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4 13:30:36
李巖表示,“我們從資源到生產,再到消費叫正向物流,相當于化整為零的過程,但回收再利用相當于聚零為整,需要從消費端不斷地回來,回來是有成本的,怎么暢通逆向物流的途徑并降低成本現在可能是最大的問題?!?/p>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導李巖
“鋰電池的壽命實際上是遠低于新能源車的,平均壽命僅僅5~8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報廢之后,它將如何去處理以及高效利用?這是我們必須提前規劃,未動先謀的。”9月2日,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動力電池質量提升專題會議在宜賓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導李巖圍繞“汽車電池回收利用政策與技術”分享了最新的思考。
目前動力電池的回收率較低,最大難點在哪里?李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僅是電動車的電池,我們現在所說的循環經濟可能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怎么循環起來”,回收起來。“我們從資源到生產,再到消費叫正向物流,相當于化整為零的過程,但回收再利用相當于聚零為整,需要從消費端不斷地回來,回來是有成本的,怎么暢通逆向物流的途徑并降低成本現在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與此同時,她認為,動力電池回收理論上講應該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汽車企業對廢舊動力電池承擔相應的回收責任,包括在電池設計過程中要想“怎么做才能夠讓它更好地回收”,電池的材料和結構都應從設計之初就考慮如何拆解。
“新能源車動力電池主要是兩類:一類是三元鋰電池需要直接回收,另一類是磷酸鐵鋰電池可以梯級利用,也就是當效能降到80%以下的時候可以作為其他儲能或者其他動力使用。”在李巖看來,二者循環路徑不是完全一樣的,從未來回收的整個產業鏈中,除了梯次利用以來,最后還需要進行回收、分類,有些進入廢棄料,有些重新利用回到新的電池領域作為新動力電池的一部分。
提升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率,已經時不我待。據歐盟新電池法規定,自2026年8月18日起需加貼電池碳足跡等級標簽,自2028年2月18日起超過碳足跡閾值的電池產品將禁止進入歐盟市場。李巖認為,可以把歐盟法規看作一個風向標,美國、韓國、日本可能也會據此制定相應的法規,“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可能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出口產生影響和沖擊”。
“看中國和其他地區不同的電池碳足跡,其實我們是偏高的。這與我們的一次能源結構有關。”李巖談到,歐盟要求到2035年所有電池必須證明有至少有20%的鈷,28%的鋰和20%的鎳是來自于回收,動力電池有電子身份護照可全程溯源。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成本之一,其回收利用具有客觀的經濟性。從2022年到2023年,連續兩年新能源車下游市場爆發,加之資源的稀缺性,導致整個電池材料價格暴漲,對于電動車企有較大影響。
李巖認為,如果能將大量的電池進行有效的回收的話,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國際市場的價格周期波動風險,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穩定性,“只要技術成熟,回收利用再生的一些相應的材料,它本身的成本是相對穩定”。根據測算,2023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回收規模可達1406億元,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
據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預測,2025年動力電池退役量將超過30GWh、2027年超過80GWh、2028年突破100GWh。即將到來的動力電池退役潮,也將會催生一個很完整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產業。它跟汽車生產,跟電池生產有效地銜接,也將推動經濟低碳轉型形成一個更完整的產業鏈,“低碳經濟不是為低碳而低碳,一定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從不同環節去降碳,去有效地轉型,將使得經濟活動形成一個更好地、更和諧的模式。
而與此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的短板在哪里?
“如果一個產業能夠健康發展,一方面要產業鏈環節的完善,另一方面要產業鏈運轉銜接高效。”李巖認為,從上游看,電車制造商和汽車電池生產商的角度,其實已經從很多方面作了技術上的突破,但當電池回收的時候,相當于產業鏈中游“怎么高效回收和回到正規循環利用企業,怎么對電池進行評價,怎么再去進裝配?”這個產業整體環節還沒有完全形成,包括未來當廢舊電池使用到一定程度,一定要進行回收的時候,拆解、再利用能不能有效地銜接。
這是制約整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一個關鍵點。李巖列出一組數據——2022年我國理論上廢舊電池回收量應當是750萬噸,實際上真正利用的才300萬噸,還不到一半。
她認為,動力電池上游產業鏈以生產廠家為主,他們設計電池和生產電池過程中很重要的是安全可靠。但行業已經發現,電池設計過程中能不能有效回收,降低回收成本,這其實也很重要。比如,有車企說現在光電池就有一百多種,如此多電池如果不規范化、標準化,拆解的時候不能機械化、自動化,成本是很高的。
更重要的是,如何發揮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鏈各環節的經濟效益,提升市場競爭力是產業能夠“循環”起來的關鍵。“回收企業的效益不好,不光是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逆向物流的成本。”李巖表示,我們從資源到生產,再到消費叫正向物流,相當于化整為零的過程,但回收再利用相當于聚零為整的過程,需要從消費端不斷地回來,回來是有成本的,怎么來降低這塊成本現在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利用的前提是回收,要提高回收率才能有高利潤率。只有回收的成本降下來,它本身回收的這部分鋰電池相應的材料,才跟原生材料比具有競爭優勢,才能有市場競爭力。”她說。
李巖認為,還是要加快把整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鏈布局完整。現在更多是基于市場自發形成,但其實還需要政府進行一個有意識的引導,用補貼、稅收減免等經濟手段進行刺激,鼓勵更多的資本進入這個市場。比如,動力電池回收整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是非常好的,但現在還缺乏跟原生材料競爭的價格經濟優勢。
“現在產業布局也好,整個產業鏈也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去降低它的成本,提高它的效率,才有經濟可行性,它才能夠循環起來。”她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