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06 10:05:45
每經編輯 陳楠
今年上半年,全球鋰鹽市場價格低迷,鋰鹽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盡管鋰產業鏈當前面臨供過于求、價格低迷的嚴峻挑戰,但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需求依然強勁。鋰企在逆境中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經營韌性,通過成本控制、產能擴張及ESG投入等多元化策略,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探索新的增長路徑。
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鋰產業鏈將迎來更殘酷的競爭環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公布的7月鋰行業運行情況顯示,由于目前市場處于供過于求狀態,7月碳酸鋰期現貨價格均跌破8萬元/噸。鋰鹽整體產量增速高于下游需求增長,上半年價格呈波動態勢。從均價來看,2024年上半年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同比下降67.54%。
A股鋰鹽企業相繼披露2024年半年報,上半年整體盈利不佳,出現利潤虧損。8月29日晚間,盛新鋰能披露半年報稱,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79億元,同比減少4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87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盡管利潤虧損,但仍能看到鋰企第二季度虧損幅度收窄的轉好跡象。
盛新鋰能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1.44億元,第二季度虧損0.43億元,單季度的虧損幅度在收窄。相比之下,第二季度營收環比第一季度還有增長。
鋰鹽企業業績虧損與市場鋰鹽價格低迷有關。鋰價從高位跌下來后,波動相比以前收窄,也增強了企業經營的穩健性和可預期性。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降本增效是鋰鹽企業應對市場寒冬的主要手段。
一不愿具名的大型磷酸鐵鋰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在價格下行周期就與原材料廠商加強溝通,更加細化價格定價機制,以適應市場變化。比如加強價格預判,通過加強管理、批量采購、適度儲備等方式控制生產成本,保障穩定生產。
通常而言,市場產品供過于求,企業傾向于減少生產,以待市場出清價格逆轉。
然而鋰產品市場的特殊性在于,海外大型鋰鹽工廠相對稀缺,海外鋰鹽產品的增量相對有限。
2024年上半年,盛新鋰能鋰產品實現產量3.22萬噸,同比增長7.91%;銷量3.43萬噸,同比增長20.21%。
今年6月,盛新鋰能在印尼建設的年產6萬噸鋰鹽項目,已投入試生產。該項目是盛新鋰能在海外建設的第一個鋰鹽生產基地,也是目前海外建成的產能規模最大的礦石提鋰項目,對于海外客戶而言將進一步促進其采購地域的多元化并提升采購渠道的安全穩定性。
目前,盛新鋰能建成鋰鹽產能13.7萬噸/年(在中國四川和印尼分別為7.7萬噸和6萬噸)和金屬鋰產能500噸/年。
鋰電產業的供過于求同傳統大宗商品的市場格局有差別。類似鐵銅等大宗商品是需求曲線相對固定,被迫修正供給曲線以適應新一輪均衡。然而鋰電帶有成長性質,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都處于較快增速。只是在過程中,鋰鹽生產的邊際供給增速超過了需求曲線的邊際需求,出現一種擴張中的短期過剩。
從中長期的供需格局來看,鋰電產業整體的需求曲線仍然維持著向上傾斜。
根據業內人士預計,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合計約149.9萬噸LCE,年化需求增速超20%。
另外,鋰電池本身的技術路線也在迭代。
需要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對固態電池的討論熱度不減,根據業內人士觀點,固態電池的商業化時間就在2027年之后。
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曾提出“創新型破壞”一詞,意味著創新的產品將實現對舊有產品的顛覆。然而無論是固態電池還是傳統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的根本仍然是鋰材料。這意味著無論鋰電池的技術路線如何變更,它仍然萬變不離“鋰”。
所以說,無論鋰鹽供需市場短期有什么變化,鋰鹽供應特性始終未變——即鋰鹽需通過鋰礦資源進行加工,后者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不斷深入,以及越來越多國家將鋰資源視為國家戰略資源,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增加了對鋰資源勘探和開發力度。
要鞏固鋰電產業的國際優勢地位,必須進一步夯實資源基礎。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將鋰資源重要性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眾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加速建設鋰礦生產基地,以確保原材料供應。
盛新鋰能今年也在加緊海內外鋰礦資源建設。盛新鋰能擁有的津巴布韋薩比星礦山已于2023年5月投產,Li2O平均品位1.98%,為當地鋰礦品位最高的在產礦山,已實現達產。今年通過對選礦生產線的升級改造,產能有所提升,升級改造完成后,原礦生產規模99萬噸/年,可生產鋰精礦約29萬噸/年。此外,薩比星礦山其他35個礦權也在積極勘探中。今年上半年,盛新鋰能下屬子公司鋰精礦產量達12.9萬噸,鋰礦石的自供比例在快速提升。
奧伊諾礦山作為四川少數在產的鋰礦山之一,盛新鋰能推動增儲。在四川,除奧伊諾之外,盛新鋰能還在持續增加對木絨鋰礦的投資,截至目前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木絨鋰礦52.20%股權,木絨礦山已查明Li2O資源量98.96萬噸,是亞洲迄今探明規模最大的硬巖型單體鋰礦,平均品位1.62%,為四川地區鋰礦品位最高的礦山之一。上半年已完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審查結果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審查結果在自然資源部的公示,盛新鋰能將積極推進木絨鋰礦項目的探轉采和開發建設籌備工作,盡快實現鋰礦資源的大幅度增量供給。
由于涉及海外鋰礦布局以及鋰電“碳足跡”的認證要求,鋰電企業也非常重視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ESG方面持續加強投入。
ESG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3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是一種評價企業可持續性的指標及框架。不同于傳統上對于企業財務績效的評價,ESG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
不僅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加強“零碳工廠”建設外,鋰礦企業也在努力減少碳排放,以適應雙碳需求。
今年上半年,盛新鋰能完成了對致遠鋰業、遂寧盛新、盛威鋰業三家子公司的溫室氣體核查,以及主要產品的碳足跡核查,盛威鋰業建成“碳中和工廠”,以低碳賦能企業發展。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