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12 17:59:12
每經成都9月12日電(記者 胥帥)9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獲悉,廣期所發布《關于實施廣期所“助綠向新”產業服務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稱,為切實發揮期貨市場助力綠色低碳轉型、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功能作用,從通知發布之日起,廣期所實施“助綠向新”產業服務計劃(以下簡稱“助綠向新”計劃)。據了解,“助綠向新”意指助力綠色低碳轉型、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助綠向新”產業服務計劃囊括五項措施。
第一項措施是建立“助綠向新”產業基地。廣期所面向全市場征集首批產業基地,與具有成熟期貨工具運用經驗的產業鏈龍頭等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發揮在正確運用期貨工具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持續深化期現結合。
廣期所有關人士表示,新能源產業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意識、能力、程度、方式仍有待提升。工業硅、碳酸鋰兩個品種上市后,得到產業、企業的極大關注,企業積極組建團隊學習期貨運用模式、建立內部制度體系,不少企業已嘗試參與。但從調研情況來看,由于相關品種上市時間較短、產業運用期貨市場仍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相比有色金屬、農產品、能源化工等傳統產業,晶硅光伏、鋰電等新興產業高速發展期和行業標準化的歷史還不到十年,行業技術和標準還在快速進步,企業對市場風險的認識和把握不深,短期內對期貨的接受度有限。盡管新興產業價格波動大,亟需風險管理工具,但從“零基礎”起步認識和了解期貨,再到接受和運用期貨,須以企業自身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的提升為前提,這要伴隨產業的逐漸發展成熟、市場不斷耐心培育才能實現。
廣期所調研企業得到反饋,行業普遍缺乏熟悉期現結合的人才,企業在培養團隊到熟悉、靈活運用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內部建立暢順的期貨業務制度和流程等,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助綠向新”產業基地建設在產業集中地區,根據通知,首批試點征集將于10月中旬截止。廣期所將通過產業基地機制,與具有成熟期貨運用經驗的重點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動發揮典型企業對引導其上下游合作企業參與期貨的示范帶動作用,并逐步將基地建設為交易所高層次的集行業人才培訓、企業培育開發、市場調研及信息反饋、市場功能發揮宣傳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培育平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