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觀察 2024-09-20 10:08:18
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小區”,一直是城市基層治理中的痛點難點。
近年來,遂寧市大力推動“自管小區”“三無小區”基層治理,通過系統施治與因地制宜相結合、黨建引領與居民自治相貫通,激發城市基層治理新效能,以40個“三無小區”為先行試點并全面推開,全市2067個“自管小區”“三無小區”加速蝶變為有業主自治組織、有安全防護設施、有基本物業服務、有干凈整潔環境、有長效管理機制、有良好小區風氣的“六有小區”。
遂寧市河東新區廣靈路社區家嘉商住樓小區
激活黨建服務“組織鏈”
讓小區“有人管”
“我覺得小區綠化太少了,應該種點花草。”“小區墻面上的飛線太多,看起亂得很。”……近日,在遂寧市河東新區廣靈路社區的家嘉商住樓小區議事角,社區黨支部、自治委員會、業主代表們正在開會協商小區改造問題。
為了讓“三無小區”從“無人管”到“有人管”,靈泉街道把小區居民和小區治理結合起來,通過建立兩個片區聯合黨支部、小區黨員“亮身份、亮標準、亮承諾”工作機制等,引導小區居民共同建設小區、治理小區,匯聚多方力量參與小區治理,讓黨員動起來、居民熟起來、人心聚起來、小區美起來。
據介紹,為破解小區“誰來管”的難題,遂寧市通過全面開展小區黨組織組建攻堅,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派駐組建等方式,推動小區設立黨組織,構建“社區大黨委—小區黨支部—小區自管委—樓棟長”四級聯動組織體系,實現全市“三無小區”黨組織設立全覆蓋。同時,組建“環境和物業”“衛生健康”等專委會,通過上門找、當面訪、從優選、活動聚“四步法”和自主推薦、群眾推薦、民主選舉“三環節”,動員鼓勵社區“兩委”成員、小區黨員、退休干部、網格員等業主依法參選,不斷健全小區居民自治體系。并整合政法、民政、衛健等條塊力量,劃分構建1400余個“網格員+黨員+樓棟長+志愿者”微網格服務體系,“一格一員”配備“全科網格員”,整合充實小區治理力量,全面提升矛盾處理、利益協調、問題化解等工作成效。
另一邊,位于香山路社區的集資樓小區曾是一個亂搭私建多、安全隱患多且沒人管的“三無小區”。而如今,小區通過紅色“四心”,創新“街道黨工委統籌—社區黨委組織、幫扶單位指導—小區黨支部、自治管理委員會落實—單元長監督”四級聯動架構,延伸黨建服務“觸角”,筑牢黨建引領“紅色堡壘”作用,為小區治理增添了活力。
船山區鎮江寺街道正興街美鄰苑小區
優化硬件夯實“基礎鏈”
讓小區“管得好”
2023年10月,遂寧市啟動“自管小區”“三無小區”治理,位于船山區鎮江寺街道正興街的美鄰苑小區成為首批治理的40個試點小區之一。如今,這里的路面干凈平坦,門禁、監控、車輛識別系統一應俱全,群眾居住和出行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硬件設施和物業管理服務體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正興街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美鄰苑小區共增設了7道門、3個門禁,還在15條巷弄加裝了攝像頭。
為解決小區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遂寧市按照部門主導、轄區主責、社區主抓、企業主業、群眾主動“五方參與”推進機制,目前共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844個,新建雨污管網216公里,鋪設透水路面約45萬平方米,新增停車位5570個,實施照明設施改造小區505個,惠及居民7.73萬戶。同時,全面推進智慧社區建設,1500余個“自管小區”“三無小區”實現“慧眼工程”“天網”等系統覆蓋,811個小區加裝智能門禁,實現小區治安物防技防智能化。
船山區凱旋路街道南小區社區利民家園小區
搭建鄰里共建“致富鏈”
讓小區“有錢管”
“老舊小區改造及后續的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還是資金。”船山區凱旋路街道南小區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改造過程中,利民小區找準“經營性”這一突破口,通過拆除2000余平方米的違章建筑,用于修建停車位和健身場地,通過停車位收費來增加自我造血功能,同時盤活小區低效閑置空間,進行廣告位商業出租。“現在小區的收入基本可以滿足小區的安保成本。”
在小區改造過程中,為解決經費來源問題,遂寧市通過財政以獎代補、小區居民自籌、幫扶單位援助、社會慈善捐贈、公共收益補充等方式,多渠道籌集小區治理資金,以“小資金”撬動“大民生”。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盤活小區閑置資產,通過開發經營樓棟“第五立面”,出租停車場、便利店等經營性設施,獲取收益用于小區管理。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落實小區居民在設施設備維護改造、物業服務等方面的出資責任,并把繳存住宅專項維修基金作為老舊小區改造的前提條件。
據遂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管理體制問題,遂寧市出臺了《遂寧市“自管小區”“三無小區”治理實施方案》,制定組織建設、機制健全、設施完善等八方面35項治理標準,明晰“三無小區”治理目標和具體舉措,引導居民制定和完善《居民自治管理委員會章程》《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等小區管理規章。
遂寧市還創新探索“街道黨工委統籌+社區大黨委聯辦+公司黨組織運營”模式,以街道為單位成立“紅色物業”入駐小區1125個,聚焦居民身邊事、憂心事延伸服務觸角。目前,全市“三無小區”已實現專業物業管理57個、居民自治管理1436個、代管理574個,將“居民的心聲”變成“改造的范本”,全市大量“三無小區”“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