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3 15:57:37
在行業存量競爭背景下,陜建股份加速外拓步伐、積極押注新能源產業,打好“穩健牌”,以應對和穿越周期。
每經記者 張文瑜 每經編輯 張靜
建筑行業步入深入調整期,但部分地方建筑龍頭,上半年依然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8月30日晚間,陜建股份(600248.SH)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
報告期內,陜建股份營業收入669.91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83億元,實現新簽合同總額1733.35億元。其資產負債率也相較上年末降低0.56個百分點,運營質量有所改善。
探及原因,陜建股份上半年在省外市場拓展上表現亮眼,陜西省外市場開拓成績亮眼,新簽合同額669.62億元,同比增長51.68%。同時,其持續布局建筑新場景、新業態,積極推動綠色建筑轉型,拓展營收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陜建股份在應收賬款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應收賬款總額為1630.80億元,與2023年末的1652.47億元相比,應收賬款減少了21.67億元,保持了公司財務健康和運營效率。
不難發現,在行業存量競爭背景下,陜建股份加速外拓步伐、積極押注新能源產業,打好“穩健牌”,以應對和穿越周期。
應收賬款管理向來是企業維持財務健康和市場競爭力的核心環節,但由于建筑施工行業特殊的背景,應收賬款情況普遍存在,并且金額一直以來偏高。高額的應收賬款不僅牽制了企業的資金流動,也對企業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提出挑戰。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應收賬款總額為1630.80億元,與2023年末的1652.47億元相比,應收賬款減少了21.67億元。進一步優化了企業債務結構,降低債務風險,保證了企業財務健康和穩健。
對于減少原因,陜建股份方表示,上半年公司全面加大清收清欠力度,聚焦“壓存量、控總量”,制定了2024年度清收計劃及專項考核辦法,采取領導督導包抓方式,緊盯目標,以上率下,夯實責任,扎實推進清收清欠工作,加快資金周轉,降低資金風險。
具體來看,陜建股份首先從內部管理著手,強化了各級單位的責任意識。其要求各單位負責人積極盤活資產,并充分利用集團的力量來協助解決資產消化問題。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內部管理效率,也為后續清欠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針對長期賬齡的應收賬款,陜建股份則采取了更為嚴格的措施,建立了一套從上至下的清欠機制,將清欠任務細化到每一位負責人,并將其與獎金掛鉤。這種“責任到人”的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積極性,推動應收賬款的清欠工作的進行。
在外部策略方面,陜建股份對政府平臺和相關機構的欠款情況進行了全面統計和深入分析,并通過與客戶的積極溝通,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推動了資金的順利回流,提高了清欠效率。
通過上述措施,陜建股份在應收賬款清欠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效果,為企業后續運營提供資金支持,提升整體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陜建的穩健還表現在市場外拓領域。
隨著建筑行業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一些民營建企及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甚至面臨市場出清,以建筑央企、地方國企為代表的建筑企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也打開了另外的市場空間。
陜建股份作為地方建筑龍頭,早年業務布局具備明顯的區域特征,近幾年抓住了外部市場機遇加速外拓步伐,目前已形成省內、省外、海外三大市場業務布局,尤其是陜西省外市場,帶來了非常直觀的訂單增量。
報告期內,陜建股份新簽合同總額1733.35億元,其中,陜西省外市場新簽合同額669.62億元,同比增長51.68%。
具體到區域,上半年陜建股份在華東地區新簽合同額155.24億元,同比增長9.96%;西南地區新簽合同額98.06億元,同比增長224.68%;華南地區新簽合同額96.27億元,同比增長46.57%;西北地區新簽合同額101.21億元,同比增長53.27%。
此外,雖然國內建筑行業處于深度調整,但國外大基建還是有非常大的機會和市場。中長期來看,海外市場將成為國內建筑企業重要的業務拓展方向;尤其是共建“一帶一路”基建需求旺盛,多國發布建設規劃體量龐大。
陜建作為地方頭部的建筑公司,具備國企背書,既扛得住建筑施工的重投入、長周期,也有在海外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豐富經驗。
因此,陜建股份也搶抓國家共建“一帶一路”重大機遇,加快沿線市場布局和拓展。
報告期內,陜建也拿下了合同金額達到了18.56億元的沙特Haradh綜合住宅營地,Wudayhi綜合住宅營地以及Wudayhi工業綜合體項目,說明其工程承建能力不斷獲得海外市場認可,也為自身創造了新的增長空間。
基于當前行業深度調整的背景,除了外拓以外,陜建股份也在有意識地在業務層面進行應對和調整。
即逐步降低房建業務占比,向技術含量高、盈利能力強、規模效應明顯的大型基礎設施領域轉型,同時推進建筑光伏一體化、太陽能電解水制氫、蘭炭廢水處理、綠氫零碳智慧工廠等多個新能源、生態環保類新興業務,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降低對單一市場的風險,拓寬收入來源。
報告期內,由陜建股份承建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T5站前商務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完工;國家開發銀行西安數據中心及開發測試基地項目順利完成竣工驗收;陜西化建參建的渤海油田最大的天然氣處理廠——山東渤中19-6凝析氣田I期開發項目濱州天然氣終端項目圓滿完成各項建設任務,一次投產成功等。
此外,陜建股份還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領域”“新賽道”項目上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
據了解,上半年陜建股份中標5億元以上項目50個。其中,北油工程承攬的24.84億元東明中油燃料石化有限公司30萬噸/年UPC科技試驗項目、陜建新能源承攬的19.27億元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基地項目(皖能奇臺80萬千瓦光伏部分)EPC總承包項目、陜建安裝承攬的15.25億元陜投喀什地區麥蓋提縣50萬千瓦光伏治沙發電項目PC工程總承包項目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為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雙碳”背景下,新能源基建正在成為建筑企業發力的主要方向,上述布局,也意味著陜建股份在戰略新興領域超前落子。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7月,陜建股份聯手森特股份(603098,SH)等企業成立合資子公司,聚焦分布式光伏的搭建,并在分布式光伏產業布局及合作模式上進行創新,為自身新能源轉型建立新的動力和機遇。
上述模式,完全是區別于傳統國企的打法,說明陜建正在逐步打破“舒適圈”,以市場化方式去運作建筑新領域、新場景。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