聯儲大概率首次降息,因此9月國內經濟基本面可能弱修復、政策偏積極等導致A股可能出現反彈。
4、分子端,經濟和盈利9月延續修復趨勢。中秋、國慶假期來臨,消費可能改善。9月基建和制造業投資增速可能回升。9月出口可能維持一定增速。四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9月可能延續回升趨勢。流動性,9月可能邊際寬松。美聯儲9月降息是大概率,國內可能進一步降息降準。9月外資和融資、保險資金流入可能回升。風險偏好:9月可能回升,中美關系短期改善,美聯儲9月大概率降息,可能提振風險偏好。
5、9月建議配置科技、低估值紅利和部分消費。歷年9月消費和科技行業表現相對占優。今年9月部分周期、科技和消費表現可能相對偏強。歷史經驗上中報業績增速較高的行業9月表現較好。農林牧漁、電子、公用事業、汽車、食品飲料等今年已披露中報業績增速排名靠前。核心資產9月可能有所表現。歷史經驗上,外資流入較多的行業9月表現相對占優。9月建議繼續均衡配置:一是政策和產業催化下的電子(華為海思、消費電子)、傳媒(游戲)、計算機(鴻蒙、自動駕駛)、通信(算力);二是景氣可能改善的電新、消費;三是低估值紅利的建筑、交運、電力、銀行等。
(三)券商行業掘金
天風證券:海思全聯接大會即將召開,產業鏈關注度逐漸提升
1、行業周期當前處于相對底部區間,長期來看天風電子團隊已覆蓋的半導體當前已經處于估值的較低水位。看好“5+2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引領華為海思產業鏈開啟高增長。根據華為海思官網,公司推出包括基于影音媒體的鴻鵠媒體、朱雀顯示(大中小微屏的顯示交互芯片)、越影視覺基于聯接的凌霄網絡(融合Wi-Fi、星閃、PHY、PLC等)、巴龍無線(新一代巴龍NB-IoT,用于廣域網窄帶物聯)等五大產品解決方案,以及“星閃IoT”“A2MCU”兩大生態解決方案。
2、“5+2智能終端解決方案”主要圍繞智能終端所需的感知、聯接、計算、表達四大根能力滿足需求。華為海思作為國產芯片龍頭企業,新產品推出有望加速相關領域國產替代,看好華為海思“5+2智能終端解決方案”引領華為海思產業鏈進入成長新篇章,預計其芯片制造封測和相關設備材料、芯片分銷以及下游產品合作伙伴均有望受益。
3、海思全聯接大會即將召開,產業鏈關注度逐漸提升。根據IT之家,華為海思將于9月9日-10日在深圳召開全聯接大會,議程包括:新品連接會、星閃峰會、音視頻峰會、鴻蒙峰會等。預計大會召開將有望加速海思產業鏈的上下游融合,有利于新產品開發和推廣,進一步鞏固華為海思作為國產ic設計龍頭公司的地位,產業鏈相關投資機會均值得關注。
4、建議關注:
半導體設計:匯頂科技、揚杰科技、瑞芯微、東芯股份、復旦微電、全志科技、寒武紀、龍芯中科、海光信息、北京君正、瀾起科技、中穎電子、斯達半導、民德電子、思瑞浦、兆易創新、艾為電子、中科藍訊等。
半導體材料設備零部件:金海通、精測電子、新萊應材、長川科技、聯動科技、茂萊光學、艾森股份、江豐電子、北方華創、富創精密、滬硅產業、上海新陽、中微公司、鼎龍股份、安集科技、清溢光電、南大光電等。
IDM代工封測:偉測科技、中芯國際、長電科技、通富微電、時代電氣、士蘭微、揚杰科技、聞泰科技、三安光電等;衛星產業鏈:海格通信、電科芯片、復旦微電、北斗星通、利揚芯片等。
國金證券:C919批產提速,產業鏈蓄勢待發
1、C919步入產業化元年,打破空客、波音A、B壟斷營造“三足鼎立”格局,從1到100大提速,C919已進入大規模、大批量生產交付階段。作為C919全球首發用戶,中國東航于2021年率先采購5架C919,并于2023年9月增訂100架;截至2024年7月29日,東航已擁有7架C919。繼東航之后,2024年4月國航、南航先后公告,各自向中國商飛采購100架C919飛機,并將于8月底各自接收第一架C919飛機;金鵬航空亦將于2024年四季度接收第一架C919,并將于2027年底引進30架。C919飛機訂單飽滿,中國商飛董事長賀東風曾透露,C919、ARJ21訂單數量分別達到1061架、775架。
2、國內民機市場空間廣闊,C919“入歐”提速或將拓展海外市場:據中國商飛預測,2022-2041年我國民航市場價值量達1.46萬億美元;其中C919所對應的單通道噴氣客機需求量或達6288架(占國內67.7%),價值量達7493億美元(占國內51%)。C919較競品機型具有性能優勢,同時C919目錄價0.99億美元,是空客A320NEO的77%、波音737-8的81%。
3、C919飛機EASA取證或將提速,未來有望拓展歐洲市場,2024年7月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代表團在上海對C919飛機進行實地檢查后,對C919給予了“積極反饋”,目前C919飛機EASA取證正處于四輪認證程序的第三階段,基于2019年簽訂的《中歐民航安全協定》,未來C919“入歐”或將提速。
4、C919產能爬坡有望提速,大飛機產業鏈有望充分受益:C919第二總裝廠落戶上海,中國商飛規劃5年內將C919產能擴大到150架/年:據航空產業網此前消息,航空工業規劃總院中標C919大型客機批生產條件能力(二期)建設項目。上海大力支持民用大飛機產業鏈發展,高標準打造民用航空產業集群。航空工業機載正式落戶上海,并成立了機電、飛控、航電、電力、起落架5家分中心,未來機載系統國產替代進程有望提速。
5、隨著C919批產放量,國產化率較高的民機機體結構產業鏈或將率先受益,航空鍛造、大部段裝配環節確定性較強;隨著航空工業機載落戶上海、CJ-1000研發持續推進,C919機載系統、發動機國產替代有望提速;通過自主研制,民機后市場航空維修、航材分銷等領域有望受益。建議關注C919機體結構產業鏈相關標的,關注C919機載系統、發動機國產替代對產業鏈的帶動作用與相關投資機遇。
東方財富證券:華為玄璣系統發布,科技創新引領可穿戴設備新發展
1、8月28日,華為運動健康在東莞松山湖舉行發布會,正式推出核心技術品牌“玄璣感知系統”,搭載該系統的新設備將于9月發布。當天華為首個穿戴設備技術品牌“玄璣感知系統”正式發布,搭載全新超感知模組,擴展了監測范圍,可支持超60項運動健康指標監測。玄璣感知系統在心率、血氧、血壓等指標的監測上獲得了行業認證,幫助用戶實現身心健康。
2、中國市場增速顯著,同比增速約為全球的4倍。據IDC發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4Q1全球可穿戴出貨量1.1億臺,同比增長8.8%;2024Q1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3367萬臺,同比增長36.2%,中國增長動力強勁。其中國內智能手表市場尤為亮眼:2024Q1出貨量910萬臺,同比增長54.1%。不僅頭部廠商紛紛加入布局,低價位段市場也借助多電商平臺快速崛起。近一年引發消費潮流的開放式耳機,其出貨量甚至同比增幅達到303.6%。
3、新興市場的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對腕帶設備的需求量大且增長迅速。2023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約為1.85億臺,同比增長1.65%。根據Canalys預測,2024年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的出貨量將同比增長5%,總量將達到1.94億臺;2024年預計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將同比增長4%,2025年全球可穿戴腕帶設備市場的出貨量預計同比增長10%。得益于智能手表市場的復蘇,以及基礎手表細分市場的持續回暖,預計整體市場將在年底前反彈。
4、產品形態上,呈現微型、柔性趨勢,電子芯片集成程度的提高加快了電子器件設計中的微型化進程,柔性可穿戴設備具有高舒適性和多功能性,可長時間緊貼皮膚進行生理指標監測。交互模式上,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語音、手勢、圖像、心率等方式進行交互,同時處理語音和視覺信息;技術路線上,可與手機業務結合或獨立使用可穿戴設備,未來也將持續探索終端產品與AI的結合方式,落地更多應用場景。
5、投資建議,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長動力強勁,華為革新可穿戴業務可以看作是行業頭部對未來方向的一個判斷,未來隨著產品形態、交互模式和技術路線的不斷升級創新,在AI技術的加持下,可穿戴設備的消費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提升市場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議關注可穿戴產品SoC芯片商恒玄科技;音頻SoC芯片商中科藍訊;消費電子公司歌爾股份、奮達科技;模擬芯片公司匯頂科技;MEMS芯片商敏芯股份。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0000928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