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融媒體中心 2024-09-04 20:18:03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德陽綿竹市不斷強化組織引領,完善制度機制,夯實基層基礎,通過探索推行“黨建+強村公司”“黨建+合作社”等模式,推動聯建共建、抱團發展,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效能,全面消除一批“薄弱村”,鞏固提升一批“富裕村”,培育造就一批“經濟強村”,不斷夯實鄉村振興的“家底子”,走出一條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綿竹路徑”。
豐富業態 激發村集體“造血”功能
綿竹市廣濟鎮三江村地處大山深處,風光旖旎,美不勝收,富有特色的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去度假休閑。2023年,該鎮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漂流項目,不斷解鎖夏日新玩法,拓展旅游新業態,進一步豐富游客體驗,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走進三江村“叢林漂流”景區,古樹參天,清風拂面。在“叢林漂流”項目起點,長達1.2公里的玻璃滑道依山而建,蜿蜒林間。高空俯瞰,宛如巨龍盤踞,蔚為壯觀。游客們穿上救生衣,坐上氣墊船,順著滑道急速而下,途中穿過彩色花環,漂過翠綠叢林,既領略了山間的自然風光,又體驗了速度與激情。今年進入夏季以來,該村接待游客已超2萬人次。
三江村“叢林漂流”項目投資500萬元,采取“黨支部+村民”入股、集體運營的方式,實現了集體資產由過去村民“看得到、算不清、管不了”到現在“既當家、又監管、還分紅”的轉變,吸引了280余戶村民參與投資,變身“股東”。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0萬元左右,入股村民共獲得分紅40萬元。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目前,廣濟鎮已有三江村、云蓋村、祈祥村3個村集體經濟“百萬村”。今年,該鎮全面落實“大抓落實年”有關要求,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夯基固本的重要任務,充分發揮“百萬村”示范帶動作用,制定新增火燒埝社區、吉祥村2個“百萬村”的目標,通過“黨建+項目+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抓強帶弱、片區聯動,不斷強化村集體“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產村融合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有堅實的產業支撐,一個村才能破繭成蝶、振翅而飛。近年來,綿竹市孝德鎮學習運用“千萬工程”,通過以產帶村,以村促產,進一步做實產業“里子”,展現美麗“面子”,讓廣大村民嘗到了產村齊美的“甜頭”。
走進孝德鎮年俗村,一座座川西民居風格的小別墅坐落于綠野鄉間。隨處可見的雕花門窗、年俗景觀、年俗文化,無不述說著綿竹源遠流長的地域文化底蘊。
村容村貌的變化也給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當地探索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讓農民變“股民”,開發旅游、觀光、住宿服務等24類經營項目,打造一站式年文化景區。其中,由村級集體資產的閑置房舍改建而成的“年俗·年舍”民宿,以及由村集體經濟入股打造的“耘灣”民宿,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支點。
從旁觀到參與,再到不斷融入,當地政府、村民共同探索,年俗村以藝術與鄉土的自然融合,連接城市與鄉村。2022年,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實現107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9萬元。目前,年俗村依托“村集體入股、平臺公司建設、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合作模式,與金申公司共建“年俗書局”,預計每年增收超10萬元。
近年來,孝德鎮年畫村的發展更加勢不可擋。該村通過引進專業人才,與四川傳媒學院拓展景校合作領域,搭建研學聯盟、規劃研學線路,為村集體經濟發展開辟新空間。通過引進多元業態,推廣“年畫米酒”產品,開發“年畫伴閑院”糕點伴手禮,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2024年上半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81萬元。
“我們將繼續依托‘一軸、兩翼、多點’集體經濟發展架構,持續以‘四變三引’為路徑,抓兩頭、帶中間,借力景區連片發展,深化強村幫帶、飛地合作,力爭年畫村、年俗村集體經濟突破200萬元。”孝德鎮相關負責人說。
“抱團”發展 蹚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新路子”
綿竹市玉泉鎮是一個以蔬菜種植為特色的傳統農業鎮。近年來,該鎮通過黨建引領盤活資源“打頭陣”,三村融合抱團發展“擴規模”,創新思路跨鎮合作“補短板”,蹚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
每年11月,玉泉鎮菌菇種植基地里都彌漫著淡淡的菇香。工人們忙著搬運裝好的菌包,整齊地碼放到菌菇大棚里。“年紀大了,沒想到還能在家門口掙錢。這個基地的成立為我們村民真正帶來了實惠。”村民曾維芳說,現在除了務工掙的錢,她家也入了股,年底還有分紅,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2022年,玉泉鎮以黨建為引領,依托“書記沙龍”,以“座談+分享+實踐”模式,打破行政村桎梏,確定了以龍興村、永寧村、涌泉村為試點,“三村融合”抱團發展產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三村共同成立“菜園子黨支部”“菜園子供銷社”,以集體資金與閑置土地資源入股,村組黨員、干部帶頭,積極發動群眾以個人名義入股,籌集注冊資金467.1萬元,發展菌菇產業,帶動參與農戶年均增收800余元。
今年,玉泉鎮聚焦夏季產能短板,通過“書記沙龍”牽線搭橋,與廣濟鎮吉祥村達成跨鎮合作種植意向,利用山區氣候資源,探索食用菌林下種植模式,實現資源互補,共產共銷,暢通山區、平壩“致富路”。今年4月,廣濟鎮吉祥村高山林下菌類種植示范基地建成投用,目前共種植菌菇55000余袋,收益達10萬元。
鄉村蝶變滿目新。 在綿竹廣袤的大地上,處處呈現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綿竹市將繼續扎實推進村集體經濟“破十創百”行動,持續加大對鄉村產業和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全力繪就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新畫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